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凡花--樊昌哲画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举办。本次展览的100余幅画作,是樊昌哲先生从艺50多年来精选作品的一次大汇展,也是一次重要的花鸟画学术交流。<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 陶勤 宣布画展开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樊昌哲致答谢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凡花—樊昌哲画展”开幕式现场</h3> <p> 本次画展不仅得到了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协、陕西国画院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文化、艺术、收藏、新闻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画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京、陕等地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对樊昌哲的花鸟画作品和学术造诣给与了高度的评价。以下内容是根据画展开幕式讲话、媒体采访和研讨会发言的录音整理,并经本人或学术研讨会主持人审阅。</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郭线庐 开幕式致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郭线庐 接受电视台采访</h3> <p><b>郭线庐(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b></p><p>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女士们、先生们:</p><p>大家下午好!</p><p>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对樊昌哲先生画展今天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樊先生的展览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驻京的有关机构和团体、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以及众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们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共同促成了今天的展览如期举行。</p><p> 在樊昌哲先生的艺术生涯中,特别是在陕西省美协工作期间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劳动,也取得很大成绩,他的作品不仅参加过几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也多次参加其他全国性的专业展览。从艺几十年来,他对艺术创作非常执着,他的花鸟画探索变化也很大,除自身受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熏陶之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他画的是花鸟画,很多素材都是来自生活,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爱,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怀,没有粉饰味,有一股扑面而来的质朴之风,是一种纯粹的、努力进取的艺术探索,是一种真切的艺术感受。长期扎根生活、服务人民,这一点在樊先生身上和其他西部艺术家身上都彰显的比较突出,非常值得提倡。</p><p> 樊昌哲先生是我们美协的老艺术家,这次展览的100多幅作品,是他几十年的长期积累、认真努力、执着探索的艺术创作结晶,今天能够来到北京办展览,向首都艺术界、向首都人民汇报,这本身对艺术家、对陕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推介的过程,非常好,意义深远,我感到很欣慰,这对陕西其他的艺术家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对鼓励更多的艺术家走出陕西、走出西部进行艺术交流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p><p> 今天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的促进,艺术应该百花齐放,在艺术共性的基础上能有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家的个性展示,才促进了今天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绘画艺术的探索需要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断的努力,不论什么画种,也包括花鸟画在内,都要努力进取,不断的探索,加强艺术交流。