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是你最好的款待

湖中杨柳

<p>  当我再次奔向你,恍然发现十余年的光阴早已改变了我和你,只是惊异的是,心中那般柔美的部分,依然还在。</p><p> 苏州,一个如此温婉典雅的名字。小桥流水,垂柳藤蔓,粉墙黛瓦,亭台小阁,这些,是你给我的初印象。烟雨江南,浪漫苏州,心念念想着,也曾心怀炽热,不问前程的想和你共度余生。那是一段还算青春的年华,拖着满满一拖杆箱的教学类书籍,一头闯进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抽到轻轻的一页纸张,那是我一无所知的苏教版课文,瞬间手中就沉甸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头脑一片空白。抱着豁出去了的心态走上讲台,用自己对文本的一种直觉解读完成了四十分钟的试教,好在孩子们还算给力,个人感觉是勉强通过吧。紧接着过面试做体检签合同。本想着从此就可在这安放自己幽静的教育生涯,只是终究缘分不够,一切都敌不过一位母亲在自家孩子无处着落时的无助和忐忑,亦或宿命本就如此。擦肩而过已是四千余个日日夜夜,虽从未触及,但总觉生命中与苏州有着不一般的情结。2020年尾月的今天,我再次走进你,一场难得的相遇,我相信亦会有一席真诚的回应。怦然心动,是你今天给我的最好的款待。</p> <p>  这一趟的路程是真的不近。出了高铁站,还有20站的地铁和20站的公交🚌。幸亏有高德亲亲的倾心陪伴、不离不弃。心向往之,也得清楚脚下的路啊。</p><p> 初冬的风有几许寒意,穿过深幽的小巷,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裹在形色匆匆的人流中,耳边都是磁软绵柔的苏州口音,很轻很轻的落在心间,莫名的不觉得冷了。身在尘嚣,心若闲云,或许就似如此吧。抵达时已是傍晚,这个城市,苍茫的夜幕下一袭璀璨的华衣,温暖的灯光,带着温柔的谦虚,是不是也期望着多年未见的我,也有些许不经意的成长。</p> <p>  2020年长三角“发现杯”青年教师三科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研讨活动,一场生发温暖的聚会,来自四省一市的教师代表相汇于此,聚焦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高效使用,探寻语文育人的新路径。研讨课的执教者都是特别年轻的小辈新秀,“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她们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弄潮儿。感慨于她们心无旁骛的沉浸在自己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世界,尽管学习的步伐有时不乏磕磕绊绊、迂回曲折,但这才是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回味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在发现中提升。我想,这是眼前的苏州再一次给予我的怦然心动。</p><p> </p> <p>  带着已有的教学经验去实践统编教材,这是目前身边较常见的现象。尽管统编教材培训已举行过一轮又一轮,网络时代只要想学哪里都可以找到资源,但农村教师并不能做到人人主动去学去悟去尝试,更谈不上把十二本教材全都装进自己的心中。“穿新鞋走老路”,不与时俱进抓紧学习,分分钟都可能被这个时代淘汰。本次研讨活动我共听了八节课,说实在话对我的冲击还是蛮大的。内心对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体系建构清朗了几许,对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把握、目标定位、策略运用、评价导向等有了几分思考。现将自己的所悟所得稍作整理。</p> <p>  一、聚焦单元要素,强化整体意识。</p><p> 本次研讨课的举办旨在让广大教师更多地去研读统编教材,领悟统编教材传递出来的教学理念。整体教学意识在每一个执教者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一课到一组到一册再到一套,注重从单元中来回到单元中去。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的课堂,老师出示的第一张PPT仅仅是一行文字:单元要素 &nbsp;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从文中你觉得要梳理哪些信息才能把握住内容要点?五年级的孩子可能对“梳理”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归纳的层面上。老师层层引导,“冰心为什么要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她的读书感受分别是从哪些读书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从而让学生明白,梳理信息不仅要关注时间、读书内容及读书感受,还要关注读书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读书内容与读书感受之间的联系。教师的示范教给了学生梳理信息的一般路径,可能会让学生对梳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多一点点的思考,这也是课堂的价值所在。当完成了板书整合,学生即可以根据板书讲述课文的要点,自然的将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生根发芽,落实成了孩子的语文素养。</p> <p>  《掌声》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单元要素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上课伊始就直观出示单元要素和单元篇目,这也是本课执教者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切入口。</p> <p>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统编教材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统编教材安排了三个特殊单元,分别是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和综合学习单元,这是与人教版一个明显的不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因单元目标明确,也应区别于以往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中的教学。联想起前不久读过上海名师朱煜的《统编教材中的特殊单元的教学策略》,他告诉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注重阅读策略的纵向关联。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的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的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的有目的的阅读单元,要领悟这其实是一个学生阅读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应提供相应的语言实践机会。执教本课的姚老师在教学新课前,带着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收获,学生了解了可以从课文的一部分或全文角度提问,也可以从文章内容、写法以及启示的角度提问。在本文学习中,学生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同时学会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把握同时兼顾了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横向关联和单元内部的整体关联,凸显了单元核心目标。</p> <p>  二、依托课后习题,构建学习活动。</p><p>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是配套设计的,为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对统编教材把握不准,或是教学经验尚浅的老师来说,课后习题可以帮助你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真的可以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如《掌声》一课的教学,依托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想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根据在初次默读中标注出的重要信息,讲述故事内容。接下来找画人物表现,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这就是课后习题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实行语言表达的变换,即对应了课后习题三角色转换讲述故事的教学。</p> <p>  四年级《天窗》一课的教学,也是紧紧依托课后习题。