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去里索海子或冷嘎措看贡嘎山倒影是好几年前萌生的愿望,从游记中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是:里索海子越野车可从上木居直接开到海子附近,但路很窄,很烂,到湖边仍有一小段路要步行。冷嘎措从玉龙西村出发需要骑两个半小时的马到湖岸,回程可骑马,也可自已下山。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是因为这几年一门心思放在了阿里环线,想趁身体条件还过得去,先去远距离、高海拔地区,四川内的风景暂缓一缓。随着近几年连续几次走阿里环线,基本上满足了内心的期望。今年9月的阿里环线回程至类乌齐时,马兴国老师曾提出往北上青藏线去西宁用陆巡换回他的大奔回重庆。我劝阻了他,一是走青藏线最佳分道点己过(那曲),二是说不定10月底11月初还可以驾陆巡走一趟川西。那时我想到的,其实就是去里索海子或冷嘎措。回来后来这个念头也就一直没断过,但一直没提上日程,一是才走了二十多天,我家婆婆一人照料小孙孙很辛苦,不好意思开口再走,二是担心马老师家夫人是否愿意再放马老师走(我想的就是陆巡最合适)。到11月初,这愿望更加强烈,但其间突然接到两幅璧画稿任务,这个愿望暂时搁浅。直到中旬某天“西藏”群内说到贡嘎山倒影,说到里索海子,说到冷嘎措,最后罗老师一句“看哪天天气好就杀过去”算是彻底激活了我心中的想念。当晚加班将两幅草图定稿,第二天上午给罗老师打电话说,要走就“后天”(周五出发,下周一返程,全程4天),周末出发主要还是想减轻婆婆接送孙子负担,二是重庆己罕见连续晴了8,9天,怕走晚了变天。罗老师那边一说好,马上斗胆联系马老师,结果马老师这边也一拍即合。成都那边履中老同学本来出发时间还要晚几天,看我们已确定出发日期,也把时间提前了。至此,一次“说走就走”的行程愉快敲定。</p><p><br></p><p>本次出游行程图(罗登云制图)</p> <p><br></p><p>冷嘎措,贡嘎雪山的地图位置(罗登云提供)</p> <p><br></p><p>11月20日 从重庆出发。到康定后,住进履中他们预先订好的“速8”连锁酒店,到晚上,发现下半截穿少了,又和马老师赶到老城添置了厚型棉毛裤,手套,防风帽等。</p><p><br></p><p>11月21日,康定~甲根坝~冷嘎措。上午10点过赶到甲根坝乡亚弄村,远远的就看到横在公路上的拦杆,走近一问,才知道从亚弄村到沙德那边在全封闭修路不准车辆进入。有七,八个藏族小伙守在那里,向我们介绍可乘摩托去附近的木雅措。(许晓蓉摄)</p> <p><br></p><p>看了他们手机里的木雅措,简单商量了一下,觉得既然去不了亚哈垭口,那就去木雅措看看也行,毕竟木雅措的倒影也很漂亮。</p> <p><br></p><p>但40分钟摩托也不是好玩的,有好几个人都在那个小坝子试着跑了几圈体验一下感觉。(许小蓉摄)</p> <p><br></p><p>一看钟老头的坐姿就不对😊(李晓红摄)</p> <p><br></p><p>说好价格,每人280元来回,一看天色还早,决定先回甲根坝吃午饭,下午2点前再回亚弄村出发去木雅措。</p><p>去甲根坝途中,大家边走边拍沿途风景(刘履中摄)</p> <p><br></p><p>亚弄村藏寨(许晓蓉摄)</p> <p><br></p><p>河对岸的树丛多少还保留了少量的秋色(许晓蓉摄)</p> <p><br></p><p>逆光下的树丛,可惜已错过金秋。</p> <p><br></p><p>到甲根坝吃饭时,餐馆老板说他有一熟人可联系包车去看冷嘎措,大家一阵兴奋。