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教育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支撑,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知道不可能真正掌握教育规律,我们的教研就会走入歧途。</p><p> 教研的路上我们在前行……</p> <p> 一年级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主要是把最近老师讲的课进行评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习一下每个讲课老师的优点,取长补短。刘菁菁老师执教的《比尾巴》课堂环节设计新颖,学生氛围好;李孝芳老师执教的《青蛙写诗》知识点讲的比较详细,每个生字都有一个小故事,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王方方老师执教的是《比尾巴》主要讲生字,运用多种方式认识生字,调动学生积极性;张静老师执教的《比尾巴》课堂形式多样,开火车读课文,男女生读课文,做动作读课文,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庞晓伟老师执教的《影子》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刘晨晨老师执教的《明天要远足》运用归类识字法,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找学生读完课文,再找学生点评,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活跃,整体效果很好。</p> <p> 二年级本周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月考试卷分析”,王丽艳老师首先对本套试卷题型进行简单的分析,接着,李秋娟老师指出:本次的看图写话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来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但对思维性不高,语言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p><p> 对于这次月考研讨会,我们全体老师认为: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另外,要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让学生爱上写话,在平时的学习中把读、说、写三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p> <p> 三年级组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对徐钰卓老师将要讲述公开课《大自然的声音》进行讨论。徐老师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介绍给大家。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他老师在学习活动细节的设计上给出了一些建议。</p> <p> 四年级以本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为主题展开集备。这次口语交际是以“讲历史故事” 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这次口语交际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延续,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搜集、了解、交流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品质。</p><p>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历史的故事,对历史故事并不陌生。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尝试过自己搜集和整理资料,所以课下搜集历史故事对他们来说不是难点。但是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向别人讲述故事,能认真倾听、思考、提问、作答,这些交流的规则还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引导。</p><p>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通过正确、适时地引导和激励性的评价,顺利完成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交流的快乐。 </p> <p> 五年级集备:</p><p> 《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为此,我们五年级的老师集体备课时商讨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体会文章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p><p><br></p> <p> </p><p>六年级集备:</p><p> 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六年级老师通过集体商讨,在《有的人》一课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学法: </p><p>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安排两个板块: </p><p> 一是朗读感悟,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羞于启齿的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p><p> 二是讨论交流法,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p><p>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 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练一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中练,练习中巩固。</p> <p> “发展学生,必先发展教师。”这是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听课评课”、“集中备课”、“专业培训”……老师的成长在这些颇多营养的灌输下,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会“半步春暖,一部步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