樊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在艺术上的这种努力和执着的精神,能给现在的中年、青年艺术家起到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作用。</p><p> 今天的陕西正值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阶段,我们需要更好的接力棒,希望通过樊先生的北京展览,能够鼓励和鞭策更多的陕西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走出陕西、来到北京、走向全国进行艺术交流,一方面是在艺术观念,在艺术风格、认知上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探索,另一方面是走出陕西,讲好陕西故事,介绍今天陕西改革开放40多年带来新的发展、新的风貌和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果,通过我们的艺术作品,展示今天陕西艺术家们的精神风采,宣传今天陕西新的时代风尚。</p><p> 最后,衷心祝愿樊昌哲先生画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吕峻涛 接受电视台采访</h3> <br><b>吕峻涛(陕西省美协党组书记、副主席):</b><br> 首先对樊昌哲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表示祝贺!这次展览是陕西美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一件大好事!<br> 樊昌哲先生长期扎根西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经过几十年辛勤的艺术实践,他的绘画笔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是陕西省美协的老艺术家,也是我的老领导,长期在西安生活,为人低调、朴实、亲和、谦逊,对这片土地抱有热情,他的作品始终有一股泥土的芳香,弥漫着一种朴实亲切的气息。花鸟画艺术本体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它有传统深厚的范式。从樊先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对传统的坚持,那种把握,那种功力,以及经年累月勤奋地学习积累和创作实践。他是一个很富有探索精神的画家,画展作品反映出在当代艺术融合条件下一些可喜的探索,比如画面在传统的笔墨形式以外,还有一种装饰意味、形式感和设计感,这些都很有意义,令人耳目一新,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视觉的冲击力。从他不同时期作品中,也看到一些新的突破和变化,体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一种活力,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精益求精,艺术精进,这种执着追求,这种不懈努力的精神,的确值得我学习。<br> 樊昌哲先生也是陕西一位非常活跃的艺术家,他今天能来到北京举办展览,也是陕西形象,特别是陕西美术形象的一个展示,因此我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近几年陕西艺术家也有许多人在全国各地做巡展,如果陕西艺术家都有这种包容的精神、吸纳的情怀的话,多走出去,多看一看,看看别人,想想自己,那么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繁荣。像樊先生一样,现在陕西比较老的艺术家,成熟的艺术家,都有这样的情怀,也在全国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br> 樊昌哲先生的北京展览,不仅整个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给我们艺术家走出陕西、走出西部起到了一个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陕西美协还是要把更多的老艺术家、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推向全国,使更多的人对陕西美术、对新时代陕西风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br> 总的来说,樊昌哲先生能在北京举办这样一次展览不容易,他也是抱着一种向北京、向全国艺术家汇报和学习的态度。这次展览能在北京举办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非常成功!非常可喜!希望樊老师通过这次展览研讨会总结经验,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走的更高更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展学术研讨会现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研讨会专家学者、艺术家发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凡花—樊昌哲画展”学术研讨会(部分内容)</b></p><p><br></p><p><b>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画展学术研讨会主持人):</b></p><p> 樊昌哲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扎根于中国的传统,但始终是立足于写生进行创作,这是他的作品让人感觉到很鲜活的地方。