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玲】新四军四师群英谱25集【程朝先骑兵团参谋长】

孟秀玲

<h1><b> 南征北战七十年 金戈铁马豫皖边<br> ——记我的父亲程朝先</b></h1> 程苏宁 <h1><font color="#b06fbb">我的父亲程朝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50年父亲任骑兵团团长时在安徽亳州留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人物简介】</b></font><br>程朝先(1915.12~2002.8.27),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赤窖村人。1932年1月参加红军,先后任瑞金红军大学特务员、校部通讯员、陈赓校长警卫员。1933年3月加入共青团,1936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后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步兵3科学习。1937年1月任中央军委机要员、中央警卫团6连副连长。3月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副官。1938年2月跟随彭雪枫开辟豫东皖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竹沟留守处副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1940年8月10日组建八路军4纵司令部直属骑兵连任连长。1941年8月1日任新四军4师骑兵团1大队大队长。1946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9纵骑兵团参谋长。1947年1月率骑兵团2个大队坚持淮北敌后游击战。1949年1月任华野直属骑兵团团长。1951年10月后历任蚌埠空军20师60团团长、烟台中央后勤部汽车91团团长、山东潍坊市兵役局长、四川江津军分区参谋长等职。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6年6月离休,副军职待遇。2002年8月27日在安徽蚌埠市病逝后,军委副主席张震为他题词:“南征北战七十年,金戈铁马豫皖边。”</h1><h1><br></h1> <h1> <b><font color="#167efb">一、参加红军</font></b></h1> <h1> 我的父亲程朝先,出生于贫雇农家庭。从小上山打柴、放牛。12岁就到地主的作坊(纸厂)当造纸工人。</h1><h1> 1929年家乡来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苏维埃。他14岁参加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32年1月中央苏区扩红,父亲就与同村十几个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来到中央苏区红都瑞金,编在武阳梅新兵教导师训练。</h1> <h1> 1932年5月,父亲被分配到红军学校(后改为红军大学)特务队当战士。一天在校门口站岗,几个军人来到跟前,有一个人仔细端详了他,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小鬼长得真精神!”,原来是刘伯承将军。</h1><h1> 1933年3月父亲任校部通讯员工作,并加入共青团。1934年10月任陈赓校长的警卫员。陈赓校长从他戴着的草帽上写的“程”字,取个学名为程朝先,意为迎着朝阳,奋勇向前。</h1> <h1> 1934年10月,原红军大学、彭杨步校、公略步校和特科学校等合并组成干部团,陈赓任干部团团长,父亲继续担任警卫员兼通信员。</h1><h1> 干部团被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野战纵队第4梯队,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开始了长征。</h1><h1> 12月1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时,8.6万人马已经锐减为3万余人。与父亲同村一起参军的青年伙伴大都在这次作战中牺牲了。</h1><h1> </h1> <h1> 1935年6月12日,父亲拽住骡子尾巴翻越茫茫的万年雪山夹金山。6月14日,红一方面军抵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上旬,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陈赓调任红一军团13团团长,父亲随调任警卫员。</h1> <h1> 1936年4月,父亲调到红军大学三科学习9个月。1937年1月任中央军委机要员。3月,父亲调任中央警卫团6连副连长兼3排排长。</h1><h1> 初春,部队驻在延安附近富县。有一天.突然接到命令回延安,中央军委首长要他到国家保卫局接受新任务。到了国家保卫局,负责同志说:“你是经长征锻炼的红小鬼,又是陈赓同志的警卫员,彭雪枫同志对你很了解,而且印象很好。目前他正在太原秘密从事对阎锡山的统战工作,点名要你跟他当随从副官。如无意见,你准备一下就走。”</h1><div><br></div> <h1><font color="#167efb"><b> 二、太原统战</b></font></h1> <h1> 1937年3月19日,父亲就和电台台长岳夏(罗若遐)、报务员李建华、译电员钟金辉、勤务员雷智俊(现名雷义志)等,每人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在背包里藏了一部小型电台,化装成普通老百姓,从延安到达太原。