<p>过去在北京居住时,游的公园很多。但一直对陶然亭情有独钟,一者是离家近,二者是不要门票,第三是因为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点寺庙古迹,距北京的闹市又远,图个清静。其实那时的湖就是一潭死水,微有腥臭之味,本人身居臭味弥天的龙鬚沟,嗅觉早已木麻,呼吸此地空气已是清馨无比了;那时的庙,颓垣断壁,就像一个患肺痨的老人,佝偻着腰背,坐在湖塘边打盹儿;至于道路,就更甭说了,如果你走在湖边,一脚深一脚浅地踩踏着一地杂草烂泥,心里很不踏实,因为电影里面,总是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突然窜出个什么蛇虫之类,狠狠咬你一口。五十年前的陶然亭就是这个样子,寂寞凄凉,除了有几个官场落魄的文人,浪迹天涯的游子偶或来此散散心外,几乎无人问津。</p> <p>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庙前坡下的一座小坟,不知修于何年何月,风扫雨淋,已近平坦。在荒草枯叶中还能看到有一石碑,碑阳略朝南,偏斜,缺一角,上书“香冢”二字,转看碑阴,似有文字,却大部分被土石所埋,我见四周无人,便用树枝努力刨掘,因碑体不大,很快就挖到根处,字迹全部显露出来,记得碑文是用隶书刻一首词:“浩浩愁,茫茫劫,短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其词大致是感叹人生,吁嗟造化,文字深沉哀怨,直如铺叙梁祝的故事,让人回肠九转,不胜悲怆。读着这首无名氏的咏叹调,环顾狼藉偏废的庙廊,湖中的死水微澜,这陶然亭中的“陶然”二字,真不知该作何解释了!</p> <p>时过境迁,今天一早,我又来到这里。香港的妹妹和澳洲来的朋友请我当响导。</p><p>走进东门,回首一看,黑色大理石墙壁上龙飞风舞地写着白居易老先生的名句“ 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金字。再读这一名句,眼前立时浮现出千年前的一幕“二老对酒图”,那首名诗是这样写的:</p><p>少时犹不忧生计, 老后谁能惜酒钱?</p><p>共把十千沽一斗, 相看七十欠三年。</p><p>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p><p>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p><p>诗中充满英雄迟暮之感,但岁月的苍桑,时光的流逝终究抹不掉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尽管是在苍苍暮年,仍然是闲征经史,醉听管弦。寻觅着“陶然忘机”的境界。</p><p>看来这“陶然亭”,从它一开始的命名起就和老年人有着那么点的关系。</p> <p>沿着石板路,在似锦的花坛簇拥下我们来到陶然湖边,这里垂柳成荫,绿影环湖。微风拂来,青枝嫩条,不胜摇曵。看着这娇媚舞者,那纤美的腰身衬着的山光水影,那在朝晖的撩拨下,飞动的绿色,做为老者的我,迈出的步子,都觉得有力了。</p><p>我们前行,沿着湖畔,脚下是软软的草坡,早间的轻露在柳荫下还没有消尽,湿漉漉的,有些发涩。我感觉粘在鞋底的尘埃,也逐渐被刷去,边走,足底愈加清爽。前面是一座小桥,从我站的角度看去,树木掩映绿波倒挂,人行其上頗有画中游的感觉。我拿出相机,给远方来的朋友留下好几个经典的造型。当然,我也登桥头,任我妹妹指手划脚,摆布来去,做些平日难见的高难度动作,以便“留念”。</p> <p>转过眼前的假山,绕过数丛竹林,穿石径越小溪,眼前来到一片开阔地,有亭台,有楼阁,有长廊,有水谢,所有的古建筑都被各种花卉盘绕着,顿时觉得阵阵清香袭面而来。早起的市民们,正聚在这里做“晨练”。