樊老师的大写意花鸟画笔墨醇厚清新,风格雄浑大气,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中的佼佼者、代表者。</p><p> 在艺术语言上,樊昌哲先生吸收了齐白石、潘天寿等前辈艺术家的优点,用笔豪放酣畅,墨色浑厚滋润,色彩沉着雅致,墨色交融,清朗深秀,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个性,这点非常不容易,因为中国花鸟画在千年之中积淀了深厚的土壤,能够在这个土壤中生发出来并有自己的个性非常不容易。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樊先生还吸收了民间美术那种质朴的语言特点,将之融入到创作当中,这也是其作品总是鲜活生动的一个原因。</p><p> 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在章法上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他的作品多以满构图的方式来构建画面,同时灵活运用传统图式和留白,将现实中的花鸟转化为宣纸上的墨色与形态,体现了他所追求的“以实求虚,以虚求实”的章法原则。可以说,尽管樊先生是一位40后的艺术家,但他的艺术观念和手法一点不老套,相反还有很多新的探索,值得美术理论家们的关注。</p><p> 这是我对樊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个基本印象,先做一个铺垫,抛砖引玉。下面请各位专家就樊昌哲先生的作品进行研讨。</p> <p><b>高天民(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b></p><p> 今天在北京比较系统地看到樊昌哲老师的花鸟画作品,和以前画的有很大区别,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樊先生是个西北人,但是他的艺术跟却跟南方关系很大。他的花鸟画的基础资源是海派,尤其与吴昌硕大写意笔墨关系很密切,可以看出他对南方的艺术情有独钟。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受海派影响非常大,海派开创了花鸟画的现代趋向,这种趋向影响非常大,只要是画写意花鸟的都跟海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齐白石也是受海派影响,算是北派花鸟画,但都是海派的路子。</p><p> 20世纪以来,花鸟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海派已经成为传统了,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如何走出海派,创造当代花鸟画的问题。所以,今天花鸟画特别难画,难就难在花鸟画有它固定的程式,画什么东西?怎么去画?都是有规范的,但是如何把传统规范转化为当代人的情感、语言,这是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的问题。当然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作出尝试,樊昌哲先生也在不断思考,也在不断尝试,走出了自己的面貌,他的基础资源是海派,但是他不局限于海派,他的另一个资源,也就是他的满构图的作品,是来自于潘天寿和林风眠对花鸟画进行新的变革,针对海派问题进行思考和变革。</p><p> 樊先生将林风眠花鸟画的表现方法引入他的花鸟画,这样一种趋向跟写生、跟生活结合的作品,使得他一方面对于传统花鸟画的笔墨造型很重视,另一方面又对画面的结构很重视。在他的作品中又可以看到,在写意画表现的同时,又对画面的构成、结构关系进行了一个引入和尝试,使他的作品开始向着一种具有个人面貌和个性化风格的方向不断迈进。</p><p> 如何在创作中体现出花鸟画艺术的当代性,这涉及很多问题。樊先生的作品已经开始走出一种自己的面貌,但是我觉得他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资源整合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个人的风格,所以他的视野是开阔的、开放的、创新的,从大的方向说,他有中西、有古今;从小的方面说,他是将南方的海派和林风眠的东西结合到他的作品中。非常有意思的是,从樊昌哲不同年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反复,也就是说花鸟画意象画和传统程式来回穿梭,这种反复是一种矛盾,这也体现出他对花鸟画当代性的一种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考探索,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这是花鸟画创作的一个过程。樊先生仍然是在不断创新,在向个性化面貌积极迈进,值得肯定和尊重。</p> <b>于洋(中央美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副主任):</b><br> 读樊昌哲老师的作品,第一是觉得很鲜活很亲切,第二是作品有西北和江南两个地域精神结合,从他的花鸟画的图式里面看到李苦禅先生的风貌,从他画的花卉里面含有潘天寿、高冠华的笔墨感觉,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对于传统笔墨的传承和个性的发挥也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br> 樊老师的画有艺胆,包括黑白的问题,他都非常巧妙地用一种传统墨笔的技法体现在画作里。