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课程起源:</b></p><p> 一个明媚的上午,孩子们户外活动玩滚筒时,有几位小朋友发现在我们教室外墙边长出了很多绿色的植物,于是他们围在一起讨论起来,“哇!好多菜哦!” “这是青菜,我奶奶家长了好多这样的菜!” “这是花菜,叶子长得像花瓣!”“瞧!这叶子弯弯的,好象在向我们招手!”“这应该是一种小树吧!”“会是什么树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聊开了。于是,我与棉花的故事开始了……</p> <p><b>对接指南 利用资源</b></p><p> 《指南》中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p><p> 于是我们让幼儿在田园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根据幼儿当下的兴趣,对接《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预设了可能开展的活动。</p> <p><b>可能引发的学习</b></p><p> 分析幼儿的经验,幼儿对棉花并不认识,但很多家长有过种植棉花的经验,并且我们园内种植地里长了很多棉苗,我们该如何激发、追随孩子的兴趣,利用社会及园内的资源引发系列活动,我们应思考:</p><p>1、孩子的现有水平和经验及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点在哪?</p><p>2、教师要如何引导?让孩子们对“棉花”以及它的作用有所认识理解和制作。</p> <p><b>一、初识棉花</b></p><p> 孩子都不认识,为了弄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植物,孩子们带着调查表和爸爸妈妈在家一起搜寻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答案。</p> <p>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它叫棉花啊!</p><p> 均均:“不过我还是觉得它是一颗树”</p><p> 萱萱:“是能长出苹果的树吧!”</p><p> 诚诚:“会长得比房屋还高吧!”</p><p> 好期待它能快快长大啊! </p> <p> 一个多月过去了,让我们来看看“小棉”长什么样了?</p><p> 涵涵:“看,这些棉花怎么有的高,有的矮。”</p><p> 诚诚:“这矮的一定是后长的吧,我们要多给它浇水才行”。</p><p> 孩子们忍不住走到小棉旁边,用自己的身体给小棉量身高。</p> <p><b> 教师小记:</b>《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小班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测量工具:塑料尺子、软尺子、吸管等,以便幼儿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p> <p><b>二、我眼中的棉花</b></p><p> 暑假过去了,也不知道我们的“小棉”长大了没?</p><p> 萱萱:“哇!长得好大啊!比我还要高,瞧!它的叶子比我手掌还大呢”?</p><p> 轩轩:“咦!它的叶子上怎么有好多的黄色点点啊”!</p><p> 诚诚:“是墙上的油漆掉落一来的,我看到过别人刷油漆就是这样会漏下来的。</p> <p> 洋洋:“这是什么?是玫瑰花吗?”</p><p> 萱萱:“不,应该是喇叭花,白花,彩色花……”</p><p> 琪琪:“这绿色的小桃是没开放的花朵么?”</p><p> 梵梵:“是果子,果肉可能是粉色的,应该能吃吧!”</p><p> 小楠:“不能吃,有毒的”。 </p><p> 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来!</p> <b> 我眼中的棉花是这样的……</b> <p><b>三、棉花的生长过程</b></p><p> 老师亲切的为我们介绍棉花,哦,原来棉花不是花,它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植物纤维,原产于热带干燥的草原地区,后来逐步引种到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地区,发展成今天的一年生作物。</p><p> 老师还告诉我们,棉花的生长分为萌芽出苗、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成熟期5个阶段……</p> <p><b>四、采摘棉花</b></p><p> 棉花成熟了,孩子们来到在这一片小小的棉花地里,第一次亲身体验,感受采摘棉花的快乐!!</p><p> 瞧!我们都是采摘小能手,一粒粒雪白的棉花从棉花壳子里被我们采摘出来。哇,好多啊!</p><p> 大家争先恐后,一展身手!!</p> <p><b>五、晒棉花</b></p><p> 之后的每周,只要天气好,孩子们户外活动时,他们都会来看一看棉花地里“小棉”有没有吐絮成熟。日积月累,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棉花,让我们一起来晒棉花吧!棉花需要晒干了才能用呢?</p> <p><b>六、保护“小棉”行动 </b> </p><p> 一天,孩子们偶然发现“小棉”受伤了,有好多处的树枝被折断了,会是谁弄的呢?怎样才能保护它呢?</p><p> 琪琪:“老师,我们帮它打针,像医生一样。”</p><p> 阳阳:“它又不是人,又没有血,怎么打针呢?”</p><p> 心心:“帮它们包扎吧?我以前手臂爱伤,医生叔叔就是这样帮我的,过些天就好了”</p><p> 于是孩子们采取了行动…</p> <p> 保护“小棉”,人人有责,怎样才能让全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能参与我们的行动呢?</p><p> 诚诚:“做一个防护网,然后在最外面设制一个门。”</p><p> 乐乐:“用木头做一个围栏,将棉花圈起来。”</p><p> 小语:“做一个打叉的警告牌,防止有人踩到棉枝。”</p><p> 孩子又开始讨论起来……</p><p> 所有的小朋友对小语的提议都表示赞同,于是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制作了一个标示牌。</p><p> 周一,小朋友们将自己做的标示牌带到班级,由孩子们投票决定,选择了3个最坚固标示牌插到了棉地里最显眼的地方,警告全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们,摘棉花时禁止将棉枝折断。