练太极的,手脚不停地忙碌,虽姿态各异却也按板按眼照着老师的形态比划;练午蹈的,聚在亭前空地上,一位妙龄少女正指挥着一群老大妈,学着一个跳跃步,那些老妈妈们人人手持红绸,扭来扭去,窜上跳下,不知疲倦地追逐着逝去的年华;还有一些老年人,三五成群,在石桌石凳那边下象棋,打扑克,聊大天;一位退休妇女,双手持笔蘸着舀来的湖水,在石板路上写着一正一反的大字,围观者,评论者指手划脚,各言其是;柳树底下,有几十位中老年男女,双双对对组在一起,伴着音乐跳着交谊舞。人丛中,时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靠近水边,则见一些手提鸟笼的老者,顺着平坦的小路在遛鸟,交谈;假山脚下,向阳背风处有一排轮椅,上面坐着十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闭眼运气,一脸安详,像是在伴着光阴慢慢散步。尽管岁月已经夺走了他们最美好的年华,但在这垂垂暮年,他们在养老院服务人员的帮助下也在这里享受着晨光的沐浴…………</p><p><br></p><p>这是个老年人的世界,在这里,人们似乎都把“老”字扔到一边。他们呼吸着清馨的空气,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我们来公园的初衷是来游山玩水,实在没想到在如画的风景中,会加入这许多老年人,而恰恰又是这些普通的老人紧紧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驻步。我想,周围的美景对于他们或许早已是家常便饭了,在这里,他们是主人,是园中的组成,他们从形体到精神都已融在这碧水绿荫之中了。</p><p>陶然亭公园湖畔的柳树是公园的一大特色。围湖一圈,全被垂杨柳排满。远看过去,柳烟如瀑,尽泻湖面。水面上,柳影戏波,晨曦映绿,一群白鹅划水而过,牵动圈圈涟漪,正是,“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一副幅绝佳的风景画图!</p> <p><br></p><p>古代人写西湖,没有更美的语言来形容,只好抬出位绝代佳人做对比,用了个“浓妆”和“淡抹”就把后来的人们胡弄了近千年,如今写陶然亭是不是也来这招呢?我放眼望去,尽管环湖的杨柳垂烟,翠竹滴露却不似潇湘馆里的林黛玉;尽管是碧水浴肌,香风舞媚也不像华清池中的杨玉环;站在湖边,我沿着粼粼水波向远方往去,浮在眼前的并非我想象中的少女少妇。我见到的却是一位饱经忧患的老年妇女,她已是白发苍苍却仍旧精神矍铄,如今正踏着凌波微步,向我盈盈走来。</p><p>她在几个世纪中经历了多少回硝烟战火,亲眼看到了多少悲欢离合,她脚底下踏过了多少苦难岁月,颜面上留下了多少人间苍桑!如今她来了,她就倘徉在山水间!于是青春的阳光又一天天爬上她的脸面,蓬勃的朝气又充盈了她的四肢。一种安详的美,像除夕前的夜空,平和而宽阔。像黎明时的大地,蕴潤又蒸腾。</p><p>她慈爱子女,关爱世人,把沉淀在内心的爱全部无私地做奉献,她默默地为他们打扫,为他们抚平,为他们展现。你来了,她敞开双臂把你紧紧拥抱,轻轻地按摩你的劳累;你走了,她在不知不觉中已偷偷把你的心栓住,让你依依难舍……</p><p>这就是她,苦难中走出来的陶然亭!当你依偎在她的怀里,仰面细数她那飘拂着的发丝时,当你枕卧在她的臂弯,侧耳倾听她的心跳时,你会发现她真的很真美,你——陶然了!</p><p><br></p><p>时近晌天, 我们一行人在如茵的草坪上坐下来,临别前,再一次欣赏周围的景色。老妹子早就拿着照像机追那群白鹅去了,我靠着柳树点燃一支烟,望着蓝天,白云,遐思在飞扬……</p><p>陶然亭啊,一别多年,今天,我来看望你了!如今,你这般靓丽、这般清爽,你让湖水为我们唱歌,让柳枝给我们跳舞,让甘鲜的空气伴我们前行 ……</p><p><br></p><p> 手里的烟卷已将燃完,剩下一丝青烟袅袅地盘旋在面前。青烟散处,山光水色更加分明。</p><p>陶然亭,你让我醉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