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种乡音叫西乡</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种味道叫潭渡</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处古建叫牌坊群</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门独门秘芨叫西园</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个村庄叫"欧洲村”</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叫四月乡村</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歙县郑村,历史厚重、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谚语"唐模、棠樾,饿死情愿”可见徽州的郑村人多么引以为傲。棠樾的祠堂、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盛唐风格古村落,村内小西湖景,徽商孝子感人的事迹,蕴藏在古建的艺术中。每座丰碑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展现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是留给徽州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今,郑村镇以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文旅,开启了现代农业新征程……</b></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题记</span></p> 西园喉科,儒学仁心济世人 <p> 最早认识郑村缘于六七十年代,农村大办合作医疗时期。竦坑,歙县最北端的乡村,来了几位医生,其中也有因右派下放而来的,他们的医技超群,为偏远的山民们救死扶伤,让极度贫困的乡民们饱受疾病折磨时,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p><p> 而一位姓郑的医生来自郑村,他有祖上家传独门绝技,凡是有喉咙肿痛,或单蛾、双蛾之类的,只要一用他们的“吹嘴药",类似锡类散之美的药粉,既有神奇的效果。</p><p> 长大以后,我们才了解到,郑医生来自久负盛名的新安医学名医世家“西园喉科",郑医生只是旁系,并未得到真传,却在医治喉科亦有显著疗效。</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园喉科,系古徽州清代五大名医之一。严然已成为郑村的名片,亦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安医学的典型代表。郑氏24世祖郑以显所创,因其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园喉科治医严谨,名医辈出,至今已有12代传人。先叔祖郑梅涧于清乾隆年间(1775年)创制的“养阴清肺汤”成为当时治疗“白喉”的灵丹妙药。该药比德国医药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冯贝林,发明抗毒血清治疗“白喉”早一个多世纪。</span></p><p><br></p><p> 西园喉科承祖创新,不断发展完善,享有“手到病除,神仙医术”之美誉。它内服外治、手术针灸,高温烙法合为一体,疗效神速。尤以遵秘配制之喉药,历经精选,择名贵药材,按传承改良之秘方配制而成,从而临床屡见奇效,成为喉病之克星,并对喉部及口腔的早期癌症有较好的疗效。</p> 槐塘,徽州的"欧洲村” <p> 上世纪八十年代,郑村一带居民出国门创天下,且去西班牙、意大利的居多。尤其是槐塘村,千把人村庄,却有半数人“跑到”欧洲打拼,足迹遍布欧洲很多国家。古时因人才辈出而知名的徽州古村落,进入新时代又如凤凰涅磐一般,成为徽州闻名遐迩的“欧洲村”。</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村落融入“温州血脉”</span></p><p><br></p><p> 相距棠樾牌坊群不远,就是被誉为“歙县古村落的一颗明珠”的槐塘村。相传北宋年间,村里挖有水塘,只要有人科考当了大官,就可以在池塘边栽种一棵槐树,以光宗耀祖。渐渐地,当地槐树成林,便有了槐塘之名。</p><p><br></p><p> 解放后,槐塘村逐渐开始吸纳“温州血脉”。由于温州人多地少,区位条件较差,很早以前就有了“走遍天下”的传统。据当地人介绍,上世纪60年代左右,来到槐塘的温州人逐渐增多。到上世纪80年代,温州人在槐塘村已占近半数。或许,正是这看似偶然的人口变迁,却促使槐塘村从一个徽州古村落渐渐升级为远近闻名的“欧洲村”。</p><p><br></p><p>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温州的跨国移民浪潮带动槐塘村民的移民活动。当年,槐塘村外出打拼的村民正是温州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投靠已在国外立足的亲戚朋友。“槐塘村到国外的华人华侨基本上都是温州人的后裔”。</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人带出家族60多人</span></p><p><br></p><p> 在罗马,做皮革生意的槐塘人郑朝荣名气响当当,被称“罗马荣”。这个14岁就移民意大利的槐塘人,陆续将家族六十多人都带到国外。 一带一、一辈带一辈的“滚雪球”式移民方式在槐塘村非常普遍,而这恰恰与温州人的血脉关系密切相连。</p><p> 如今,槐塘村已有约700人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各国务工经商。</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与古徽商一样,这些在国外闯荡的新徽商致富后,同样将目光投向家乡,很多人回乡投资兴业。</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据介绍,在荷兰经商的郑氏兄弟回乡投资600多万元入股合办了包装厂;在意大利经营皮件的郑先生回乡开办了箱包厂……如今,华侨郑仕意投资兴建的华侨城项目,占地300多亩,总投资2亿多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旅欧华人华侨提供交流、协作和服务的平台,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span></p> 鲍氏家族数百年的坚守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五世49人的祖容像</span></p><p> 在徽州著名摄影师张建平先生出版的画册《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中,首次披露了一幅画有49人的《鲍氏祖容像》。