但最后那人一时回不来,出饭馆门正准备去亚弄村,结果巧遇上赤村的多吉,说是可以带我们去冷嘎措,报价也不贵,连环保费共220。详细咨询了具体行程细节后,起初想第二天再去,因约好了下午要去木雅措。但后来觉得冷嘎措毕竟是本次行程重点,趁天气好,先看冷嘎措更稳妥。于是毅然跟随多吉的车前往上赤村。同时告之亚弄村那边,木雅措推迟到第二天。</p><p>开过一段路后,多吉的姐姐换乘我们的车,一路上有好几道关卡,由于多吉姐姐是本地人,应该早有不成文的规矩,所以畅通无阻。</p><p>途中多吉姐姐拿出手机自拍,把我也拍进去了,但拍得不好,于是用我的手机拍了一张。</p> <p><br></p><p>从甲根坝出发,大约开了1个多小时才到上赤村。多吉的房子很有规模,房子很新,准备接待客人的“标准间”还在装修之中。房前还有一宽厰的院坝,停10余俩车没问题。(马兴国摄)</p> <p><br></p><p>刚下车不久,多吉就为我们献上哈达。全体成员和多吉一家合影</p> <p><br></p><p>自由活动,开心一刻(李晓红摄)</p> <p>多吉家的门牌号(罗登云摄)</p> <p><br></p><p>停留期间,我问了多吉两次什么时候出发,因心里没数,担心时间太仓促。看多吉神态自若,他心里肯定有谱。约半个小时后,随多吉的车出发。从多吉家到摩托车搭乘点,还有40分钟的土路,准备载人的摩托也随之前往,土路凹凸不平,一路上尘土飞扬。(罗登云摄)</p> <p><br></p><p>到停车点后,已能看见通往冷嘎措的垭口及行人。多吉他们说有5公里,但罗老师,马老师说顶多2公里(很遗憾由于当初并未打算记录本次行程,好多该拍的照片没拍)。在甲根坝时,多吉他们说搭摩托车上垭口,但经过10多分钟的颠簸后,摩托车停在了半山腰,目测那些弯弯曲曲,乱石遍布的便道,至少还有150米以上才能到垭口。如果是低海拔一百多米不算什么,但在4500以上的高海拔,上一百多米的陡坡对这些65岁以上,70岁以上的老头子说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了。</p><p>罗老师走在最前面,我跟在后面走了约20多米,便直喘粗气,一是想早点上去心里急,二是150多斤的体重再加上装了两个相机的背包、脚架平添了不少负担。再往上走了二十多米,觉得更累,于是停下把脚架打开,拉出其中一根固定好当“拐杖”,放下背包喝下几口热水。这期间曾大声呼叫停留在约五十米外的摩托,企图付钱让他们用手拉我上去。但由于风大,他们听不见,没法,只好再继续往上艰难移步。总之,自我感觉这一百多米是此生多次藏区旅游所有徒步中最艰辛的一次。(罗登云摄)</p> <p><br></p><p>终于爬到垭口。一到垭口就能看见直线距离20公里外的贡嘎雪山。罗老师正坐在那里拍照,我没停留,慢慢往下去湖边,因为我一心想的是拍倒影,怕天气突发变化。过后想来还是应该拍几张再下去(刘履中摄)</p> <p><br></p><p>长焦拉近后的贡嘎主峰(罗登云摄)</p> <p><br></p><p>下到湖边,立刻架好脚架,但发现最佳角度正好前面有一大片薄冰,严重影响倒影的呈现。于是另外选了一个角度,拍下第一张有倒影的贡嘎雪山。</p> <p><br></p><p>图片下方那一大块深色是冷嘎措东面的斜坡,知道那里为什么有几匹马吗?拍摄途中我也拍到来自那个方向的马,回来后才知道,那是来自玉龙西村的驮马。从玉龙西村到冷嘎措约五公里,收费每人200~230元(各旅游团队标准不一)比我们这边搭摩托的路要平缓很多,但费时长,骑马要近3小时。