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病

林中人茂林

<p>摄影文字 杨茂林</p> <p>  提起“看病”每个人都有故事,而且一般都是心酸事,没有病谁去医院呀。每年的年底我都要去几次医院,不是去治病,而是因为单位查体时有几项指标医生建议到专科医院去复查。因为专科医院的医疗设备更先进,专家的判断更准确,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到一些专科医院再查一查,咨询一下专家。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有预警就要警觉,真病了去住院治病时麻烦就多了。说心里话,每次去医院都怵头。挂号困难、排队等候、检查预约、开药花钱,顺利的话每次也要半天到一天时间,而且还要根据检查内容要去好几次。这次去医院前挂了几次专家号才预约上。</p><p> 在医院候诊的时候,我随手用手机把自己看到的门诊楼内的看病情况拍了些图片。</p><p> 本组图片全部用手机拍摄,因为手机拍摄时有迟滞现象,医院内光线又比较暗淡,部分画面有些晃动,再加上感光度的提高,致使画质有些粗糙。但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状况,反而现场感比较强,选取的瞬间也有看病的典型特征。在色调处理上以高调偏青绿色为主,烘托医院的氛围。(在编辑时我感觉还是把图片橫过来效果好些,文字也很重要,看此组图片一定要看文字,它能使你更详细了解一些看病的那些事,但在美篇里编辑文字怎么编我也橫不过来,致使观看时有些别扭,不好意思还是以图片为主,麻烦大家来回转着看吧。)</p> <p>  白色是医院的象征,医院内弥漫着酒精与消毒水的味道。今年因为疫情,所有医院都设有专门通道,每人都要扫码,并进行登记、体温检测。如果住院的话,住院病人和陪护家属还要有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p> <p>  医院内每层楼都有多台自助机,利用自助机挂号、缴费大大方便了排队等候时间,信息化方便了就医。</p><p> 记得过去在挂号窗口前,满满的排着人。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有时还会出现插队者,时而加杂着谩骂声。来医院的人,大多都是焦躁的。</p> <p>  医院在门诊大厅醒目位置上安装有大屏幕,滚动显示名医专家的介绍,给就医人员提供了可选择的参考。</p> <p>  对医院不熟悉的人象进了迷宫,楼层间、楼与楼之间,各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抽血、B超CT检查、缴费等要来回奔波穿梭。好在墙上、地上有明显的标识指引方便了就医者。</p> <p>  虽然看不懂,但也要看看。一是要核对一下姓名别拿错了片子,二是花了钱了不能只给大夫看,自己要看第一眼,满足一下好奇心。</p> <p>  虽然信息化方便了大家,但一些检查的预约、取报告、取药等还是要耐心排队等候。等候的时候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一些病情,打探一些消息。找医生看病能长知识,病友聊天能长经验。一些长跑医院的人,对医院的专家和治疗过程十分了解,通过他们可以了解许多就医经验。所以到了医院千万别嘴懒,要多聊天,多打探,也许某一句话,某一段别人的经历对你会起决定性作用。</p> <p>  医院内门诊前的保安可牛了,虽然按顺序叫号,但他能决定谁能先进到内室离医生最近的距离去等候。</p> <p>  候诊室内坐满了人,这位索性找个清净的楼道坐在了地上,慢慢等待,可耳朵一直在听着叫号的声音。</p> <p>  天津肿瘤医院的乳腺癌治疗在全国有名,每天全国各地来就诊人很多,在医院有一整座楼是专看乳腺门诊的。</p> <p>  轮椅穿梭在楼上楼下,有亲人的陪伴能减少些痛苦。</p> <p>  手术室外亲人们在焦急等待手术的结果。病人把生命交给了大夫,亲人也因此而聚在了一起。</p><p> 听来的经验:做专科手术还是要到大的知名的专科医院来做,聊天中听到有些病人前期在非专科医院做的手术,到专科医院经专家检查后认为手术做的不好,还需要再做第二次手术,即耽误了时间,又延误了病情,还会受第二次痛苦。因为专科医院的专家,接触的病人多,判断准确,手术经验丰富,手术器材和技术也先进,掌握最先进的治疗信息,做手术能一步到位。毕竟做手术是需要花大价钱的,而且对治疗很关键,做一次手术对身体就是一次伤害。所以做大手术还是要到大的专科医院来。</p> <p>  漫长而又揪心的等待。坐在椅子上的人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担心和期盼,有些早起早来的病人经不住疲惫的折腾,在漫长的等待中会有困意,他们在打瞌睡时脸上还挂着忧虑。坐久了的会站起来起来活动一下。每个人的眼睛都紧盯着屏幕上的名字变化,希望自己名字早些出现,每人的耳朵都高度敏感,听到自己名字就象中奖一样奔入诊室。这里是比耐心、比眼力、比听觉的地方。每个来医院的人都有一份执念:恢复健康。没有人希望自己生病。病魔是最令人深恶痛疾的东西,它来,带走生命,留下痛苦给活着的人承受。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都要去珍惜。</p> <p>  刚刚抽完血,要按压10分钟,不知抽过多少次血了,每次抽血都有期待,祈盼奇迹出现,希望化验指标合格可控。这是个期待的时刻。</p> <p>  自助机打印报告,一家人等不及墨干就聚拢过来抢先查看结果,然后根据报告单上那些不能够完全看懂的专用术语,有个不专业的个人判断。有的欢喜,有的崩溃。</p> <p>  小伙子自己过来看病,看完检查结果后,有些茫然,眼神中带着不安。</p> <p>  这位大姐,早上就来了,上午没有被排上,中午只能独自在候诊室等待,吃些简单自带食品。,</p> <p>  也许是因为赶路累了,趁人少时坐姿随意些。虽然不能躺下,这个姿势也可以缓解一下疲劳。看来是做好了来住院的准备,不知这次能否有病床住上医院。</p> <p>  看到这位老人穿的有些特别。听说红裤袜能辟邪,期待病除。</p> <p>  在医院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来就医的老年夫妻,他们相互搀扶关照,温情满满,真是老伴儿老伴儿老来的伴儿。能够相互依靠也是幸福。</p> <p>  最早来等候的一对。</p> <p>  这位小姐姐把笔记本电脑带到了医院,形色匆匆,边走边查询相关信息。</p> <p>看这随身携带的物品,这是做好要住院的准备了。</p> <p>一个人和两个人。看病时有人陪和没人陪的心情确实不一样。</p> <p>扶梯上也形色匆匆。</p> <p>进入医院,脑子就像这幅图片一样,有些朦胧,混沌。</p> <p>  既要焦急等待,还要抑制内心的忧虑。</p> <p>  看到大夫这个穿戴就知道又要有紧急情况发生。</p> <p>一个病人的病情确诊后,一家人在商量怎么办。住不住院?手术做不做?谁来看护?治疗费用够不够?都是紧急且需要短时间内要确定下来的。</p> <p>  这组图片只是我在做检查的空隙时间内匆匆拍摄,画质有些粗糙,有些还是盲拍,构图也比较随意,但真实表达了我的心情。</p><p> 每次到医院走一趟,对我都是一种警醒和提示,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要改改,但每次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找各种借口恢复老习惯。拍此组图片,给自己和朋友们提个醒,要做好自我保健预防,千万别有病。看病影响心情,得病影响寿命,请珍惜自己,珍惜家人。称自己还能掌握自己的时候关照好自己,别把生命交给医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