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几日前与朋友聚会在某饭馆,发现服务员上的筷子分两个部分,筷子头的那半截放到了密闭的纸袋里。进餐时需撕开纸袋把寸长的筷子头插入大半截的筷子筒中,这样一双筷子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许是自己不大爱去饭店的缘故,不知道这种创意始于何时。先前去饭店吃饭,用过卫生筷,用过消毒筷,能把筷子的卫生用法想象成上下组合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创意,也是食文化发达的中国独有的,不知道这种筷子是否被引用到国外的中餐馆没有?若有,我想很多人定和我一样,第一次直接用上半头去夹菜闹出笑话来!围绕筷子,我想到了各种花样繁多吃饭讲究的菜肴,很多人对此是津津乐道,沉醉于海吃海喝的境界中乐不思蜀。其实,吃点好的新鲜的无可厚非,人人都有追新求异之心,在人所有的欲望中,嘴的欲望永远排在第一位的,这也无可厚非,谁让造物主把人的嘴生在眼睛鼻子下呢!先是让你看见,然后再让你闻到,于是嘴就无法约束自己,开动牙齿和舌头的利器饕餮而食了。但吃也无妨,还要边吃边说,说还要分主次轻重,既要有开场语,还要有收局话,中间的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甚至于低吟浅唱,则视进餐者的心情和性格了。所以,一次聚餐,若不是家庭成员,大多要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的时间。而过后再聚餐时,还要畅忆上次聚餐时的丰功伟绩:酒喝了几箱,歌唱了几首,纤手摸了几把……然后再进入新的肉山酒海。</p><p>人有七情六欲,沉湎于哪里是个人的自由。于我,每次聚餐都是如入泥海沼泽,看到饭桌上的人在食物酒精刺激下表现出的过分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我就有一种陌生感,我似乎与餐桌上的文化志趣隔隔相悖。换句话说是自己的个性很难与这些熟稔于功名利禄、具有极高情商的人在思想上相融相通。平时,对于为官或富贵者,我始终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我又不求官不求贵的,你过你的灯红酒绿,我过我的茶淡书香,人各有志吗!所以,这种被人诟病的习惯也表现在饭局上的窘迫与不安。以前我有个同事,隔三差五就要走亲戚,家中也总是亲眷盈门,他说,几天不聚聚就觉得生活索然无味,而聚到一处也无非就是喝酒聊天打麻将。入城后,也看到一些人,总是喜欢聚聚,也是吃喝玩乐。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他们喜欢把时间投入到声色犬马中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与体验,但乐此不疲去体验就不是我所理解的。</p><p>我喜欢简约的生活。从这点来说,我又是非常喜欢饭局的。那要和投心对意的人在一起,把酒言欢,切磋人生,感受世事,闲叙酸甜。菜不一定珍,酒不一定酣,话不一定多。三杯两盏淡酒,时间上适可而止,不必黏黏腻腻。有时,说多的话大多是废话,喝多的酒大多要昏头。况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不聚就不聚是上策,偶尔相聚是情分,过分相聚不是酒肉朋友是什么!</p><p>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的话,人生重要的事不是吃喝拉撒,而是要仰望星空、庄严自我。其实这是一种极简生活主义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要仰望天空,因为仰望会让我们的凡心暂时逃离俗世种种欲望的纠缠。</p><p>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穿裘皮大衣的人,我常常有种错觉和疑虑,莫非人类对衣着美的追求难道降低到和动物一般的尺度了,非要和动物较一下高低?如果说原始人的兽皮取暖是缘于生存的需要,但在唯物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社会早已经是物资极大丰富了,再去猎杀动物并剥皮制衣是否是人类欲壑难填的残虐!推而及之,那些吃孔雀吃猴脑吃各种野生动物的人是否在饮食上退化到原始部落的程度?</p><p>偶然间在网上看见一本叫《断舍离》的书很受启发。现实生活是每个人都愿拥有更多的东西,即使不用,也不爱舍弃,比如金钱、地位、权利、学历、朋友、情人、房产、田园、家什……哪一样人们愿意舍弃呢?就连很多洞察人生百态看破烟火人生的知名巨擘也在社会上担着什么顾问啊、教授啊、名誉主席等等虚职而难以身心清爽。</p><p>人们更多的是沉湎于占有的快乐中,哪怕因此而殚精竭虑疲于奔波应付,弄得身心疲惫寝食难安,也绝不轻易放弃已拥有的丰裕和阔绰。但上天总是公平的,拥有的背后就是空缺,得到的同时就是失去,圣人说得好,有无相生吗!难易相成吗!物极必反吗!</p><p>看来,人人都该动动手,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动动脑,抛弃不需要的思想欲念!只有立足当下,脱离心中执念,过简单的日子,生活定能轻盈前行!</p><p>我扔掉点什么呢?断掉点什么呢?细数一下,还真的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