</h1> <h1> 一下火车,就见到了亲自到车站迎接的彭雪枫,安排大家在并州饭店住下。3月22日晚,彭雪枫和岳夏、李建华、钟金辉、雷智俊、程朝先等以家庭形式分别由“基青”后院6号、并州饭店迁住城西老满城30号。这是一座独门四合院,对外称“彭公馆”。</h1><h1> 他们很快就把一部5瓦特的秘密电台安装起来,并按照在延安约定的波长、呼号于3月24日正式开始工作,直接沟通了红军秘密联络站——“彭公馆”同延安电台的空中通讯联络。</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兼办事处主任</font></h1> <h1> 7月初,父亲随彭雪枫返回延安汇报工作。7月17日,彭雪枫到中组部看望张震并交代去太原的工作任务。18日,彭雪枫同张震、程朝先乘坐朱德总司令的汽车一起离开延安,动身返晋。</h1> <h1> 9月11日,“彭公馆”红军联络站公开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张震任参谋兼总务科长,程朝先任办事处副官。地址迁到太原市成城中学。</h1><h1> 此后,办事处更加繁忙,彭处长每天到处奔波,与各界人士交往,动员抗战力量,推进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也常来指导工作。</h1><h1> 父亲每天要做好彭处长安全保卫工作,背着两把德国毛瑟手枪(二十响驳壳枪),随侍左右以防不测。这一段时间,彭处长工作虽然十分繁忙,但仍关心父亲的文化学习。</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担任副官时摄于太原 </font></h1> <h1> 1937年11月4日夜,阎锡山弃守太原。彭雪枫处长、张震科长陪同周恩来、邓小平留在太原城内部署太原失守后的抗日救亡工作,到11月7日夜,办事处全体才撤离。</h1><h1> 过汾河时,车辆很多,拥挤不堪,桥上的道路被堵死了。周副主席、彭处长下令将阎锡山送的大、小汽车全部丢弃,除了电台和文件外,每人行李也都不要了。在彭处长的指挥下强行渡过汾河,撤到了临汾。</h1> <h1><font color="#b06fbb">撤离太原办事处时合影。前排右起邓小平、周恩来、彭雪枫、 程朝先、后排中张震</font></h1> <h1> 在临汾,彭处长举办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学兵大队,亲自去讲授课程,为抗日工作培养了大批干部。</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三、 竹沟整编</font></b></h1> <h1> 1938年1月,春节将至,彭雪枫交代了八路军临汾兵站等项工作,带着程朝先水陆兼程,于25日到达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报到。</h1><h1> 2月15日周恩来主持长江局会议,彭雪枫加入中共河南省委及新四军第4支队军政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军区军事工作。</h1> <h1> 会后,彭雪枫即带领程朝先(见习参谋)等一批人由武汉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并以八路军参谋处长身份,同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林凯一起,全面主持党在竹沟镇的各项工作。</h1><h1> 根据河南省委意见,兼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并协助王国华、周骏鸣将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建立了8团留守处,整顿发展党的组织,开办竹沟军政教导大队。</h1> <h1> 彭雪枫根据河南省委的指示,开展收编土匪武装的工作。当时收编的安可祥、段永祥团是当地最大的“大杆”武装。</h1><h1> 安、段团收编后,由于当时财政困难,发不出饷,其中部分惯匪恶习难改,纪律很坏。为了维护我党我军声誉,提高部队素质,挽回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真正将其改造成人民军队。</h1><h1> 经彭雪枫、王国华、张震等同志研究,决定对安、段两团实行集中缴械整编。为保证整编顺利进行,遂将安团调信阳邢集集中,段团调竹沟集中。邢集因有周俊鸣的一个营武装,整编进行顺利。</h1> <h1> 而竹沟仅有留守处一个警卫排,要整编七八百人的土匪武装,确非易事。经周密思考,确定智取:以彭雪枫的名义开欢迎会,请段团官兵吃饭,在吃饭时解决他们。</h1><h1> 是年3月10日,在下令段团到竹沟附近集中后,为使其不生疑,张震为其划分了宿营地,让他们派出宿营组安营。</h1><h1> 欢迎会刚一结束,彭雪枫就请段永祥及其连以上干部在关帝庙会餐,我们的干部两个夹他们一个,依次就座。段永祥是个彪形大汉,腰上插着两支二十响驳壳枪,身后跟着一帮子马弁保镖。彭雪枫谈笑风生,神态自若,把段团长让到里屋入席。</h1><h1> 宴会开始,起立举杯敬酒。这时,彭雪枫使了一个眼色,机智勇敢的父亲猛扑上去,抱住了段永祥,下掉了他的双枪,紧接着,外屋的手枪班也迅速解除了马弁保镖的武装。</h1> <h1> 与此同时,张震请段团全体官兵到学校吃饭,枪支都架在学校北面操场上,人员徒手入席。在上三道菜时,一声令下,冲锋枪排的战士封住了大门,六七百人全部缴械。然后,张震立即派人骑着马,跑到他们宿营地解除设营人员武装。