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天节气—大雪,晚上,在油田看孙女儿的表姐包好了饺子,让儿媳妇小雪儿送到了我家里,小时候表姐就知道我最爱吃饺子,但因为我家里太穷孩子又多似乎从没有吃饱过,所以她来油田后隔三差五总是包好饺子送过来让我吃个够。饺子煮好后,我头也不抬风卷残云般先干掉了半盘,才想起来问旁边的小雪儿饺子什么馅的挺好吃,逗的小雪直笑说,二舅,你都吃半盘了怎么不知道什么馅呢?桌子对面的妻子回答说,你二舅吃饺子从来不看馅总是一口一个,就跟有人和他抢怕吃不饱一样!一句话说的我在晩辈儿面前变的不好意思了,立即斯文起来咬了一口剩下一半仔细的看了看馅,白菜肉的!并品了品说,这饺子有我妈妈包的味道,看来表姐得到了蓟州区藏山庄村老耿家的真传啊(母亲姓耿)。小雪儿好奇的问我,不就是白菜猪肉馅的吗,老耿家的味道儿有啥特别吗?</p><p><br></p><p><br></p> <p> 是啊,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家庭里,吃饺子早已经变得像脱鞋穿衣服一样容易的事了,可在四十年前我的家里只有在大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能吃上饺子,平时半年也难得见过一次。我家弟兄四个,我和哥哥双胞胎,三弟小我二岁,四弟小我四岁,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加之肚子里没有油水,一天到晚总是觉得饿,所以年三十管够的饺子是我们弟兄四个期待一年的盛宴,也是全家人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p><p><br></p><p><br></p><p><br></p><p><br></p><p><br></p><p> </p> <p> 在我的记忆里,大年三十中午饭后母亲就一刻不停的开始忙碌了,母亲的传统意识中,家里平时多穷,过年这天晚上的饺子必须要吃而且吃饱,我们尚小帮不上忙,洗菜剁馅和面自然都是母亲一个人的活。</p><p> 母亲先将白菜洗净切碎加上盐拌匀后,将馅放在白布上裹紧并用力挤压出多余的水份后备用,然后开始切肉,肉是肥瘦搭配的,切好后下到锅里用油过一下捞出,加上佐料与白菜一起伴匀,饺子馅就准备好了。随后开始和面,和面时一定要用温水,和好后放到盆子里用白布封好醒上半个小时,这样和出的面不硬好擀皮,煮时皮不易破,吃时有弹性口感好,整个过程母亲忙而不乱。</p><p> 一切准备停当后,母亲把面板搬到坑上,叫醒休息的父亲起来擀皮,我们弟兄四个则争先恐后的围坐四周把父母包好的饺子摆在盖帘上,边摆边数多少个够几个人吃了,其实父母心里早已有数了,六口人五斤面,我记得那年共包了220个饺子,一直包到了天黑,村头开始响起零星的鞭炮。</p><p> 煮饺子水烧开后,我们弟兄四个象小燕儿一样,眼叭叭的望着在锅里翻腾的饺子,恨不得瞬间煮好吃到嘴里,母亲知道我们的心情,估计快熟时先捞出两个递给我父亲尝尝,父亲说可以捞了,哥四个立即行动起来按提前商量好的分工,我和哥哥负责端饺子,两个弟弟负责给每个人摆上碗放好筷子,一切就绪后,全家六口人围座一起开始一年里最期待的时刻,吃饺子!我和哥哥边吃边数比赛谁吃的多,父母知道我们平时营养太差,难得吃好的,也没有限制我俩,一会的功夫盛饺子的盆子就见了底,记得我吃了55个,哥哥53个,我们哥俩个吃了108个!占了全家人的一半,惊得父母怕把我们撑坏了,剩下的说什么也不让吃了,按着父母的规矩,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必须要留六个放回锅里,预示着今年有余明年全家顺利,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p><p> 至今父母都不可思议二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这么能吃?!</p><p> </p> <p> 四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包产到户,分粮是按工分的,父亲那时是公社中学的民办教师每天记十分,扣除假日一年三百分多点,每个月津贴只有7元,一个劳动力要养活一家六口人,在年底村里公布的分红单上我家总是排在最后面,分的人均口粮也最少,而且还要倒欠大队上百元。分到的麦子人均只有六十斤左右,欠了生产队的口粮钱要卖掉一半的麦子和玉米去还上,剩下的就更少了,一年到头吃不饱是常态,怎么可能舍得轻易包顿饺子吃呢?</p> <p>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四十年弹指一挥,今天的父母早已尽享天伦,再也不会因吃饺子而发愁了,但四十年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妈妈包的饺子能吃出在贫穷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四个儿子狼吞虎咽的吃相中,父母知道我们身体是健康的,再急着一天天长大,日子注定会慢慢好起来。</p><p> 在大雪的节气,干冷的冬季里,我吃着表姐包的饺子,做法和妈妈一样,味道儿也是一样的,浓浓的亲情包围了我。似曾感觉到八十五岁的老母亲就座在我的眼前,高兴的看着我几十年吃饺子时不改的习惯,叫我慢慢吃,别撑着了。</p><p> 今年的春节,我要和兄弟们约好,大年三十的晚上,再吃妈妈包的饺子,再和大哥比比饭量,兄弟四个一起陪老父亲品一坛陈年的老酒!</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