这幅祖容像画的主人,正是清朝著名徽商鲍志道家族。画中的鲍氏族人共有49人,从明嘉靖年间的鲍氏十五世祖到清嘉庆年间鲍氏二十五世,年代跨越近300年。这是徽州目前发现的人数最多、年代跨越最大、画面最为华丽的祖容像,为世上罕见。据张建平介绍,在徽州发现的祖容像中,一般多是一人或两人画像,像这样一口气画了49人的祖容画像,目前还是首次发现。</p><p>这幅长2.5米,宽1.6米的巨幅画卷,从完工至今已珍藏两百多年,它记载着一个庞大徽商家族,祖祖辈辈纵横商海的努力和坚守。</p> 牌坊群,朱程理学的最高诠释 <p><br></p><p> 棠樾牌坊群,代表明、清时期鲍氏徽商家族数百年坚韧与守望的荣光与高贵,其建筑艺术古朴典雅、错落有致,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建筑风格混然一体,如同一气呵成。</p><p> 建筑群 全部采用优质的“歙县青”石料,这种青石质地坚实、不易风化,风雨数百年,却固若磐石。漫步斯地,顿感巍峨挺拔 、气势恢宏 。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理的概貌。</p><p> 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p><p> 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p><p><b style="font-size: 18px;"> 后朝廷为旌表他们,赐建此坊。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b></p><p> 又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输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p><p> </p><p><b style="font-size: 18px;"> 明坊三座是: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b></p><p> </p><p><b style="font-size: 18px;"> 清坊四座是: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b></p><p> 四坊都是冲天柱式,结构类似,但雕刻比明坊精致。内容有婀娜多姿的花卉虫鱼,栩栩如生的狮子、仙鹤,以及牡丹瑞云等吉祥喜庆之类。如通面阔11.82米,进深2.58米,高11.70米,最迟建造的“乐善好施”坊,其额枋、拱板、月梁等也都相应雕刻花纹图案,粗大的梁柱,精美的纹饰,气势益显轩昂。</p><p>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朴雄伟,在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在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据介绍,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p><p> 第二座牌坊: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亲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见一斑。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p><p>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别是“立节完孤”牌坊、“乐善好施”牌坊、“节劲三冬”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节劲三冬”坊是为一位继母所建。据说这位继母在夫亡之后,历尽妇道,把前妻之子重于亲生,年老之后倾其家产,为亡夫维修祖坟。这一举动感动了当地官员,打破“孔孟之道”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在牌坊额上“节劲三冬”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p><p> 歙县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经官批御审,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贡献”的人,</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是当时徽州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 而牌坊更是徽州人荣光和高贵的最高精神境界的丰碑,是徽州文化宝库。</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牌坊群是鲍氏家族世代坚守的“忠、孝、节、义”的礼仪及精神支柱。“贞节”立坊,更是徽州女人成就徽商王朝的血泪史。牌坊群建筑完整诠释了明清时期朱程理学的统治思想。亦是“礼仪之帮”的最高典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乐善好施"坊,也反映了盐商依附朝庭的商帮,与整个中国的经济衰败紧密关联。徽商的发展,受“朱程理学"的规范,孝忠朝庭理念根深蒂固,故已经达到了传统文化的极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徽商也没有跨越到职业商业的转型,而欧洲商船一样形成一支政治力量走向大洋。主导了资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徽商则不得不依附官府,甚至仰樊皇帝,政治地位卑微,与帝国王朝同根相伴,兴衰与王朝息息相联。在无休止索捐和政治清算中轰然崩塌 !</span></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曾经富可敌国的徽商,早已远去,但他们却留下来一个梦一般的徽州,留下了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徽州文化。它留给后人的徽派建筑,仿佛徽商所创造的座座丰碑。永远驻留在那儿!