</h1><h1> 彭雪枫及时向段团官兵集体讲话,说明缴械原因,宣传党的政策,愿意抗日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发给路费回家。结果大部分官兵受编。</h1><h1> 整编后,编为2个营,充实到新四军4支队8团。周俊鸣任团长。全团1300余人,不久开赴皖东前线,成为一支抗日中坚力量。</h1> <h1> 1938年春天,父亲陪同彭处长去武汉的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当时周恩来副主席正在武汉与国民党谈判,彭雪枫以十八集团军参谋处长的身份参加了会议。</h1><h1> 周副主席看父亲机灵能干,提议留下来给他当副官,父亲认为自己文化低,担负不了重要任务,又喜欢战斗部队,跟着彭处长回到了竹沟。</h1><h1> 此后,父亲多次去武汉,为竹沟留守处领款、领物资。一次曾领到了6挺苏联转盘式机关枪和子弹,这在后来东进途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h1> <h1><font color="#b06fbb">1938年父亲在长江局工作时摄于武汉</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font color="#167efb"> 四、东进烽火</font></b></h1> <h1> 1938年9月27日,河南省委按照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在竹沟的现有武装373人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抗日前线。</h1><h1> 10月11日,在西华杜岗村与萧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为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为政治部主任,辖3个大队。</h1> <h1> 25日,新四军游击支队进抵敌占区淮阳以东之窦楼。当时人马困乏,部队遂宿营于该地。</h1><h1> 27日上午10时许,淮阳戴集日军骑兵对游击支队进攻。待发现时,敌距我仅200余米。这是我部东征的初次战斗,又是第一次碰上日军骑兵。</h1><h1> 当时,彭司令利用地形地物分路迎敌,身先士卒率直属队占领马菜园起伏地与敌对峙,张震参谋长端起一挺机枪,父亲手举两只驳壳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正面迎击日军,并吸引敌主攻火力。3大队由窦楼西南从侧翼攻击敌人,1大队由东面向起伏地包围过去。激战约两小时,敌人受三面突击,终被击溃。</h1> <h1> 此仗,击毙敌林津少尉以下10余人,伤敌多人,余敌逃回戴集。初战取胜,点燃了豫东抗日的烽火,大大鼓舞了部队士气。</h1><h1> 这次战斗中,牺牲战士1人,支队参谋长张震、排长姚克等10多人负伤,父亲的左小臂也被子弹打穿了一个洞,挂了彩。父亲负伤后,彭司令十分关心,叫卫生员很快包扎了伤口,并将坐骑让给他骑。</h1> <h1> 部队分头向豫皖苏边区的睢县、杞县、太康、亳县、永城、萧县、宿县,怀远等县境内的日伪和土匪、杂八队进袭,接连打了不少胜仗,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h1> <h1>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彭司令送给父亲一块金壳怀表,其寓意深刻。父亲接过金光闪闪的怀表,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块表父亲一直珍藏着,看到它,就想起了彭司令对干部的关怀和爱护之情,激励自己为党努力工作。</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司令员送给父亲的金壳怀表,现存于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4年7月9日,彭雪枫金壳怀表捐赠仪式</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程苏建(右1)、作者程苏宁(右2)向纪念馆捐赠文物</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五、初建骑兵连</font></b></h1> <h1> 1940年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1940年6月,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黄克诚率八路军344旅、新2旅共5个团和教导队,南下华中到达涡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h1> <h1><font color="#b06fbb">1939年5月在新兴集合影,左起:岳夏、彭雪枫、程朝先、刘吉挺</font></h1> <h1> 6月1日,八路军4纵在涡阳县北新兴集召开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大会,突然遭到日伪军的袭击,从东路进犯的日军几十辆汽车千余人滚滚而来,炮弹夹着呼啸在会议广场爆炸。彭司令员果断下达反击命令,镇定自若指挥战斗,很快击溃了敌人。</h1><h1> 但同时暴露了我方警戒弱点,敌人到跟前才被发现,说明步兵警戒距离近,而骑兵警戒线就远得多,且机动灵活,侦察敌情快。自“六一”战斗以后,彭司令员决心建立一支骑兵队伍。</h1> <h1> 1940年7月,彭雪枫、张震指令程朝先组建骑兵连。张震找父亲谈话,大意是:纵队党委决定让他筹建骑兵连,然后交给其他人接任。</h1><h1> 接受任务后,父亲迅速行动,抽调下属单位的45匹马,从各单位抽调善骑术的人员充实骑兵。 </h1> <h1> 8月10日,八路军4纵直属司令部骑兵连正式成立。筹建时,因形势发展得很快,司令部一直也未派人来,程朝先就留在骑兵连任第一任连长,冯亦初任指导员。</h1><h1> 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骑兵连,执行快速侦察、通讯联络、警戒保卫和护送首长的任务。</h1> <h1> 有一次,骑兵连接受了到宿东接吴芝圃及1部电台和1个日本俘虏的任务。一夜行军200多里,顺利通过敌占区。返回路上遭到日军伏击,骑兵采取隐蔽接敌,突然冲击的办法,快速甩掉追兵,无一伤亡胜利完成了任务。</h1> <h1> 1941年2月,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为师长,张震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肖望东。<br> 蒋介石在华中调集了30万大军,向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在蒙城以东以北到宿县,怀远境内,马彪的国民党顽骑8师充当进攻主力。<br></h1> <h1> 1941年4月21日晚,彭雪枫指挥10旅28团和11旅32团,与顽第14游击支队牛肃久部在蒙城东南大、小郭家激战一整夜,牛部大部被歼。牛肃久带百余人泅水逃脱。战场后,部队转移到大、小营子驻下,稍事休整。还没有来得及起灶做饭,顽军骑兵第8师仗着快速的运动优势,很快追袭上来。并越过北淝河,向我32团猛烈进袭。</h1><h1> 顽骑8师的大队骑兵在一股股尘烟中横冲直闯呼啸而来,马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齐开火,一次次一批批向我32团阵地冲杀。我军战士处于劣势,边打边往村庄和树林里撤退,凭借障碍物与敌骑兵战斗。</h1> <h1> 32团团长姚运良、政委黎同新和在该团亲临指挥的彭雪枫师长。一起来到激战的村庄边上,不时拿起望远镜观察战斗发展情况。任师直属骑兵连连长的父亲把骑兵连隐蔽在村庄里,并招呼警卫员把师长的坐骑绰号“火车头”的青白马喂好,勒紧马带,做好临战准备。</h1><h1> 战斗异常激烈,战士的子弹打光了,凭借房屋、坟地、树木掩护,用梭标、刺刀同敌军激烈格斗,顽军骑兵奔起的尘土,到处飞扬,机枪和步枪子弹纷纷落在师长附近的草堆与房屋处。</h1> <h1> 父亲和姚运良团长心里十分焦急,已经沉不住气,处于对首长的安全责任感,大家多次催促师长赶紧撤离,而彭师长早已养成与部下同生死共存亡的习惯,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他对姚团长说:“你说,这个时候我能走吗?”依然靠前指挥。</h1><h1> 蓦地,一股顽骑奔驰而来,冲杀到离师长100多米远的地方,步枪、机枪声更紧更急,顽军骑兵马刀在不远处闪闪透着寒光,“捉活的,捉活的!”噪声聒耳,从东西两边包抄过来。</h1><h1> 时势千钧一发,危险至极,父亲预先组织骑术精湛、枪法准、作战勇敢的战士护卫着彭师长,警卫员刘书芳亦紧紧跟在师长身边。</h1> <h1> 父亲看形势紧急,和骑兵连指导员亚冰(现名章尘)简短交换了一下意见,咬咬牙,下定决心,快捷地牵来师长的“火车头”乘骑,凭着自己跟随彭师长多年的深厚感情,不由分说和战士们硬把师长架上马,“师长,抓紧缰绳!”在马屁股上猛抽一鞭。“火车头”像离弦的箭直向北飞驰。</h1><h1> 刘书芳和几个战士紧跟彭师长,父亲和亚冰带着师部骑兵连几十匹战马截后,护卫着彭师长和其他随从人员疾奔北去。顽骑兵几百匹马,在后面紧追不舍。直到摆脱顽骑兵追击,父亲他们才深深舒了口气。 </h1> <h1> 新四军第4师32团大部分连队被顽骑第8师搞垮,还有抗大4分校也损失很大。彭师长痛心疾首,决心进一步扩大骑兵队伍,建立一支强大的英勇善战骑兵,与日伪顽在淮北平原上一决高下。</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六、创建骑兵团</font></b></h1> <h1>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大肆进攻,日伪军又进行频繁扫荡,4师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部队大量减员。1941年5月,新四军第4师奉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之命,向津浦路东洪泽湖畔做战略转移。</h1><h1> 彭雪枫师长建立一支骑兵团的决心,得到了邓子恢政委的全力支持。</h1> <h1> 1941午8月1日,在洪泽湖边淮宝县岔河镇,由张震参谋长宣布正式成立骑兵团。黎同新为首任团长兼政委,辖3个连。师直骑兵连编为1连,连长程朝先;以特务团骑兵连为基础建立第3连,连长展广蕴;各单位抽调的马匹和善骑术的人组成第5连,连长吴先党。不久改为大队。</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前排左1)和1大队</font></h1> <h1> 奉师部指示,骑兵团开辟到淮泗和泗阳一带,一面着手自身建设,一面打开那里局面。</h1><h1> 一次,骑兵1大队奉命出发到运河一线去打击敌人,路经老陈圩子同王光夏的伪常备队遭遇。急性子的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叫声:“快冲!”带头冲了上去,但是只有少数人跟着冲锋,其余的虽都是老兵,由于骑术不精,马一跑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只好牵着马跑,整个部队七零八落,不成战斗队型。父亲急得火冒八丈,下令吹号集合,好一会才把队伍收拢起来,押着十几个俘虏回到驻地。</h1><h1> 几次小战斗,暴露了骑兵团不少问题,为加强领导,师部决定由周纯麟任骑兵团副团长。