在文章中走了一个来回后,梳理课文,直奔中心,“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以及如何在想象中做到“无中生有”“虚中见实”。运用语文的学习方式,读文字、想画面、说想象、仿练笔,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情境中体验、对话、朗读、想象,将课后习题融合其中,合理安排,逐层落实。</p> <p>  三、整合信息技术,注重动态生成。</p><p> 本次研讨课展示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改变,不再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PPT图片、音乐、视频等充斥整个课堂。如上外的葛老师执教的《忆读书》,一堂课下来,仅仅出示了三张PPT,更多的老师关注的是学习中孩子们在全方位的交流对话中生发的动态呈现,而不再是按照教师的课件设计,牵着孩子们去整齐划一地一步一步往下推进。这其实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极大的挑战,但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动物儿歌》,依据儿童身心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适当补充动画视频,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同时也是降低教学重难点的一种手段。</p> <p>  六年级的习作单元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执教者在教学时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为提纲挈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运用边读边圈画的批注方式,通过小男孩在早上等妈妈时看云彩、弄蚁穴、翻画报等做的四件事情,和结合三次“一声不吭”,抓住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从而总结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事、具体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此时教师及时播放微课《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再一次加强学习后,完成学习单:边读边圈画,看看《穷人》这篇文章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p> <p>  本次活动还有一个同课异构现象,同样的一篇课文《忆读书》,两位执教者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如前面提到的葛老师是紧紧围绕单元要素展开,而温州的胡老师的教学设计更体现一种活动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一中,借助表格中老师已提供的信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交流中得出梳理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那么怎样梳理信息?教师播放了微课《信息梳理的方法》,学生观看后,很快记住了微课中提到的四个小妙招。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二,就是学生借用小妙招,梳理读书方法。像以上两个课例,学习中微课的及时补充,都是对学生能力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助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p> <p>  四、展示学习过程,发展语文能力。</p><p>&nbsp;&nbsp;&nbsp; &nbsp;如果说信息技术运用形式的改变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那课堂学习中学生的预习单、学习单的合理使用也是可圈可点的。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是本次研讨活动的压轴课。课前给每一个孩子发了学习单。第一张是本课学习目标,等课堂学习结束后,各位同学要对自己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各小目标前的方框里标注上“√&nbsp;↑&nbsp;?”等标识。多音字的认读、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积累,都是及时地在学习单上划一划、读一读、写一写。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火烧云的和间接描写小练笔也都是在学习单上自主完成后再全班交流评价。</p> <p>还有其他老师的课堂,大部分都注重了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单的反馈,以学定教。学习中依据学习单的生成,从教师的铺垫到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学习习得到能力的迁移,学习过程得到了真实的展示和推进。圈画、批注,让师生思考的轨迹可视化,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现状中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放,进行深度学习。</p> <p>  五、关注细节育人,提升语文素养。</p><p>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亦如此。课题PPT上有老师在课题下方是这样呈现的:学习者:××学校××班&nbsp;&nbsp;&nbsp;&nbsp;&nbsp;引领者:××学校××</p><p>小小形式的改变,凸显的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将儿童放在课堂的中央”。只有将学生平等地看作一位学习者,学生才能有机会自主的学习,而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有智慧的碰撞、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还有教学中的很多很多细节处,如《掌声》中,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掌”,学生随即在学习单上练写,及时展示、评价、画奖励星;《天窗》一文中生字“慰”“藉”的书写教学,老师是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示范,学生先跟着老师的范写书空,然后在自己的田字格内练写。教师不忘提醒:提笔即是练字时,写字要注意姿势,写完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还有一年级的识字课《动物儿歌》,当完成了生字卡片的学习,提醒孩子们让这些生字宝宝回到生字袋中休息,教给孩子要学会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六年级的课堂,开课就告诉学生学具和课堂学习单放在课桌左上角。《那个星期天》学习中,孩子们对“急遽”一词的理解,教师是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从而告诉孩子理解词义有很多种方法,结合语境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填写思维导图学习单时,先是出示批注方法,对批注阅读的方法回顾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像这样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总结、提升等内容的呈现在各位执教者的课堂上比比皆是,而这正是语文素养的内含所在。育人无痕迹,重在细节的渗透、熏陶。就连课前活动的设计都是匠心独运,各具特色。但不管是诵读、聊天还是互动游戏,都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密不可分。主题的确定、情感的联络、气氛的营造、课题的顺导,就在轻松、和谐的谈笑间自然生成。</p> <p>  时光的脚步如此之快,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沉迷在小语的世界里,观小辈们的风采展示,体验生命的拔节成长,还没来得及好好停留驻足,欣赏身处的这座魅力城市的别样风情,就到了该告别的时刻。不管怎样,总不能不辞而别吧,黄灿灿的银杏叶舞满条条小道,片片红枫叶诉说的都是温柔,满池的波光粼粼一直延伸到一座桥又一座桥,冬天的姑苏城如此斑斓旖旎,我同样不能辜负。</p> <p>  夜幕降临,临水而居的枕河人家屋檐下的红灯笼次第亮起,浓妆淡抹的苏城夜景一点一点在眼前铺开。夜色神韵中,一步一步行走在一盏盏玲珑精致暖暖的宫灯下,踏着金黄的银杏落叶🍂,看岁月斑驳的民宅屋宇,观流光溢彩的小桥楼阁,氤氲在耳边的时而是茶馆书屋里飘过来的正宗的苏州评弹,时而有临岸酒吧里年轻的驻唱歌手的靡靡之音。古韵今风,如此和谐,令人沉醉其间……</p> <p>  疏影横斜水清浅,低吟清唱意不绝。日子终究会回归平常,但正是这点点美好坚实了自己向爱生发的脚步。愿有岁月可回首,常驻余年润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