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月十五中附小专场----好关系就是好教育

西师附小学生发展中心

<h3>教师论坛:</h3><h3>一、三阶段四环节班会模型:</h3><h3>(一)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几点思考</h3><h3>1.简洁</h3><h3>2.可操作性强</h3><h3>3.有互动(学生 、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互诉心声,多元对话有机统一的过程,实现教师价值观引领与学生自我建构有机统一的过程)</h3><h3>4.有工具(行为惯例表、选择轮)助落实</h3><h3>(二)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中,帮助特殊学生在集体中成长</h3><h3>同伴互相教育 自我教育 集体教育</h3><h3>马卡连柯 我们尽量不要跟个人发生关系,要和集体发生关系……</h3><h3>(三)主题确定</h3><h3>1.主题从问题入手:普遍问题,为班级文化建设打基础</h3><h3>(1)已经出现的问题</h3><h3>(2)从即将发生的问题入手:班干部落选了怎么办?</h3><h3>2.思考题的设计:</h3><h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h3><h3>(四)三阶段四环节班会助力班级问题解决</h3><h3>集体教育 同伴教育 建设集体 教育同伴</h3><h3><br></h3><h3></h3><h3><br></h3> <h3>二、行为惯例表育人模式</h3><h3>定主题 定要素</h3><h3>原则:共同参与原则 表格操作原则 鼓励激励原则 家校共育原则</h3><h3>(一)利用行为惯例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好习惯</h3><h3>(二)一会一表构建低年级班级管理模式</h3><h3>一会:3阶段4环节主题班会,进行集体教育</h3><h3>一表:行为惯例表,进行个体教育</h3><h3>(三)利用行为惯例表,促进好关系建立和好习惯培养</h3><h3>1.主题简单而小</h3><h3>考虑学生意愿和能力 在递进过程中树立自信 提高成就感 价值感</h3><h3>2.驱动工具不是记录工具&nbsp; 提示指导行为</h3><h3>3.评价机制:趣味性&nbsp; 及时&nbsp; 亲子共用&nbsp; 精神奖励</h3><h3>科学性&nbsp; 引领性&nbsp; 激励性</h3><h3>(四)利用行为惯例表助力个别生问题的解决</h3><h3>1.问题学生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方法问题</h3><h3>受到激励会改变</h3><h3>2.引领功能、记录功能:感受到变化获得成长动力</h3><h3>3.外在评价到内在评价;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nbsp; 内在驱动力形成</h3><h3>三、三阶段四环节主题家庭会议、家长会模型</h3><h3>(一)家庭会议推广</h3><h3>征集自愿家长&nbsp; 选择试点家庭条件: 学生有明显特点、家长有领悟力&nbsp; 执行力</h3><h3>家庭会议育人模式策略</h3><h3>1.以点带面:把握家庭会议本质</h3><h3>2.课后落实是关键&nbsp; 不断发展:跟进落实&nbsp; 继续分享&nbsp; 跟进改变</h3><h3>(二)家长会及效果</h3><h3>1.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互动交流式</h3><h3>能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h3><h3>2.能给家长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h3><h3>注意:会前创造民主氛围&nbsp; 与微班会&nbsp; 惯例表&nbsp; 家庭会议结合</h3><h3>主题班会突破了学生的认知和共识</h3><h3>主题家庭会议突破了整个家庭之间的共识</h3><h3>主题家长会突破了家校之间的共识</h3><h3>会议把对象作为主体 家长是解决家长问题的专家</h3><h3><br></h3> <h3>家长论坛</h3><h3>一、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h3><h3>第一个环节:家长引导孩子自我认知,自己解决问题。</h3><h3>第二个环节:同伴分享(家长和孩子是伙伴关系)。</h3><h3>第三个环节:确定目标达成共识</h3><h3>第四个环节:落实行动。</h3><h3>理论基础:孩子成长的规律过程当中要实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有机统一</h3><h3>(一)面临冲突关系: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借助行为惯例表 落实 尊重孩子</h3><h3>(二)民主平等对话 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不是简单的成与不成 家长认识这件事的成长的意义 孩子理解到家长的困惑与担忧 实现尊重兴趣 接纳意见 全面发展 </h3><h3>原则:民主 平等 尊重 充分表达 自主决定 达成共识</h3><h3>(三)要求孩子的事同时家长要自我约束</h3><h3>家庭会议:正规 有流程 科学的方式</h3><h3>建立了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h3><h3>二、行为惯例表育人模式</h3><h3>四环节 四原则</h3><h3>1.家长孩子共同指定</h3><h3>2.利用工具:闹钟 沙漏 番茄钟</h3><h3>3.完成后奖励时间</h3><h3>4.持续的 循序渐进 行为惯例表不会发脾气</h3><h3>5.助力者不是监督者 制定细致 </h3><h3>让学生学会规划,计划,自律,时间管理。</h3><h3>惯例表不科学要调整</h3><h3>三、好关系就是好教育</h3><h3>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尊重,理解,信任,包容,鼓励的5大原则。</h3><h3>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应遵循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和达成共识的原则。</h3> <h3>  <br></h3><h3>杜志勇秘书长:<br></h3><h3>在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上深入研究</h3><h3>家校关系尤为重要 </h3><h3><br></h3><h3>班建武教授</h3><h3>教育关系是学校的育人土壤</h3><h3>人与人&nbsp; 心灵与心灵的碰撞</h3><h3>1.教育重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难在学生情感的拒斥</h3><h3>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nbsp;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bsp; 育人不是培训</h3><h3>教育价值观引领比知识学习更难&nbsp; 如果学生情感不认同某学科,也要被迫去接受&nbsp; 价值观不认同很难接受教育</h3><h3>突破学生认同问题</h3><h3>2.教育需要立足育人生态的构建,避免教育合力的涣散</h3><h3></h3><h3>学校&nbsp; 家庭&nbsp; 社会各自的想法有时存在冲突和矛盾,引发价值观混乱 不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h3><h3>3.教育应着力育人规律的探索,走出个人经验的局限。</h3><h3>育人共同体科学 专业化的建立</h3>

家长

教育

育人

惯例

环节

班会

学生

主题

家庭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