</b></p><p><br></p> 四月乡村尽芳菲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南宋诗人翁卷的一首《乡村四月》</span></p> <p> 四月江南 ,风光旖旎,桃花、映山红、紫藤花 ,樱花竞相开放。放眼望去“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夏交接的五月,恰值月季盛开的时光。郑村书记江志伟在朋友圈发了郑村《四月乡村》的美丽图景,我们很好奇,这儿是要打造一年四季如同春的江南,百般紫红吗?</p> <p> 走进歙县郑村鲍家花园对面花田里,各种造型的月季花海就像是一块块色彩斑斓的织锦地毯,20多万株月季花或娇艳欲滴,或粉或紫,或红或黄,或含苞待放,或灿若云霞,与远山、民居相映成趣,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p><p> 除了月季花海,在四月乡村,一株株马鞭草也盛情绽放,紫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多姿,花香扑鼻而来,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美不胜收。熟悉这里的村民都知道,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土地的荒废,影响周边的环境不说,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p><p><b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盘活这块土地,歙县郑村镇党委政府,一直在寻找办法,直到2017年,机会终于到来了。</b></p><p><br></p><p> 2017年初,黄山供销集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土地累计2000亩,计划投资5.57亿元,启动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从此,这个古老的村镇开启了现代农业产业的步伐,到2020年,田园综合体已初俱规模。目前园区已经建成了月季花海、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p><p><br></p><p> 走在园区内,除了盛开的鲜花,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各类果树了,苹果梨、无花果、樱桃、桑葚、葡萄、猕猴桃、蓝莓等,十多个品种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p><p><br></p><p> 据了解,这片果树基地共占地300多亩。在种植之初,“四月乡村”积极与各大农业科研院所合作,选取了一些当地不常见,且又适合黄山地区的优质果树品种进行种植,并计划待时机成熟,向当地的农户进行推广。</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四月乡村”项目除了发展经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那就是带动一方致富。</b></p><p> 四月乡村”在为当地农民提供400多个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将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不仅为当地农民就地就业提供门路,同时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聚集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年轻高素质人才加盟,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局面。</p><p><br></p><p> “四月乡村”的一间温室大棚里,一株株西红柿正长势旺盛,青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不过,这些西红柿并不是长在土里,而是生长在支架上。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不但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可以通过水溶溶剂的精确补充作物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从而达到养分的高效利用。</p><p><br></p><p> 2018年,“四月乡村”从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航天育种和种植技术,在园区内打造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并在周边地区试验推广,让农民共享高科技农业的成果。</p><p><br></p><p> 从2019年5月开始,“四月乡村”便将培育成功的辣椒、南瓜等两大类,4种优质的“太空种子”,送到黄山供销集团对口帮扶的歙县岔口镇大坑源村进行推广试种,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收成,为当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增添了后劲。</p><p><br></p><p></p><p>黄山供销集团为了提高村民建设“四月乡村”的积极性,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采取“一保二挂”政策,即从2018年开始,前3年土地流转费每年700元每亩,3年后是750元每亩,从第七年开始,村民在获取土地流转费用的基础上,享受企业分红。</p><p><br></p><p><br></p> <p> 适逢国庆、中秋双节,游人如织。我再次去了一趟四月乡村,只见花团锦簇,缤彩纷呈 ,红的、紫的、黄的玫瑰花,格桑花亦在微风中向游客招唤,真是四季如春,让人流连忘返 。</p> <p> 来自秋天的粉红浪漫</p><p> 等待那</p><p> 雾纱般朦胧的心语</p><p> 偏偏少女,随风而来 </p><p> 粉红花穗,柔情似海</p><p> 如烟似雾,如梦如幻</p><p> 一一青春少女的打卡地</p><p><br></p><p> 这样的郑村,这样的四季乡村,这样的名片,真是应了那句名言:</p><p> </p><p><b style="font-size: 18px;">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b></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