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黄田与查济古村

常山

<p>历史是过去的记忆,却也是每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当下的折射。那商业氛围并不浓郁的古村落,能带起你一些尘封的念想。</p> <p>大约四小时车程,途径茅山服务区,就到了安徽宣城市泾县黄田古村落。</p> <p>黄田村,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朱姓家族为主,依据“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取背山面水之势,村中明沟暗渠通向各家,活水穿村而流,为整座村庄增添了灵气与活力。村中古建筑的门面,多以号称千年不粘灰的泾县特有的建筑材料——水磨花砖垒砌,墙面有中国画的水墨意境;建筑上也是多采用木雕、石雕、砖雕的徽派风格。</p> <p>三个小时结束黄田村之旅,下一站,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入住查济古村。</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江南为数众多的古村落里,徽州的古村落以其数量的庞大,年代的久远,保存的完好,民风的淳朴敦厚,以及木雕、砖雕、石雕等建造的精美和独具特色而驰名中外。历史的变迁中,徽州的古村落同样经历了荣辱和兴衰。经历了战乱、兵燹以及人为的破坏,许多古村落已名存实亡甚至不复存在,侥幸尚在的大都存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之地。</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查济古村落地处偏僻,是一座被包裹在崇山峻岭中的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之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保存的古建筑,大多数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古建筑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建筑美学的结晶,其历史价值和艺术的审美价值无可估量。</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交通闭塞来往不便的偏乡僻壤之地,何以能建造起一座座建筑精美的深宅大院?这得益于元末明初徽商的崛起和发展。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徽州人凭借着自身的勤奋节俭和吃苦耐劳,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出外经商发家致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的叶落归根文化的支配下,回归故土,置买田地,建造房屋,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过上了富庶的归隐生活。少数由商入官走上仕途的官宦大户,退隐后,更是衣锦还乡,建祠堂、立牌坊,续家谱,修宗庙,荣耀故里。</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查济古村是座很低调的古村,村中仍保留着原有的生活状态,去那里游玩的人不是很多,与西递、宏村无法相比,似乎都快被人遗忘。可这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山水都很美,人文历史的沉淀也不逊于上述两地。</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进查济古村,一条溪流逶迤地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沿溪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两旁一幢幢青砖垒砌的屋舍错落其间:花岗石的门框,高耸的马头墙,翘角的飞檐,黛色的屋瓦。一条条碎石铺就的路面把一座座院落贯穿;踩磨得溜光发亮的碎石板记录下了先人的足迹。穿街走巷,在一座座院落、祠堂间驻足流连,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这斑驳的墙体,这磨损的青石板,这长满青苔的天井,这破损的木雕砖雕,似乎都在讲述着过往的岁月,诉说着历史的沧桑……</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文字来源于海到天边的美篇游记。</p><p><br></p> <p>原计划一场杀猪的场景没有遇到,计划没有变化快,青弋江畔陈村大桥的薄雾也不错!</p> <p>岁月更迭,因经久耐用的折叠伞和钢架伞的冲击,传统制作的油布伞业生存困难,这项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在泾县,只有昌桥乡孤峰村国民油布伞厂一家硕果仅存。目前,油纸伞已经列入了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br></p><p>细雨霏霏恋意柔,青山绿水路通幽。</p><p>相依伞下鬓私语,半为遮雨半遮羞。</p> <p>手机记录,感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