相比我们这边回程不足一公里收费200,玉龙西村对“外来户”是毫不客气了😃(刘履中摄)</p> <p><br></p><p>等候落日的摄影爱好者们(刘履中摄)</p> <p><br></p><p>这之前看过好多贡嘎山倒影,其中最多是里索海子,里索海子离主峰的距离23公里,比冷嘎措多3公里,可以忽略不计。但冷嘎措观看贡嘎山造型更完美,且湖面前面的摭挡比里索海子更少。我们当天看到的视觉效果(云,山,倒影形成的总体氛围)不算最理想,但绝对也算得上一流画面了。特别是后来这些天从各种渠道看到的贡嘎山,整体上都不如我们那天好,幸运哦!</p> <p><br></p><p>因为当天的云层较少,这个画面是全过程中云和山构成关系最好的一张。由于全程都减了暴光时间(0.3~1.0不等)大部分图片后期不增加饱和度也基本接近现场看的视觉效果。</p> <p><br></p><p>这是华为手机所拍,色调有点偏黄,但“日照金山”的氛围甚至超过相机,个人认为手机有美化画面的嫌疑,特别是在暗部的透明度方面。</p> <p><br></p><p>最后的余辉</p> <p><br></p><p>下两图是收好三脚架后,还想再拍,于是再放开一支当独脚架拍摄。感光度800,光圈8,暴光时间 1/125秒,索尼A7M3。在电脑中放大看了,细节很清晰,索尼微单的确不错。</p> <p><br></p><p>罗老师的视频时间虽短,但属“另类”制作,是根据一百多张单片(每5秒拍1张)合成的。(罗登云摄)</p> <p><br></p><p>熊老师的手机延时摄像,基本上把全过程都记录了(熊焰摄)</p> <p><br></p><p>回程途中有好几处都遇见牦牛“拦路”,不明白为什么晚上它们喜欢呆在公路上。(罗登云摄)</p> <p><br></p><p>冷嘎措的拍摄是令人非常满意的。最令人想不倒是,熊老师往年一贯的高反,这次不但没有发作,而是随我们徒步登上垭口,最初还想徒步返回,骑马到达垭口后,我俩走在一起,我感觉他走得比我更稳当。履中更是老当益壮,硬生生走回垭口,体力真是太好了!我是想都不敢想再走上去,最后骑上一匹又瘦又小的“三类畜”,揺摇愰愰登上垭口,如马老师所言,如果是白天拍张照片,还以为我是在“虐待动物”呢😁😀</p><p>去时还有点想拍完后返回甲根坝,但那一百多米令膝盖和脚指姆紧张到酸痛的下坡,再加上摩托车10余分钟的颠簸(脚被土疙瘩撞了好几次)再也没返回的勇气了,老老实实的回到多吉家晚歺,住宿。</p><p>晚餐前的空闲,大多是给家人发信息报平安。(许晓蓉摄)</p> <p><br></p><p>晚餐由多吉家姐姐为我们煮了面条,虽然面煮过了点,但味道还不错。饿了大半天,吃什么都香。</p><p>多吉家的住宿目前只有通铺,不过比我想象的好,比那种客厅中围绕火炉的沙发通铺更规范。从这个临时通铺的房间可以看到多吉家的楼房内部几乎全是木结构,比较当今以钢筋水泥为主的都市建筑,多吉的家的木结构显得“奢侈”而温暖(马兴国摄)</p> <p><br></p><p>因为要起夜,选了最靠外的铺位。(罗登云摄)</p> <p><br></p><p>11月22日 上赤村~木雅措~康定。</p><p>多吉姐姐一大早就为我们忙碌(李晓红摄)</p> <p><br></p><p>酥油奶茶加荞面和麦面馒头,愉快的早餐(许晓蓉摄)</p> <p><br></p><p>出发前,分别和多吉家合影。重庆一车4人和多吉家合影</p> <p><br></p><p>成都一车4人和多吉家合影</p> <p><br></p><p>本老头和多吉一家合影。其实多吉的形象很好,一米八的个头,如果穿藏装应该很帅。马老师说多吉是“丁真他哥”😊</p> <p><br></p><p>回程故意走得很慢,等阳光。