把骑兵团调至苏、皖交界处的界头集(今属江苏泗洪县)进行整训。</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大队领导在界头集合影,左起:1大队教导员章尘、5大队教导员王孟凡、5大队长吴先党、1大队长程朝先、3大队长展广蕴、3大队教导员李宣化</font></h1> <h1> 1941年冬天,彭师长决定拿出了3万元淮北币给骑兵团,用来买马、打马刀(我军打制的马刀战士们称“雪枫刀”)和马具的经费,相当那时全师大半年的菜金,可想而知彭师长对骑兵团建设决心多么大。骑兵团马匹日渐增多,部队随之扩大。</h1><h1> 为了提高战斗技能,周纯麟运用在新疆学习苏联红军的哥萨克骑兵战法训练指战员。父亲作为老骑兵经常为战士指导马背上功夫,他抓的紧,严格要求,刻苦训练,1大队技战术训练尖子出现最多。</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七、铁骑纵横</font></b></h1> <h1> 骑兵团1大队是彭雪枫师长建立骑兵部队的先驱,成立初期就是直属骑兵连建制,训练有素,精兵强将,经整训后成为骑兵团的主力大队。</h1> <h1> <b> 保卫麦收。</b><br> 1942年夏,为了保卫夏收果实,骑兵团1、3大队奉命到泗县东北打击来抢粮食的伪军。按团长周纯麟的战斗部署,程朝先、陈刚率1大队骑兵从村里冲出来,把敌人压在开阔地里,战马像离弦之箭飞奔,尘烟飞扬,马蹄直踏敌人,“雪枫”战刀闪闪直落敌首。1、3大队骑兵合击,在麦田里展开猛烈厮杀,约半小时敌人全部被歼。</h1><h1> 骑兵整训后第一次乘马作战,打了大胜仗,彭师长非常高兴。为了充实和扩大骑兵,彭师长把自己心爱的“火车头”青白马送到骑兵团。</h1> <h1><font color="#b06fbb">彭师长把自己心爱的“火车头”青白马送到骑兵团</font></h1> <h1> <b>小朱庄追歼突围之敌。</b><br> 1944年8月19日,彭雪枫师长带领骑兵团等主力部队同萧铜县总队汇合,越过津浦铁路西进,第一个硬仗就是攻打萧县永固寨的小朱庄。小朱庄是个伪顽合流据点,由国民党顽固派“苏北挺进军”第14纵队王传绶2000余人扼守,是阻碍我军西进的钉子。<br></h1> <h1> 战前,骑兵团1大队召开骨干会议,大队长程朝先传达情况,宣布了自己的决心:“各区队机枪、冲锋枪要放在第一线,所有干部都必须在第一线带头冲锋。谁要是勒着马不放开缰绳往前冲,装孬种,下来一定加重处分。”</h1> <h1> 我骑兵从萧县皇藏峪的山沟里穿过,进军到任台子附近待命,为养精蓄锐,有的骑兵战士把自己的干粮、油饼、烙馍塞到马嘴里喂马。父亲觉得这不是好办法,让战士们摘下帽子,把马料倒里面用手托着喂马。</h1> <h1> 8月23日,小朱庄顽敌在我11旅31团猛烈打击下,像疯狗似地爬过圩墙外窜突围。按预定方案:父亲带1大队拦头,周纯麟、姚运良带3、5大队杀敌中间,7大队截尾。骑兵们个个迅速紧紧马肚带,拍拍马鞍子,把枪支挂在手背上,把马缰绳撩到马鞍前。焦急的战马已在仰头长嘶。各大队、区队的号目、司号员几乎是同时和团部司号长吹出了“上马”的号令。干沟里的4个大队的骑兵一跃而上,端枪的端枪,拔刀的拔刀。</h1> <h1> 眼看敌人已脱离小朱庄,进入平地向小山头逃窜。团部的冲锋号响了,各大队冲锋号“嘀嘀嗒!嘀嘀嗒!……”紧吹。每个人身上的汗毛孔都张开了!头发都竖起来了!一群群战马跃出干沟,拦头的直奔敌人队前,中间的直冲敌阵中,截后的一拥而上。雄壮的号角声,震人的杀声,勇猛的冲势,如同天降神兵!</h1> <h1> 父亲率先骑着大灰马,像箭一样先冲上去。手里的驳壳枪一连打倒几个敌人。1、2区队也阵风一样冲上去。5班长王广华骑着小黑马挥刀砍杀了敌人的两个机枪手。3、5大队骑兵从敌人腰间冲杀过去,并把顽军司令王传绶劈死在土坝上。7大队截尾,活捉敌副司令王忠鼎,无一漏网。</h1><h1> 小朱庄的胜利震惊了津浦路西之敌,第2天,顽军吴信元率部起义,叛军刘子仁部仓惶西逃,重返津浦路西的大门打开了。</h1> <h1><b> 追歼叛军刘子仁。</b><br> 骑兵团兵分三路,直向西追。炎热的盛夏,地皮晒的发烫,追到中午,人马又渴又累,实在跑不动了。父亲派通讯员去请示周纯麟团长是否继续追击?通讯员跑了不远就遇到了周团长。</h1><h1> 这时彭师长和周团长在一起。彭师长当即对通讯员说:“小鬼,回去告诉你们大队长,快追!就说是我说的——追上敌人就是胜利!”通讯员把彭师长的命令报告后,父亲一面指挥部队迅速前追,同时自己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br></h1> <h1><font color="#b06fbb">追歼逃敌</font></h1> <h1> 此时,发现右侧交通沟里有百十个敌人逃窜。他身边只有2个通讯员跟着,但他毫不犹豫冲上去,在沟上边他一边打枪一边高喊:“缴枪不杀!”敌人见我人少,不缴枪也不恋战,只顾逃命。这时后面上来1个班,父亲夺过1挺轻机枪,跳下沟去,对着敌群一阵快射,敌人又急忙往沟上爬,我大队人马冲上来把这股敌人全部解决。</h1><h1> 追击中,1大队又围住一股敌人正捉俘虏,彭师长带了1个骑兵班上来,在马上喊着:“同志们!你们打得好!辛苦了!现在一定要彻底消灭敌人!”又对大队长程朝先说:“朝先,再往前追20里!”</h1> <h1> 随着战斗形势的发展,父亲率骑兵1大队在萧县西南坡向西追去,在永城东北,当地群众述说小马庄、小陈庄的汉奸作恶多端。父亲指挥骑兵采用军事威胁和政治攻势结合的办法,迫使小马庄、小陈庄敌人投降,对附近据点伪军震动很大。</h1><h1> 而豫皖苏边区老百姓对我骑兵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传说。诸如“白马团”、“红马团”、“黑马团”、“猴子马队”等,吓得敌人胆颤心惊,日夜不安。 </h1> <h1><b> 八里庄痛失彭师长。</b><br> 1944年9月11日凌晨,彭师长亲临夏邑县八里庄前线,在天主教堂内指挥4师主力包围了顽伪李光明盘踞的4个据点。