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老物件,你还能认识多少?

海韵风光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 时光如箭般飞逝,时光飞逝得如此之快,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越来越怀念过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看到旧的东西就像打开了一个记忆的盒子,所有的记忆都涌上我的心头,这些乡下和城市用过的的旧东西,你还记得什么?</span></p> <p>压力井里的水是甜的,冬暖夏凉,所以你可以直接喝!夏天用井水冰西瓜,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好怀念童年!</p> <p>耕种旧木犁:记得小时候我每年都要用这个耕地,它是一个重要的耕地农具。</p> <p>断头台:断头台用干草喂牛,断头台“咔嚓咔嚓咔嚓”的声音很好听,小时候经常看到长辈们干这样的活,再也没有回到童年。</p><p><br></p><p><br></p> <p>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p><p>在这幅画中,它被称为一篮子面粉。过去物质很贫乏,所以即使我把谷物磨成面粉,我也不会吃它。</p><p>过了很长时间,虫子就会长出来。</p><p>没办法,真要是吃的时候,就要用它"罗一罗"。</p> <p>筛子:筛子是用来过滤东西的,把大的东西留在筛子里,把小的东西过滤到底,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面是用来蒸饺子、馒头的工具格栅。</p> <p>在图中,小时候经常看到旧的钩针秤和旧的体重秤,但是现在很少看到了。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是电子秤。</p> <p>漏粉勺:这种手工粉好吃。小时候,看大人演的粉身碎骨,充满了回忆。</p> <p>簸箕:记得小时候在村子里每个人家都有一个,以前总是看到妈妈用簸箕去搬空贝壳或小石子等杂物。</p> <p>小时候我用铝勺,记得小时候用铝特别多,铝锅、铝勺、铝铲、铝架、铝蒸笼等等,现在听说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害,现在很少有人用。</p> <p>补袜板又称袜子托子"袜底板",由于那个时代物质生活贫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工具,袜子被砸碎补补,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袜子板也渐渐走出了历史的舞台。</p> <p>石磨:石磨用来磨豆做豆腐,长大后很难找到儿时的味道。</p> <p>  这些都是在农村被人遗忘的旧事,知道五件以上,说明你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的!</p><p><br></p><p> 回头审视历史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p> <p>第一套人民币:1948.12.1发行(现在发工资有这个数就好了)</p> <p>第一套人民币(要求不高有这个数也行)唉!可惜不是“你”</p> <p>第二套人民币(1955.2.1)发行最大面值,那时候大米0.146元一斤。</p> <p>第二套人民币,别小看这一分钱,当时可以买两块糖,在书摊上可以看一本小人书。</p> <p>第三套人民币1962.4.20日发行,2000.2.1日结束。用了38年。</p> <p>搬拐,又叫&nbsp;"耍嘎拉哈",你还记得怎么玩吗?</p> <p>火柴枪,制作水平够可以的吧。</p> <p>跳皮筋儿,256~257~28~29~31~多么熟悉的声音。</p> <p>自制弹弓,杀伤力极强,小时候不知轻重。</p> <p>曾经用过的课本,还记得内容吗?</p> <p>抽陀螺,那时也不知哪来的干劲,不辞劳苦,自己削陀螺。</p> <p>拍洋画,也叫"打地牌"那时也不知道手痛赢了就成。现在没人干这种“傻事”了吧。</p> <p>绳,当初一根绳子能玩一下午。</p><p><br></p> <p>鹰捉小鸡,看师生多和谐。</p><p><br></p> <p>吃过这么长的冰糖葫芦吗?</p> <p>没有书店,就这样看小人书。你要是有一角钱,能看上10本小人书。保管你过把书瘾!</p> <p>70年代发电报是快捷的通讯方式,一个字约0.14元。</p> <p>布店.布票可以精确到“寸”佩服设计人员。</p> <p>牌电子管收音机(53年产的)那时候家里有一台就相当不错了。</p><p><br></p><p><br></p> <p>年的三大件(都要上海产的)</p><p><br></p><p>马路上汽车马车并驾奇驱,牛!</p> <p>马路上汽车马车并驾奇驱,牛!</p> <p>以前的银行没有保安也没有发生什么,现在行吗?</p> <p>比一比看一看,北京地铁人流真是天壤之别。</p> <p>弹球,你还能蹲下来找回感觉吗?</p> <p>简朴的婚礼</p> <p>没有粮票、粮本,有钱也不卖给你,粮食是定量供应。</p><p><br></p><p><br></p><p><br></p> <p>渴了喝一碗二分钱的大碗茶,比红牛解渴。</p> <p>如此壮观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p> <p>你做过一毛钱的地铁吗?只要不出站就能随便坐。</p> <p>那时邮局是这样寄取钱、订送报、寄信、收寄包裹,那时没有快递。</p> <p>家家都曾经有过的。</p> <p>那时候家里如果有那么一台电视机,真是人满为患还要倒贴茶水。</p> <p>小豆冰棍,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吆喝声了。</p> <p>80年代如果有一个大哥大,非富即贵!机费3.8万,月租150元,入网费8000!</p> <p>1980.12.1日全国第一位有执照的个体户在温州诞生。</p> <p>真正的自然熟,现在谁能吃到?</p> <p>还有人自己做鞋吗?</p> <p>按现在标准这属于几类车?</p> <p>受过她(他)指挥过的人,老不老你自己知道。哈!</p> <p>怀念那再也回不来的时光,更怀念那时的我们,送给那时候的朋友看看吧!</p><p><br></p><p><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编辑整理仅为分享。</p> <p class="ql-block">回眸晓初:</p><p class="ql-block">这些老物件都不陌生,有些(如老三件等)曾经羡慕、追求,如今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见证。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懂得珍惜,不懈奋斗,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留声:</p><p class="ql-block">看了光海班长的美篇,里面这些咱都认识使用过现在淘汰的老物件,有一种亲切感,看到老物件脑海出现当年使用的情景,有一种怀旧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 民:</p><p class="ql-block">这些老物件承载了我们这一代记忆和逝去的光荫,它们也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看到老物也勾起我的回忆而且有的老物件我都曾使用过,煤油灯、袜底板、压力井、筛子、簸箕等等,照片里的物件几乎都用过,当知青时也用过铡刀,也扶过木犁,特别是簸箕我家原来也有一个,因不用送给一个朋友了,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它们伴随着我走过了少年、青年和老年,看到它们还是倍感亲切。谢谢你光海班长,是你的美篇使我再现了所消失的记忆。謝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藤井(旅人):</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物与人都己被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