因昨天过来时,阳光下有几处风景很好看。所以还开车向南去另外一条路走了一段,拍下几处小景。</p> <p><br></p><p>做马也悠闲😊(草上飞摄)</p> <p><br></p><p>阳光越来越强烈(马兴国摄)</p> <p><br></p><p>到达昨天所见而未敢停留的地段,虽然已没有特珠的逆光效果,但构成关系还在。</p> <p><br></p><p>临近岔路口,偶见一负责守路的藏民,很友好地和我们交流。(许晓蓉摄)</p> <p><br></p><p>自然要留下一帧“形象”。</p> <p><br></p><p>到底还去不去木雅措,8个人中有一半打了退堂鼓。不过考虑到昨天已说好今天要去,再说多少还是有些诱惑力,愿意去的还是坚持去吧。</p><p>回到甲根坝吃完午饭,差不多午后1点了。出门一看,天空乌云突然多起来,不禁为下午的木雅措担心。</p> <p><br></p><p>到了亚弄村,天气好像略有好转,先去让卡家休息。摩托车到后,毅然出发。不过路真的是不好走。昨天的路也不好,但毕竟只有10余分钟,今天是40分钟!我的车主是一性格开朗的小伙子,丁真扎玛。扎玛第一个发车,开得很快。穿过无数烂路之后,出现一处有流水的车辙。(马兴国摄)</p> <p><br></p><p>由于泥水太多,车轮打滑,无奈只好下车步行(刘履中摄)</p> <p>马老师不顾辛劳,拍下珍贵的视频。</p> <p><br></p><p>临近垭口(马兴国摄)</p> <p><br></p><p>反复折腾40分钟后,终于到达垭口(马兴国摄)</p> <p><br></p><p>下到湖边,找地盘摆“傢伙”。木雅措已开始结冰,阳光明显比昨天差,但既然来了,还是耐心守候吧。</p> <p><br></p><p>远近都有薄冰(马兴国摄)</p> <p><br></p><p>耐心的守候</p> <p><br></p><p>天晴得不正,风大,水纹多,导至几乎没有倒影。</p> <p><br></p><p>光线不均匀有时也有特殊效果</p> <p><br></p><p>偶尔风小时,也会呈现出糢糊的倒影</p> <p><br></p><p>合影是必须的</p> <p><br></p><p>临走前拉一张近景,兰天已经不见了。</p> <p><br></p><p>从木雅措上垭口比冷嘎措上垭口平缓很多,马老师走得很轻松。</p> <p><br></p><p>丁真扎马年轻好胜,来时走在前面,开得快,回程时更快,我最后一个上垭口,又要绑脚架,出发时间晚了约一两分钟,但不久他就超过三辆车跑到前面去了。(罗登云摄)</p> <p><br></p><p>类似这段路,没有石块的地方一路狂奔,还不断地问:“我开得快不快”,“我开得好不好”。我给他说,你开快了我心里慌,但他稍有收敛后不久还是开快车,其结果是因高度紧张反而弄得我满身大汗。视频中这个不是我乘坐的摩托,扎马的摩托比这个快很多(罗登云摄)</p> <p><br></p><p>下山时老同学刘履中的背影。前面那个从车辙引水的好像是我那辆摩托车主。他虽然喜欢开快车,但上山下山都停下来主动用树技耐心引水,主要是怕结冰打滑。</p> <p><br></p><p>大家一定对下面这张“拼图”莫名其妙,这事真有点诡异,且听我仔细道来:下山过那段烂路时,我慢慢往下走,丁真扎马在后面引水,完后他把车骑到我面前说:“上车吧”。我看了他一眼,不是我原来的车主哦,丁真扎马“国”字脸,下腮方方的(左面这位),现在这人“申”字脸,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类似右边这位脸型,这是2010年在石渠收集的形象)于是我说:“我还是坐原来的车吧”。