拂晓进攻,突击队和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敌1000余人,骑兵生擒顽伪支队司令李光明,战斗行将结束时,彭师长不幸为流弹击中心脏,壮烈牺牲,时年37岁。<br></h1> <h1> 父亲飞马而至天主教堂,却遭警卫战士阻拦:“首长有令,不准任何人进入教堂!”“我是奉命来向彭师长报告战况的,为什么不准进去。” 父亲大声与警卫战士争辩着。“彭师长——他……”一个满脸泪痕的战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br> 父亲从战士的说话、表情及周围的气氛中,已感觉到彭雪枫出了什么事,便不顾一切冲进教堂,一下子扑到彭雪枫身上嚎啕大哭。在场的张震和吴芝圃也喉头哽咽,泪流满面。 </h1> <h1> “程朝先同志!现在不是你哭的时候,而是杀敌为彭师长复仇的时候!”张震参谋长严肃而温和的话语,既是对战友的安慰又是严肃的命令。</h1> <h1> 父亲是彭雪枫一手培养起来的红小鬼,跟随彭雪枫南征北战,长期同甘共苦的战斗生涯,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怎么能不为失去可敬的首长、良师、同志和亲密战友而悲痛欲绝呢!</h1><h1> 他站起身,庄重地向彭雪枫敬了个军礼,出门翻身上马,疯狂的向战场飞奔,一边狂奔一边高声呼喊:“同志们,冲啊!杀啊!” </h1> <h1> <b>保安山痛歼马家军。</b><br> 10月19日,我军发起渦北保安山战役反击来犯之敌。待敌全线溃退,开始追击。我骑兵团直追到河南永城和安徽涡阳交界的麻冢集,才追上望风而逃的顽骑8师。</h1><h1> 老冤家对头,旧仇新恨涌向心头。我骑兵拦住敌人去路,骑兵小炮手在马上发射炮弹,炮弹立即在敌骑群中开花,机枪手向顽骑扫射,敌人到处乱蹦乱跑,队形乱了。</h1><h1> 我骑兵冲了上去,用马刀对准顽骑兵砍杀起来。由于我骑兵在频繁战斗的艰苦环境中成长,严格的马上作战训练,战斗经验丰富,在敌骑群中如龙似虎纵横驰骋。</h1><h1>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年威风凛凛进攻我军的顽骑8师,被我骑兵打得七零八落。<br></h1> <h1><font color="#b06fbb">追歼顽骑兵</font></h1> <h1> 父亲带领骑兵1大队,沿着顽骑兵蹄印,直追到涡河沿上。这时,顽骑8师一部还未过河,程朝先举起手中的二十响驳壳枪对准顽骑兵就打。喊着:“打!打!统统把这些家伙都打死在河里!”顽骑兵不敢迎战,骑着马就跳入涡河里,企图涉水逃命,有的连马也顾不上,丢掉马向河对岸游去。</h1><h1> 这时,机枪手端起刚从敌人手中缴获的马克沁机枪向顽骑兵群里扫射,其他骑兵用枪瞄准河中的一个个浮动目标,一枪一个。骑兵团歼灭顽骑8师一部,击溃一部,余敌逃过涡河后溃不成军。</h1> <h1> 我军打败顽骑8师和暂编14师的进攻后乘胜追击到涡河以北,又打垮了顽军暂编30师。接着,骑兵团一马当先,与兄弟部队一起沿涡河北岸直趋东南,基本恢复了三年前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h1><div><br></div> <h1> <b><font color="#167efb">八、重返淮北</font></b></h1> <h1> 1946年8月,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奉命撤出淮北,北上山东。11月,苏皖边7地委和华中军区7分区仓促撤离淮北,分区后方机关、干部、家属2000余人被迫撤到洪泽湖区,被困无援、弹尽粮绝达2个月。</h1> <h1> 1947年1月8日,为了牵制国民党部队向山东的大举进攻,解救洪泽湖内被困的军民,华中局和华中野战军组建淮北挺进支队,由华中野战军9纵77团、81团和骑兵团1、3大队组成,总计3300余人。饶子健任司令员兼政委,赵汇川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1><h1> 骑兵团1、3大队由程朝先参谋长带领,1大队长为孟昭贤,教导员刘振亚(后为刘涛),3大队长为王开一,教导员胡广明。</h1> <h1> 1月18日(阴历除夕之夜),淮北挺进支队由宿迁以北皂河至窑湾之间西渡运河。23日(大年初二),部队冒着风雪行至朱湖镇一带时,遭到敌人疯狂拦截。朱湖镇是一个较大的集镇,当时附近的土顽、还乡团和叛徒等听说解放军打回来了,都集中到朱湖圩子里来。</h1> <h1> 支队领导当即命令77团和骑兵1、3大队消灭该敌,77团负责围歼。77团团长叶道友操着湖北口音对我父亲说:“老程,听说这据点有百多人,你看怎么办?父亲说:“只要敌人跑出来,我们包了!”叶道友把炮兵调过来,命令每炮对据点打三发,并命令1个营准备进攻。77团刚一打炮,朱湖敌人就突围。</h1> <h1> 父亲等到突围的敌人都出围子时,下令:1大队正面攻,3大队从外围包抄过来。并命令司号员吹起冲锋号。我步兵部队从朱湖西面插过来。敌人由朱湖向东去,沿着一条沟突围。骑兵两个大队对敌人来回冲杀,敌人死伤不少。但余敌还是不肯缴枪,边跑边射击,一连打伤了我骑兵几匹马。</h1><h1> “这股敌人这样顽固!”父亲火冒三丈,高声叫骂:“我操他娘!快冲上去,给我统统干掉!”战士刘保山和蔡云在冲杀时牺牲。我骑兵一连向敌人反复冲杀几个来回,还剩下十几个敌人不缴枪。各区队不再冲锋,下马围住敌人,机枪射手对准残敌猛烈射击,敌人纷纷倒下。</h1><h1> 一场血战,把朱湖突围出来的敌人全部打死砍光。朱湖一带罪恶累累的地头蛇大部都被收拾掉了。 </h1> <h1> 为了减轻敌人对洪泽湖内我伤病员的威胁,减轻支队首脑机关和步兵部队的压力,利用骑兵速战速决、快速转移的优势把敌人的兵力引向西去,父亲率领骑兵长驱直入,插到灵壁以北郭沟一带,在禅堂南和游集附近消灭了两股敌人。这时灵壁县的敌人包围上来了。