</p> <p><b> 教师小记:</b>孩子们看到到好多棉树枝倒在了地上,有的被折断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他们表达自己对“受伤”的认知,并感同身受,对小棉产生了保护之心。这是幼儿“拟人性”思维特点。在保护小棉的行动中,教师需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p> <p><b>七、阅读棉花绘本书</b></p><p> 在阅读区阅读关于棉花的书籍和绘本</p> <p><b>八、收集生活中的“棉”</b></p><p>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棉花制作的呢?</p><p>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了:袜子、衣服、创可贴、毛线、纱布,棉签……这些物品都含棉。</p> <p><b> 这些棉制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b></p><p> 老师和我们讲解了以前和现在的人们是用如何收棉花,再加工棉制品的…… </p><p> 看到视频里的机器操作,感叹现代技术真的太牛了。</p> <p><b>九、棉花变变变……</b></p><p> 在重阳节到来前,孩子们发挥想象,利用棉花给爷爷奶奶们制作有意义的贺卡。</p> <p> 老人们收到来自孩子们特别制作的礼物,幸福从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来。</p> <p><b> 棉袜大变身</b></p><p> 我还知道棉袜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小玩偶呢?</p><p> 周末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制作……</p> <p><b> 制作“棉花糖”</b></p> <p><b>创意棉签画</b></p> <p> 孩子们在美工区里自主选择各种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了,飞屋、花房、小船……</p><p> </p> <b> 水粉画棉花</b><br> <p><b> 棉壳大变身……</b></p><p><b> </b>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像力和创造力,一个棉壳,多种造型,孩子们用泥工创造出了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品。</p> <p><b>十、玩转“棉花”</b></p><p> 拾、拾、拾棉花,拾到天黑害了怕。找个座位坐下吧!幼儿问:“你是干啥的?答:我是走路的。那我怎么听到你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响,吃了个水饺、打了个碗。你跑我就撵。</p> <p><b> 吹棉花</b></p><p> 看谁的棉花飞得高。</p> <b> 音乐游戏:棉花糖</b> <p><b> 教师小记:</b>游戏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教师利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p> <p><b>十一、棉被制作</b></p><p> 午睡起来,小洲洲发现被子上有一撮毛,“老师,我的被子里的有好多棉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啊!”</p><p> 玲玲:“应该是塞进去的吧!”</p><p> 大家热烈的讨论着,我们的棉被探索之旅开始啦!</p><p> 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棉被加工厂,通过实地参访,我们看到了现代机器是如何制作棉被的,就是机器的声音太大了,还有好多小棉絮,飞到我的鼻子上,好痒。</p> <p> 第二天来到班级,孩子们讨论机器是如何制作棉被的,老师为我们讲解,以前人们是用手工弹棉花,弹过的棉花比没弹过的棉花蓬松、暖和,现在用机器加工快多了呢?一起行动吧!去籽,放棉絮,压花,针线固定,缝制被套,哇!我们成功制作出了棉被啦!感觉好软,好舒服啊!</p> <p><b> 教师小记:</b>棉花的用途有很多,大家都知道棉被是棉花做的,但对于弹棉花的知识,我们了解得却不多。孩子们通过这次的棉被探索之旅,了解到以前的人和现在的人们是如何制作棉被的,制作棉被的方法,孩子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孩子们成功制作出了棉被!</p> <p><b>十二、丝棉和棉花的区别</b></p><p> 关于“棉花”孩子们知道的越来越多,现在天气逐渐变冷,人们身上穿的外套,线衫,衣服上的小毛球都是用棉花做的,我们美工区上的云也是棉花做的,棉花研究小队又开始讨论起来……</p> <p><b> 教师小记:</b>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能够初步感知两者的区别,人造丝棉很白,丝有点粗,摸起来滑滑的;棉花感觉脏脏的,丝很细,摸起来软绵绵的。人造丝棉是人工制造出来的,保暖性较好,有耐水洗性极强、不易变形、不会跑丝、有拉力,柔软等特点。而棉花是植物生长出来的,人造丝棉的吸湿性没有棉花好,不透湿气,因此它没有棉花舒服。棉花保暖性较好,有耐水洗性极强、不易变形、不会跑丝、有拉力,柔软等特点。</p> <p><b> 故事小结:</b> 大自然是活教材,此次课程故事起源于幼儿园里种植的棉花树,孩子们在最真实的实践和体验中,学会观察与发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棉花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有过迷惑,也有获得答案后的惊喜!有过困难也品尝了战胜困难的喜果!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去感知发现真实的物品,并能够通过画画、手工、游戏、实验等多种方式表征自己的所知所获。不仅仅认识了棉花,还富有逻辑的围绕着棉花延伸出了不同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继续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支持着、推动着他们,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更多有趣的、好玩的、能学到更多本领的游戏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