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庚子年末,寒意渐浓,聆听清音,如沐春风……</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12月10日,为进一步探寻“尚美”的真意,发挥本地名教师辐射引领作用, 结合共同体学校教师培训的具体需要,谷新军名师工作室第二期主题研修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font color="#ff8a00"><b>尚美——教学在对话中生成 绽放。</b></font></h1><p><br></p> <h1> “尚美”即是对美人、美事、美物的尊崇、追求与实践。“尚美语文”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美的陶冶,给人的心灵及其外在表现以本质的定性,把追求融真善美于一体的健全人格的实现,作为语文教育中个体发展的最高目标。</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谷新军名师工作室成员,第一共同体成员学校语文教师及城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怀揣着对“尚美教育”的憧憬,像学子一般齐聚实验初中,共同学习,互助成长。</span></p> 观摩示范课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工作室成员王慧慧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课例——《中国石拱桥》。王老师在教学中由整体感知到重点突出赵州桥、卢沟桥,然后带领学生品味语,以读促品,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展示自我,两桥自述”环节,设计巧妙,精准把握文本内容,有效培养学生能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庄洁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课例《溜索》。大方得体的教姿,缓如流水的声音,耐心细致的对话,轻松自然的教学流程,时刻吸引着在场师生,跟着她的脚步走向文本深处。而因电路问题,不能使用备好的课件,庄洁老师更是凭借着以过硬的素养点亮课堂。带领学生们通过巧用批注和阅读提示,有序推进教学,课堂点评充满人文关怀。</span></p> 专题讲座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观摩课后,工作室班长、实验初中的姚敏老师作了《有效的生成,精彩的绽放》专题讲座,向大家掀开了有效生成的面纱。有效的课堂生成是尊重学生的,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有效的课堂生成是聚焦教学目标的;有效的课堂生成是真实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语文阅读课中,构建有效的课堂生成,教师应该研究课程标准,要博览群书,要能够及时发现并抓住教学契机,实施课堂生成,要以学生为本,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姚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有据,让人受益匪浅。</span></p><p><br></p> 课例点评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门中学的黄艳琼老师主持了课例点评,蒋萱老师高度肯定了王老师的课例:设计板块清晰,紧扣学情,凸显说明文教学要点且方法巧妙。从标题入手,引出说明对象;由表格填空理清说明顺序,两桥自述涵盖说明对象特点与说明方法,再到对比语句品味语言,最后拓展延伸。其中“两桥自述”环节独具智慧,既改了传统枯燥的讲解,又鼓励学生去发现与表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胡晓琴等与会老师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火花。</span></p> 专题研讨 <p> 最后,谷主任作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将活动推向高潮。他围绕有效对话、小组合作、有价值话题设计等核心问题,结合课例具体环节进行现场复盘,激发参会者开启智慧、精益求精。</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即将结束了,寒意渐深渐浓,而名师工作室研修的脚步将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相聚!</span></p> 畅谈心得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实验初中 姚敏</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下午,有幸学习了王慧慧老师和庄洁老师的两节课和谷主任的一个讲座,收获颇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老师上的是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说实话,作为公开课,说明文不好上,但王老师能够知难而上,这种勇气本身就非常值得敬佩!王老师不仅有勇气,还有巧思。在课堂上,通过填写表格、两桥自述、品味语言、探究原因等活动,给学生搭支架,设情境,给任务,让学生能将文本和说明文要素融会贯通起来。王老师还能够随着课堂情势的变化让学生到黑板上绘画桥的形状,并将图画和文字、图画和图画进行比较,生成出结论。自然真实地引导、鼓励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去习得,去体验,去表达,从而生成出课堂的精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庄洁老师上的是小说《溜索》,在上课前忽然停电,准备好的课件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庄老师也依然能够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地站在讲台上,走到学生中,用自己的从容大气给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阅读课,体现了庄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溜索》是一篇自读课文,庄老师以书上的阅读提示和旁批为抓手,引导学生怎么去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庄老师还通过“探奇险之境”、“数风流人物”带领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并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咬文嚼字、仿写练习等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下午的活动中,最难忘的是工作室主持人谷新军主任的讲座《在对话中生成》。讲座从“为什么要对话”、“语文对话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实现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三个方面展开。谷主任选择课堂中“对话”这个点来谈阅读教学的生成,既精准又必要,“精准”是因为“对话”是我们阅读教学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而“必要”是因为,“对话”最容易被忽略,被随意对待,从而出现谷主任说的“角色迷失的假对话”、“琐碎问答的浅对话”、“小组讨论式的空对话”等问题。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教学痛处。我不禁感到惭愧。谷主任通过即兴提问,结合两位老师课例中的对话教学,提问在场的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问,就能让这个问题更开放更有深度?”“如果是你,这幅图会怎么用?”等问题,在紧张刺激的互动中,我感受到了对话教学的价值。最后谷主任还给我们讲了“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其中“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学会“织网”;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学会“滚雪球”;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成,学会’刨坑’。这一点让我感触最大,谷主任结合了两节课诠释什么是’织网’,什么是’滚雪球’,什么是’刨坑’。”这些可都是“技术活”!对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自忖自己在专业能力上还远远不够,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谷主任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警醒,让我成长。希望自己能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有愿景,更有能力将孩子引向光明,引向高尚,引向成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裴圩中学 王慧慧</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有幸听了庄洁老师的课《溜索》,庄洁老师思维灵活,课堂把控沉稳、精准,在背投没有亮的情况下,她说了句“没关系,他不亮咱们亮就行了!”给了孩子们无不的自信!整个课堂庄老师能够在研读文本的时候,带着学生咬文嚼字,并且带领学生读中学,读中品,读中悟,孩子能够在她预设的情境下投入文本中赏析。姚敏老师讲座的主题是“预设与生成”,她围绕着什么是预设与生成,如何预设与生成,怎样预设与生成,并结合真实案例,带领我们认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完后,觉得自己课堂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预设与生成还有待提高,并且学习了预设与生成要懂得尊重学生,启发学生的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才能达到很好的课堂生成。