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假如人有来世,我还想出生在陕北。我曾经走过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但我却更爱并不富裕的黄土高原。即使世界上有许多天堂,我也宁愿在我的祖国当一名普通劳动者,活着,像牛一样耕作,倒下,像土地一样奉献;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话剧《路遥》</span></p><p><br></p> 古老而壮丽的陕北高原,以它独有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八方来客。爱上陕北的理由很多——波涛汹涌的黄河、沟壑万千的黄土高原、革命圣地的历史、从这里走出的作家,还有作家笔下主人公的生活…… <p>人民作家路遥被誉为是陕北高原的儿子,黄土地的精神脊梁。他的作品让人感动且充满力量,那些底层的、卑微的人能从中看到一个真实、温暖的世界,他们疲累的灵魂能得以栖息,生活的压力也能在此释放。</p> 西安话剧院大型原创话剧《路遥》今晚继续在新城剧场上演,舞台上不仅展示文坛巨匠坎坷而又平凡的一生,还诗意地呈现出陕北高原粗犷遒劲的雄姿和黄河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气魄。 <font color="#ff8a00">有观众问,当我们在看话剧《路遥》时,会看到什么?答曰:黄土、黄河、路遥、中国。</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黄土高原</font></b></h1> 话剧《路遥》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结合舞美布景,把苍凉而壮美的陕北高原搬到了舞台之上。黄土高坡矗立着,那是路遥征程的起点,也是他的回乡之路。伴随着漫天狂风的呼啸,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黄土飞扬,高二强的一首首陕北说书,更是唱得人热血沸腾,彪悍而多情的陕北人顽强的生命力尽在眼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b>黄河浪涛</b></font></h1> 黄土高原上,大地的肌理清晰可见。把这片土地纳入怀中的,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母亲河黄河,她长途奔袭,闻名遐迩。话剧《路遥》通过黄河纤夫的逆流而上及多媒体呈现出黄河的波涛汹涌,振奋人心。而路遥和曹谷溪坐在岸边旧船上推心置腹的谈话,又让人领略到了黄河安静且神秘的一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b>路遥其人</b></font></h1> 耿直敦厚、热爱人民、痴迷创作,这是话剧《路遥》中路遥身上的关键字。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话剧《路遥》正是要将这种不畏困苦、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展现出来。<br> <p>舞台上,这个文学道路上的苦行僧、殉道者,始终用真情和生命不断追求。他在窑洞写书的样子,他对生活永不放弃的态度,都让现场的观众感慨万千。</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中国精神</font></b></h1> 黄河纤夫的声声呐喊,是中华民族吼出的荡气回肠。陕北的厚重历史,从路遥的书中被取出,受到瞩目。陕北的变化,亦是中国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一页重要篇章。从不毛之地到绿水青山,从牛马拉车到高速高铁,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端正着其人民的腰身,强健着灵魂,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话剧《路遥》从天乐、高二强、郭见海等角色的诠释中侧面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新气象,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中国人的代表。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出身,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是属于中国人的坚韧和不屈。哪怕是贫瘠荒芜的沟沟坎坎,也坚信靠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出炊烟袅袅的生机。 <p>路遥的敢爱敢恨、挑战苦难和他为了创作所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都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恋着风沙,蘸着黄土,书写出饱含社会内容和生命价值的一部部著作,他对人性探求、赞美,也激励着台下的观众奋发向上。</p> 谢幕时,不少观众起身鼓掌,叫好声响成一片。让他们对演员竖起大拇指,直到大幕拉上,也不肯离开。 <p>“看不够的话剧《路遥》,品不够的作家风骨”,观众陈先生走出剧场对小编说,“下次什么时候演?我要让孩子好好看看这个剧。”</p> <p>在海报面前合影留念,观众们用行动说明了他们对话剧《路遥》的喜爱和肯定。</p> <p>掩饰不住的激动内心,面对镜头她们说出肺腑之言:</p> <p>台词、舞美、演绎,共同勾勒出一幅属于话剧《路遥》的画卷。该剧的首轮演出也在带给观众生机和希望之中圆满收官。致敬路遥先生,这段“陕北高原的乐章”将在未来继续奏响,敬请聆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