我骑兵立即奔向东北,突围到乱庄圩子。天才黑,刚喂马,敌人又包围上来了。我骑兵又突围向东插到泗县(今泗洪县)孟集附近。这时,驻睢宁县的敌孙良诚部队又分三路追来,我骑兵又突围到唐莫圩子,敌人继续来追,我骑兵沿成子湖的水边上,进到濉河以南杨景庄附近。</h1><h1> 就这样,从敌人的包围,到我骑兵的突围,再包围再突围,父亲运用“声东击西”运动游击的战术指挥两个骑兵大队转战于淮北的东西南北,推磨子似的与敌周旋。</h1> <h1> 骑兵团两个大队在渡过运河坚持淮北期间,由于较大村庄都有敌堡,时刻都在与土顽、还乡团纠缠。这样,没吃过一顿应时饭,没睡过一回囫囵觉。总是手不离枪,人不脱衣,马不卸鞍,在野外宿营。常常每个人把缰绳往手腕上一挽,把枪支胸前一抱,背靠着背打个盹,就算睡了一觉。有时遇到下大雪,到处一片白茫茫,就把雪向四周一推,几个人依在一起睡一会,身下凉冰冰,身上白花花。</h1><h1> 骑兵团两个大队在淮北坚持斗争1年零3个月,最艰苦的日子是前4个月,也就是老骑兵称谓的“艰苦卓绝的103天”,进行了大小战斗57次。</h1><h1> 父亲曾感慨地说:“有些方面,比我参加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苦!”</h1> <h1> 淮北挺进支队在一年多时间里,共毙俘国民党军1.15万余人,胜利地完成了华中分局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九、骑兵打坦克</font></b></h1> <h1> 1948年3月,父亲率骑1、3大队北上山东临清高阳林归建骑兵团。接着,父亲率骑兵团在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编成内,参加了开封战役、睢杞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h1> <h1> 1949年1月6日,淮海战没第三阶段总攻陈官庄的战役打响。国民党“徐州剿总”所属战车第1团剩下的15辆坦克突围,9辆被我军截住或打毁,6辆坦克突出包围圈,经永城西北向亳县北逃窜。</h1><h1> 野司首长判断敌总司令杜聿明可能躲在坦克里,亲自给特种兵纵队和骑兵团打电话,要求迅速拦截。</h1><h1> 接到野司命令,时任骑兵团参谋长的父亲通知各大队做好迎战准备,并亲率骑兵1、3大队搜寻坦克的踪迹。</h1> <h1> 1月9日清晨,3大队骑兵最先发现6辆坦克出现在原野上。我骑兵速成战斗队形向坦克猛烈射击,打得坦克火星四溅,但毫发无损,一辆坦克慌不择路,翻入一个干涸的小河沟,动弹不得。敌人争相逃命,被迅即赶来的3大队骑兵们连人带车活捉。</h1> <h1> 接着,敌坦克经过1大队休整的刘大庄,1大队也加入了追击战。区队副王广华向一辆坦克连投两枚手榴弹,趁着爆炸扬起的烟尘,从马背上纵身一跃跳上坦克,双手抓住天线对准根部连踹两脚,天线弯了,又掏出手榴弹朝潜望镜猛砸。坦克速度明显慢下来,不一会熄了火,驾驶员钻出坦克向前猛跑,被王一枪打中,其他乘员打出白旗乖乖投降。</h1> <h1> 这时第三辆坦克也被逼进一个深坑,车上敌人爬出坦克投降。追到一座火神庙附近,两名骑兵悄悄靠近一辆坦克跳上车顶,一边用手榴弹敲击顶盖,一边喊话:“你们跑不了了,快出来投降吧!”这时前面一辆坦克突然转动炮塔,向我战士疯狂扫射,两人身受重伤摔了下来。</h1><h1> “机枪掩护!”骑兵们集中火力向坦克猛烈射击。1大队骑兵把伤员抢救下来。敌人不敢恋战,加大油门继续逃窜。没跑多远,被一条深沟挡住去路,停滞不前。</h1> <h1> 骑兵们喊杀震天,此时三辆坦克突然掉过头来,摆出鱼死网破的决斗架势,机枪火炮一齐开火,几名骑兵中弹倒地,于是骑兵们纷纷跳下马隐蔽起来,在一片坟地中向敌人还击。</h1><h1> 我父亲和1大队长孟昭贤带着机枪手趴在一个明塘里,想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掩护没来得及下马的战友。</h1><h1> 警卫员朱惟金见状大喊一声:“这里危险!赶快转移”,“轰”的一声,一发炮弹打在明塘里,机枪手蒋步宽和弹药手李振香没来的及转移,瞬间被火光吞没,当场牺牲。</h1><h1> 王广华从坦克上跳下来,也被敌机枪击中,不幸牺牲。不一会骑兵团伤亡了十几人。</h1> <h1> 三辆坦克继续西逃,骑兵追击采取尾追紧缠的战术,遇到有利地形立即冲上去朝天线潜望镜投弹,敌坦克处境越来越艰难,连续射击和快速行进使坦克内温度骤升,天线潜望镜被破坏,逃跑的希望破灭,两辆坦克打出白旗。最后一辆坦克继续逃跑。骑兵们挑选20多匹体力好的战马继续追。</h1> <h1> 直追到入夜,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最后一辆坦克停在一座破庙旁,立即包围上去,坦克盖子已经打开,1大队2区队长王永丰爬上坦克,发现里面只有一名受伤的国民党军医和几捆钞票,军医说其他人都跑了。王永丰命令张友田、张友金向前追击。 </h1> <h1><font color="#b06fbb">敌坦克被擒现场(杨玲摄)</font></h1> <h1> 至此43名敌人,6辆坦克全部被俘无一漏网,缴获13支汤姆逊冲锋抢,4万多发弹药和成捆钞票。骑兵团则有战斗英雄王广华等9人光荣牺牲。 </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作为团长签发给烈士王广华的一等功奖状</font></h1> <h1> 1949年1月14日,父亲升任骑兵团长,代号701首长。率领全团2000多人,参加了渡江战役、皖北剿匪。<br></h1> <h1>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伯伯和父亲程朝先虽不在一起工作,但他们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和友谊,经常书信来往,多次见面。