谷主任讲座围绕“对话教学”,带领我们探讨了为什么要对话,语文对话中出现的偏差,实现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在研讨过程中,他随时结合两位上课老师的教学案例现场任意提问,进行“头脑风暴”,加强了对每位在座教师的思维考验,在紧张的节奏中,我也知道了对话设计的方法和意义,收获颇丰,明白了对话设计要设计得得法,真实才有价值。</span></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育才初中 张莉</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够参加谷主任的名师工作室,我内心非常开心。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心,看到同仁们这么优秀,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做的不好。王慧慧老师的端庄大气,庄洁老师的循循善诱,她们对课堂的把控都做到了游刃有余,都是让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姚敏老师的有效课堂生成的讲座,从中让我领悟到真正生成的要领和内涵;最后的谷主任的教学在对话中生成的讲座,更让我汲取到在课堂的真实的重要性,谷主任的临场提问,很容易引起共鸣,喜欢这样的互动。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走在语文行改的路上,且难且坚持!</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实验初中 陈春玲</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孩子生病未能参与本次研修活动,错过了向王老师和庄老师学习的机会,还是心有遗憾的,更为可惜的是未能亲耳聆听谷主任的《教学在对话中生成》的讲座,好在谷主任分享了自己的课件,让我有机会学习。</span></p><p>教学中如何生成有效的对话,也是我课堂教学的短板。究其原因:</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是不敢说。课堂教学受辅助教材的影响,不敢有自己的观点见解,照本宣科的成分比较重,接下来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转变,从而带动学生的思维生成。其次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做深度的引导,往往是错过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的碰撞,错过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错过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自身的语文素养欠缺,不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课堂,还需要多学习多研究教材,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问题生成。</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王集中学 庄洁</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一节语文课,语言要放在心上,要多次数读,要多方式读,从读中收获感悟。二、课堂中的对话要落在实处,有始有终。三、在上课之前确立要上的主题和中心,因为一节课可上的内容很多,要学会取舍,不可能什么都讲到。四、学会有详有略。五、小组活动的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开展,要有组织有汇报,不能形式化。六、听说读写是语文的课程的基本组成内容。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这些即将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七、课堂的生成与预设是有出入的,预设只是一种可能,真正的生成是随机,好或坏有时难以预料,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做好充分的应急的处理。</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实验初中 蒋萱</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下午首先非常荣幸聆听了王老师和庄老师的两节精彩课堂,王老师的沉稳、庄老师的灵动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谷主任的精彩讲座《教学在对话中生成》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对话,什么是课堂对话以及如何有效运用课堂对话深化学习。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经常有口头语,对于教学环节中设置的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和科学性的启发,只是为了完成固定的教学目标而为之。特别是对于课堂中突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例如当学生出现不同的见解或者与自己事先想要的解答相距甚远时就会故意忽略,生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流程,这样往往就会降低对学生能力的。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让学生与老师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span></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致远中学 胡晓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把天空还给学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感于王慧慧老师的《中国石拱桥》、庄洁老师的《溜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把学生比作小鸟,传统课堂就是教室一样的鸟笼,而今天王老师和庄老师营造的课堂就是天空,任学生自由飞翔,却能茁壮成长的天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也是八上第五单元的重点篇目。提到说明文,一般模式,上课前先抛给学生大量枯燥的知识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感觉非常程序化。如何让学生对看似枯燥的说明文产生兴趣呢?王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甚至还上出了散文的味道,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她进行了一次美丽的旅行——去游览中国石拱桥,去感受中国人民穿越古今的智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环节的设计,可谓巧妙又智慧。第一,在处理本单元重点内容——把握说对象特征时,王老师设计出用桥的自述来表述,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突出两桥的某个特点,语言尽可能生动;并给出自述格式“嗨!我是一座_______的赵州桥/卢沟桥。不信你看……”。这样的设计,既给了学生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课堂跟着学生的回答前进,将两座桥的特征捕捉得很全面。第二,在学习本文平实性语言时,王老师先是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赵州桥的样子,初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接着王老师通过一组句子对比,带领学生再次感受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不乏生动性,最后让学生再次回归课本找出其他体现语言准确和生动的句子,深入浅出中又引导学生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加以感知。这是一段充实的旅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第二节课庄老师的《溜索》虽然是一篇小说,不像说明文枯燥难以找突破口,但是因为课前突然投影不显示,庄老师准备好的课件不能用了,却让我们和学生跟随庄老师走进文本发挥想象,体验了一段有惊无险的旅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庄老师的这节课在重视阅读指导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利用自读课文旁边的批注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想象和赏析。比如在分析人物形象部分,庄老师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佩服的人物,画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一步分析。在欣赏小说特有的干净洗练的语言时,抓住旁批中的阅读提示,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感知“小过去”带来的形象感。特别难忘的是在和学生探讨文本过程中,庄老师对于孩子们的朗读指导非常扎实,富有变化的指引,反复体悟诵读,效果显著。可谓借得旁批三分味,炼得读书一脉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也跳出了常规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在放手学生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适当收回立足文本,具体在操作时如何将传输知识和能力训练进行转化,如何让课堂有效生成等,我想两位老师已经做了最先的尝试,开了很好的头,我们更应该一个接一个跟上,道路曲折才有时间遇见更好的自己!谢谢大家!</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