另外他还用实体的景致、或者笔墨留出来鸟禽的一些形象,比如《晴雪》《乌鸡》《草原》等,有笔墨、有造型,这种用背景的墨色留白留空的方法,既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画的一种观察方式,也不是西方的观察方式,这是比较新的一种观察方式,都是基于对于物象新的思考和经营。樊老师对于形和神的关系,对于画面的主体形象和背景形象处理上都有自己新的思考,反映出这种绘画技法和思考探索的渐变过程。<br> 樊老师作品很有特色的一个地方在虚实之间,在现代图式经营上,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大胆的变化。他的很多作品特别地凸显逸笔草草的风格,画面的斑驳的肌理和造型,有时候宁取方折,不求平缓的经营,个性化味道很强,在题材选取和构图呈现上,都有对传统主流风格的一些突破,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智慧,体现出很大的创新性。<br> 陕西厚重的土地和博大的地域文化精神滋养出来的文化是厚重的、经验性的,是不会随着时尚的转瞬即逝的风潮而轻易摆动的。樊老师生长在蓝田白鹿原,一个很神秘、很神奇的地方,他的写意花鸟画,融合了江南的笔墨,很多形式上取影取相对抽象化意向化概括,体现出造型巧妙和用笔老辣,体现出作者经年累月创作探索的积累沉淀、对自然的体察、对生活的理解。<br> 樊老师作品数量大、类型多,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和特征,从作品不同的类型、从笔墨和题材的变换里面,寻找到他创作的足迹和经验,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比如1989年创作的《初雪》,画面不大,但气魄很大,表现陕北原上的风,远处几只爬坡的羊,无论从整体意境上,还是纸面营造上,都体现出画家对于艺术本题的发掘,既不投机取巧,反而避轻就重,把笔墨颜色扎实地放在画面上,色彩处理大胆厚实而不失雅致,体现出他对于画面的虚实、黑白关系的娴熟驾驭能力,以及对于色彩准确把控的深厚功力。<br> <p><b>任君伟(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b></p><p>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当代的中国花鸟画坛,工笔画普遍受到青睐,而写意画往往会遭到批评,原因很简单,其一,不少写意花鸟的作品都失之草率,或者粗糙。其二,许多写意画往往都会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前辈大家的作品作为参照的标准,今天很多写意花鸟画成果跟前辈大家们的成就相比较,可谓望其项背,这不仅给我们感受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某种程度可能还会使写意画进一步拓展空间变得日益狭窄。对于今天写意花鸟画的画家来讲,如果不在风格上、艺术水准上有进一步建树与突破的话,是无法赢得世人的认可与赞誉的。</p><p> 樊昌哲老师是一位能够本着一颗真诚的心灵、脚踏实地的去感悟生活和钻研传统艺术的艺术家,纵观他的画展作品,大多另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p><p> 樊先生的花鸟画大体分为两种样式:一种鸿篇巨制,一种小品架构。他的作品具有鸿篇巨制并不只是说尺幅巨大,而是说他境界开阔,有大的胸襟、大的格局、大的手笔,非此不能驾驭和表现,主要体现在用笔的雄浑、意象的饱满、意态的风华和题材的广泛等方面,比如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的《寒聚》和《晨风》,虽然都是大写意的表现手法,但不是一味地追求笔墨,而是将笔墨的写意精神消融在对客观写实当中,将笔墨语言与物象的再现巧妙地维持在一个审美平衡点上,使这两幅作品既有充实的内涵,又有含蓄的情韵。再比如《枣林栖息》等枣林系列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就像天际间的浩瀚繁星,漫天的新绿和深红,作品中的这种意象、情态和气势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特别是他用大笔绘制的《枯木逢春》《富平丹柿出海外》等,不仅古气内涵,而且真力四射,让人向往。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樊先生笔下的花鸟世界是一片蓬勃繁茂的生机和气象,还反映了樊先生个人充沛的活力和能力。他的小品架构之作,比如《春韵》《秋菊》《出水芙蓉》,还有系列的扇面小品等,也都表现的比较平实、温和,画面虽然简洁,但是在表现物象上能够做到意境深远,流露出一种文人的风质和雅趣。</p><p> 总体上说,樊先生花鸟画不仅在题材上广泛涉猎,既有四君子画,也有四季花木,还有常见家禽等,而且在画法上也是尽可能广收博取,化为己有,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国画大家的影响,除了用传统的大写意花鸟画彰显大自然生机以外,都会赋予一个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像诗人一般运兴,画出生活中那些动人的感受,像齐白石等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另一种是经过修炼和提升,把审美境界和人品格调融入到作品当中,即把所谓的笔墨精神灌注到具有比德意义的图式当中,像吴昌硕、潘天寿多取这种方式。