“我就是”他说,说着把绑在后架上的脚架指给我看。由于我完全相信自己的素描眼睛,也没听清他在说什么,就说:“你肯定不是,他让你调换的”?心里想的是扎马把架子绑在他车上了,但不知什原因,他并未解释,只是“嗯”了一声。这时后面的车已跟来,我说好吧,抬腿骑上车,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了段稀里糊涂的对话:我问:“你们俩共同使用一辆车”?扎马答:“嗯”。他问“我骑得好不好”?我答“骑得好,刚才搭我那个小伙子也骑得好,你们俩个技术都不错”……</p><p>当然,后来他骑车把脸也蒙上了。到了让卡家,停下车,他把围巾从脸上抹下来,问我“你看是不是我嘛”,我一看,国字脸又出现了,还真是丁真扎马。但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眼力有那么差吗?当时他的脸也是露出来的呀,难道是“高反”把脑子烧糊涂了造成视力产生幻觉?总之这事让我对自己“形准”的观察力产生了严重怀疑😀😀🤭</p> <p><br></p><p>我们到了约6,7分钟后,第二辆车才到。马老师最后到,结果他是在后面走走停停拍风景😊</p> <p><br></p><p>山上海拔高,气候稍晚一些,树丛和草地还残留了部分秋色,其实上山时更好,但都没有停,下山马老师痛下决心补上了</p> <p><br></p><p>大家到齐后,到让卡家二楼喝茶。原来讲下来的价格都不提了,按最初的价结了帐。来回这80多分钟的摩托,切切实实的感到他们挣钱也非常辛苦,且风险很大。当然,我们四位“老同志”也是冒险前往,也属“亡命之徒”。</p> <p><br></p><p>11月二十三日 康定~重庆</p><p>原本头晚打算住新都桥,罗老师提出怕下大雪封路,住康定更保险。于是和成都一车在新都桥分手,赶到康定朴宿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起来,康定果然下了小雪。(马兴国摄)</p> <p><br></p><p>虽然是小雪,但陆巡前挡风玻璃已结满冰块,且很难刮开,不得已,最后是酒店工作人员端来一大盆热水泼在玻璃上化开了冰块。早餐后,一车4人愉快返渝。</p> <p><br></p><p>回重庆后,呷布发来了我们离开康定那天的木雅措图像,以图片上看,天气比我们那天略好,但还是不太理想,而且远远看过去,木雅措因一场雪,结冰更厉害了。</p> <p><br></p><p>又过了几天,木雅措就变成这样,可见我们是刚好抓住了最后的机遇。特别是冷嘎措,若晚一天从重庆出发,最后结果就截然不同。导用一句俗话,真是“有若神助”哦。😊</p> <p><br></p><p>不过看到这个垭哈雅口的贡嘎山,这光线,这云,又让人心痒痒的。</p> <p><br></p><p>这是呷布最新发来的图片,这兰色啊,啊,啊,太具诱惑力了!难道像亚哈垭口一样,还要再去一次?</p> <p><br></p><p>这次行程,仅有四天时间,除去往返,其实只有两天时间。从风景的角度说,相对单调,但这次行程的意义不仅仅是拍摄风光,而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常常说阿里大北线艰苦,但即便是2016年的土路,也仅是坐在车上颠簸,哪像今年这样高海拔徒步,特别是长时间坐摩托,感觉浑身都抖散架了,尾椎两旁的骨盆回来后好几天都一直酸痛。不过辛苦归辛苦,毕竟有所收获,回忆过往,又增添了一次不可忘怀的美好记忆,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