<br> 1981年7月和1999年5月,时任副总参谋长和刚刚从军委副主席岗位卸任的张震将军两次来蚌埠,登门看望程朝先。与他共同回顾战场往事,并与他合影留念。 <br></h1> <h1><font color="#b06fbb">1981年7月,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震将军首次来蚌埠,登门看望父亲。左起:姚家录、程朝先、张震、杨允贞、张纯亮</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99年5月,张震将军再次来蚌时合影。左起:杨允贞、马龄松、张震、程朝先</font></h1> <h1> 2002年8月,父亲因病逝世。张震伯伯为他题词:“南征北战七十年,金戈铁马豫皖边”。 张震将军的题词是对父亲程朝先一生戎马生涯的高度概括,现已镌刻在父亲的墓前,这也成为他们非凡战斗友谊的历史见证。</h1> <h1><font color="#b06fbb">张震伯伯为父亲题词:“南征北战七十年,金戈铁马豫皖边”。</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和母亲杨允贞1944年8月9日结为伉俪,母亲1927年出生在安徽萧县菜凹村,1940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4年6月在4师司令部任会计</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彭雪枫和张震都非常关心父亲的个人问题。张震观察到杨允贞不错,经征求彭雪枫同意后,便当起了“红娘”。结婚时,彭雪枫、张震因开会准备西征未能到场,特意于8月9日分别写信表示祝贺。此为彭雪枫伯伯的贺信</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此为张震伯伯的贺信</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1951年8月1日骑兵团建团10周年纪念日,仅存的10年老骑兵合影。左坐:沈志明、苗富昌、王俭元、戴学勤,左站:程朝先、刘书芳</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1994年,全家为父亲八十诞辰祝寿</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2014年9月13日,在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举办的彭雪枫殉国70周年纪念会上,我们兄弟4人与彭小枫(彭雪枫之子)及夫人李维莉合影留念。左起:程卫国、程苏宁、程苏建、彭小枫、李维莉、程苏南</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4年9月13日,在彭雪枫殉国70周年纪念会上,我们兄弟4人与张小阳将军(张震的长子,左3)合影留念</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4年9月13日,在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举办的彭雪枫殉国70周年纪念会上。右起:纪念馆馆长魏晓瑞、彭雪枫故居主任郭世清、刘勤、彭雪枫侄女彭华、我们兄弟4人、彭龙龙</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7年4月,作者(右1)与二哥程苏建(右2)等,赴江苏泗洪县新四军4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学习</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4月,作者赴江苏泗洪县新四军4师旧址参观学习</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b> 作 者:</b></font><br></h1><h1> 程苏宁,程朝先三子,1952年7月出生。1969年3月入伍,在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4团卫生队工作,1970年在天津解放军第254医院进修麻醉专业。1976年3月复员,在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任组织人事科办事员。1985年毕业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后历任组织人事科副科长,医院党委和院办主任兼安徽肿瘤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8年12月任蚌医附院党委副书记,后改任副调研员,兼任《中国普通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际航空联合会)模拟飞行、悬挂滑翔委员会会员。退休后任蚌埠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理事。</h1> <h1><font color="#167efb"> 编辑制作:</font>孟秀玲</h1><h1><font color="#167efb"> 照片提供:</font>程苏宁、孟秀玲、张继红</h1> 【本美篇所编发制作的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首发的知识产权,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自美篇的制作人及标题,联系方式1381003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