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走的是后一种路子,在意境格调上有自己的向往,不仅成功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意趣,而且作品不管画什么题材,都能做到精心雕琢,浑图自然,都有一种平实大气、沉稳从容、朴厚憨润的特点,可谓是豪而不横、土而不粗、稳而不板、拙而见巧。</p><p> 樊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不仅能够用古人的图式来表达自己的性情,还能走出书斋去大自然中写生,然后根据写生画稿进行提炼加工,力求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他是否能够在古人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呢?我认为他的作品已经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前进了,而且也取得了今天大家普遍认可和赞誉的成绩。衷心祝愿樊先生能够沿着这条路走的更远,艺术之树长青!</p><p><br></p><p><b>王萌(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著名评论家):</b></p><p> 看完“凡花--樊昌哲画展”作品给人一种强烈感受:情暖至真,樊昌哲老师用情的暖度、温度,还有真度。我们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一种动力打开樊老师花鸟画创新的源泉?可能就是他真情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也回应了这次画展的主题“凡花”,这种带有文化含义的主题,始终贯穿他所有的展览作品。</p><p> 前面专家谈到樊先生的艺术处在一个资源整合阶段,这个概括定位是非常准确的。纵观樊先生画展作品,发现他的整个资源,一个是大家讲的海派,比如作品《如秋》中,有很多吴昌硕、齐白石画作中典型的葫芦符号;《如秋》中另外一个状态是设计因素,让我们好像看到艺术史当中像蒙德里安的非常理性的构成,樊先生作品中画面的构成和设计意识,实际上应对的不仅是一种蒙德里安的构成,更多面对的是中国的一个系统。因此从作品《如秋》中能看到,一方面是源自于海派的影响,像吴昌硕、齐白石等;另一方面,画面的构成让我们联想到杭州国画先贤、潘天寿等从四面八方围进来的意识,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也让我们看到对林风眠经典画面的追求和爱好,在《酸枣林》《枣林栖息》等作品的笔墨当中,又有长安画派经典元素的再创造,实际上从海派到杭州、再到长安这样一个状态当中,特别是从南派和北派的整个文脉的相连关系当中,体现出一个是南北相连,一个东西贯通的状态。南北问题更多的是说艺术史具有传统文脉探讨的文化关系,而东西问题更多的是谈当代的关系,也就是在东部沿海改革开放的一种时尚的状态下,作为西北画家樊老师作品应对当中有很鲜明的文化意识,而西北长安的厚重,又在他的笔墨当中有很强的苍辣状态,因此他在苍辣与鲜活之间找到了一种创作融合性的关系。</p><p> 说樊先生处在一个资源整合的状态,更多的是说他很多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的东西,又有很多西方构成的东西,但是他的构成不是面对蒙德里安的理性,而是20世纪很多艺术家把西方的艺术通过融合主义方式,中西融合之后带到中国,形成一个中国画1.0版本的一些新的传统,樊先生的艺术创作更多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新的传统,所以总体上是一个内循环的状态,也就是把东西南北的元素都能够在自我内循环当中进行一个新的资源整合。</p><p> 另外一个方面,樊先生在资源整合之后,在他的作品画面中也有了很强的个性化意识和一些开创性的状态。不能简单说他是一个40后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前辈性或者先锋性的艺术家,更准确的说他的作品具有开创意识和一种个性化的笔墨,一种混合图像模式追求的状态,也就是他在开创当中可能处于一个前期的状态,而不是说进入一个更加大胆的、更加开放的状态,如果把今天讨论的框架再打开一点,比如说作品《秋草》,如果把中国花鸟画的接受放在今天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美术馆有可能会在鸟巢那边新建一个大型的美术馆,将来樊先生能在那里举办展览,看画展的不仅仅是陕西的观众,也不仅仅是中国的观众,也有许多是国外的观众,全球化的各种各样的观看艺术的眼光都会聚焦到新落成的国家美术馆的展厅,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艺术视野的扩展下,我们对艺术的创作原点到接受终点之间,在设计我们的绘画创作技术路线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一个新的界面,也就是放在一个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对艺术的一种状态当中去审视我们的绘画作品。比如从作品《秋草》中可以联想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这种抽象性跟樊先生作品《秋草》中所形成的笔墨关系有一种相似性,也就是说美国的观众,其他外国的艺术爱好者,在跨文化阅读中看了樊先生作品这样一个相似性的构成,他能够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摆脱中西文化的障碍,直接进入到中国笔墨的纸本水墨文化媒介当中。