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数学文化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结晶,也是数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和数学界备受关注的概念。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数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以及数学的美学价值越来越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和了解。</p><p> 青岛市长江学校小学部的数学老师们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单元统整的学习与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区教研员黄莉老师的带领下,我校紧跟青岛市教科院刘仍轩老师的步伐,积极参与到基于数学文化的《图形的周长》单元统整教学研究中,在此过程中,老师们积极的参与到课例的打磨和课题的研究中去。青岛市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会之六(即墨专场)于2020年12月9日在青岛长江学校小学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既是我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时也为我校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p> <p> 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课例展示、经验交流、单元统整解读。</p> <p> 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是课例展示。首先是由长江路小学王洁执教的《认识周长》。</p> <p>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建构周长的概念,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校园花坛为背景,以“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为载体,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开展对周长意义的探究,建立周长的表象。</p> <p> 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安装护栏,让学生指一指、说-说、描一描,体验“一周”;通过微课介绍中国古文中“周”的含义,渗透数学文化,拓展对“一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第二节观摩课是由我校冯波老师展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 <p>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周长的意义,会测量物体并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延续上节课数学文化中的甲骨文,求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开展教学,实现本单元知识线和文化线的统整。通过多次计算图形的周长,概括出周长公式,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模型,培养抽象概括与发展空间想象的能力。</p> <p> 在授课过程中,冯老师通过引入《兰亭序》和水立方等数学文化,帮助学生在巩固周长公式的同时,感受数学与艺术,数学与建筑、科技等数学文化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传承。</p> <p> 通过练习,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图形。同时,学生也体会出不同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为高年级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p> <p> 两位老师的展示课,用多种方法进行算理算法的讲解,并在适当的时机融入数学文化,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寻找知识的来龙去脉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思想、精神和价值追求,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学科价值之外强大的人文价值,同时多学科的融合更是有助于形成学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关键品格。</p> <p> 第二环节是我校房富本校长《基于学科发展素养下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索》的经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房校长分享了我校基于数学文化的实践探索。我校组织的数学文化实践活动主要有:创意小报中的数学文化、单元整理中的数学文化、能力检测中的数学文化、特色作业中的数学文化、社团活动中的数学文化,同时房校长也对基于学科素养下的数学文化对教师们提出了几点展望。</p> <p> 第三环节是由青岛市即墨区教研员黄莉老师、青岛长江学校小学部房富本校长及其他骨干教师进行的单元统整解读。</p><p> 一、教学目标的统整:单元目标着眼整体,课时目标各有侧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凸显目标内容的文化特征,让学生了解相关数学文化传统,经历数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理解数学思想的深刻内涵,感受数学的理性精神,进而把握数学学科本质,形成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二、教学内容的统整:梳理单元内容结构,确立单元统整主线。两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化归”思想串联起来的。不管是目标和内容的系统分解,还是过程与方法的分层推进,包括习题的深入挖掘,都指向“转化”这一核心,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化归”这条主线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之中。</p><p><br></p> <p> 三、教学过程统整:重视实践操作和知识串联,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在统整教学过程时,针对每个信息窗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架构,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p><p><br></p> <p> 四、数学文化的统整:抓住核心数学文化点,有效融入文化史料。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不是单纯数学史的点缀,而是立足整体,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要素,借助数学文化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将数学文化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p><p><br></p> <p> 五、课堂练习的统整:课时练习层次分明,单元练习纵横交错。单元练习的统整,要注意层次性,针对不同信息窗的侧重点合理安排有联系、有梯度的练习。</p><p><br></p> <p> 六、数学思维的统整:转化思想萌发思维,抽象概括深化思维,迁移类比提升思维。在认识周长、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算法、建立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模型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数学文化的体现,学生通过体验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最终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实现单元的统整。</p><p><br></p> <p> 本次活动,从暑假开始房校长亲自带领数学组的老师进行本次课题的研究及课例的打磨。</p> <p> ✨老师们的磨课记录✨</p> <p> 即墨区教研员黄莉老师全程带领我校数学教师观课磨课,老师们收获颇丰。</p> <p> 这次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研究,青岛市教科院的刘仍轩老师莅临指导,向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p> <p> 每一次的学习,对我们都是一次升华,我们将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会议结束之后,老师们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老师们的心得体会。</p> <p> 博采众长,践行收获,引领成长。此次活动,老师们求知若渴,获益匪浅,通过实践探索,对数学教材单元统整的解读及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单元统整教学,不仅催化学生学习力的形成与提升,更深化教师教学观的自觉认同和完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引航助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数学素养,继续落实单元统整教学,让数学文化之花遍地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