因此在资源整合和开创个人模式的过程中,从作品《秋草》中看,已经具备一个文明或文化互融的可能性。不妨我们把讨论的问题的界面再拓宽一些,既然从传统可以到现代,从现代又可以到当代,那为什么不能够把接受终点的角度从中国地域扩展到全球化地域,从这样一个角度再进一步说的话,樊先生当下创作中进行的个人的个性化,开创的个人风格,相对来说可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或者初级阶段的状态,今后创作的步子就可以更加大一些,因为他的作品有很多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真切感受,这种感受借助于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所有元素的内循环,再加上樊先生本身是一位特别擅长资源整合、很有活力的艺术家,他就可以把这种内循环活力和创造性再推向一个更大更高的界面,可能就会从资源整合这样一个阶段形成一个自我的新的超越,这听上去好像从中国画这个领域探讨这个问题的比较少,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作为一个40后的老先生级别的艺术家,樊先生已经是在40后这一代画家当中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的人,我们不能说他的作品是先锋性的,但已经有很强的先锋意识和前沿意识,这两个意识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开创性。所以我认为,在这个资源整合的状态当中,如果在大的语境、大的视野当中创作的模式会更大,创作的作品取其高而得其中,也就是胡适当年讲的搞全盘西化,目的不是整个要搞全盘西化,而是他深知在前进道路中向后的拉力非常大,即便全盘西化之后可能也只能达到20%、或者30%,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在一个中国化现代形态的语境当中。</p><p> 因此我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在的强烈的愿望和最终结果之间,实际上是有一个插入,这个插入可以当做文化意识来探讨。这就是我看了樊老师画展全部作品之后的一点点体会,不一定特别地准确,但是这个问题可能在今天中国和世界的新关系当中、在中国的水墨艺术应对跨文化的全球化阅读当中,未来参观我们展览的可能有很多金发碧眼白皮肤的人,有很多黑人,也有很多日韩不同的经验的人等等,他们都会聚焦到北京这个场地,这也许是将来画家们在北京举办展览得到的一种新的创作状态,这个状态其实就是我们21世纪今天大家都在反思和寻找的中国和世界的一种文化关系。</p><p> 以上我谈的不一定成熟,只是看了樊老师的画展有一些激动,稍微谈一点可以探讨性的东西,希望有机会再跟各位老师和专家请教探讨。最后祝樊老师艺术精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p><p><br></p><p><b>王平(《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美术评论家):</b></p><p> 樊昌哲老师的花鸟画让我们耳目一新,他的画作形态其实是当代花鸟画转型时代节点上的一个作品,跟传统的折枝花鸟不一样,他的花鸟画是情景式的花鸟,一般画花鸟更多是侧重在画花、或画鸟,他在作品中画鸟的笔墨不多,大量的笔墨用在背景上,把背景用色彩塑造起来,营造一种氛围,其实鸟不是表现的目的,借花鸟表达自己内心的境界,看似凡花野草,但让人感受到的是艺术家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是一种不平凡,是一种美的享受。一般谈审美境界的追求多是从艺术渊源上讲,我想从精神指向上讲,樊先生还是和周、秦绘画造型的特点有关系,他的造型是不讨巧的,而是追求敦实、厚重,给读者的感觉更多体现一种苍茫、壮美的境界。简单来概括:樊昌哲的花鸟画,从审美上看是厚和拙,从艺术语言来看是黑白,从色彩来看是明艳,这是一种精神,有一点像信天游的感觉和味道,好像黄土高坡上悠扬的歌声。</p><p> 樊昌哲先生是一位善于学习思考、借鉴吸收、开拓创新的人,他的艺术视野很开阔,广泛的吸收多方面元素,包括许多古代元素的融入,从艺术角度讲,他的花鸟画还吸收了山水画艺术语言的方式,把情景山水视角和光照的一些技法融入其中,另外他非常强调现代审美,从色彩和平面构图的融入等,都能感受到他在追求花鸟画的现代审美上的不懈努力、以及对画面时代特点的个人探索,作品有现代感,有个性面貌。</p><p> 樊昌哲先生的花鸟画作品虽然有海派的影子,但他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也不断在多个途径上取得自己的建树。比如画的带有海派大写意的作品,墨色也很透亮,色彩也很明艳,都很有中国传统的底蕴,有一些模糊的地方,但又是一种带有写意式的模糊,颜色通过泼墨的方式显得水墨淋漓、浑厚大气,还有一种构成式的花鸟画,就是吸收了一些西方构成因素和色彩表现的方式,还有更多情景式的花鸟等等,形式很多样,在作品丰富多样化面貌的背后,确实表现出一位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赤诚、专注和不懈努力,值得大家学习,令人致敬!</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席画展开幕式 领导、专家学者、艺术家、嘉宾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