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絮语

明天

<p>  《给婆婆的一封信》是口服液车间徐蕾投往《光荣与梦想》月刊小程序的一篇作品,信的内容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作品通过赞扬婆婆“明理事、乐于助人、爱儿孙”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父母操劳,感恩亲情互助的良好家风,讴歌了文明、进步的小康社会人际关系和和谐融洽的婆媳关系,体现了新世纪青年人“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崇高品位。</p> <p>  这封信,不是说作者写的有多好,而是这种融洽和谐的婆媳关系氛围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却道出了人间真爱、家庭和睦。儿媳回来后婆婆“像招待贵客一样”杀鸡宽待,拉着儿媳的手取出专门留的甜葡萄。字里行间把婆婆那种宽厚待人、爱护晚辈的亲和感描述的淋漓尽致。</p> <p>  和大多数人一样,作者徐蕾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员工、儿媳。现实生活中,像徐蕾这样婆媳关系处理很好的家庭是绝大多数。但也不泛为经济、为看管儿孙与婆婆、与儿媳关系紧张的家庭。究其原因,也许是婆婆没有“一碗水端平”,对晚辈要求太高、说话太苛刻,伤害了儿媳自尊心;也许是媳妇方面缺少敬老孝亲意识,嫌弃老人不给自己看小孩、做家务等等。婆媳关系处理不好的理由还可以找出更多,“清官难断家务事”说的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仁她就义,这些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经典道理是颠覆不破的真理!</p> <p>  这篇《编后絮语》也可能是赘言,但还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一辈要像徐蕾那样,知福报恩,孝敬老人,尽管老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老一辈人都是受过饥饿、含辛茹苦勤劳一生的人,不像我们有条件读书,她们也不懂大道理,做晚辈的不要太斤斤计较她们的过失,而应该更多给予她们物质和精神上关爱,让她们安度晚年。我相信,只要我们受过教育的晚辈们各方面做好了,老人们一定会像徐蕾的婆婆一样,把儿媳当女儿看的。</p> <p>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要每个家庭婆媳关系好了,家庭和睦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文明进步层次才能进一步提升。</p> 附:《给婆婆的一封信》——作者 徐蕾 远在陕北农村的婆婆 儿媳徐蕾近照 给婆婆的一封信<br>敬爱的妈妈:<br>您好!<br>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成为您的儿媳已有近十五个年头了。都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可我觉得咱娘俩还是很融洽的和谐相处。俗话说婆婆也是妈,想当初刚结婚那阵,也曾担心与您处不好,避着、躲着尽量少与您交流,生怕自己说错了话,闹出矛盾。时间长了,发现您不但具有老人都具备的朴实,善良,还乐善好施、开朗、善解人意,是一个开明大度的好婆婆。<br>  妈妈,您虽然不识字,但您相当明事理,隔壁邻居闹矛盾,只要您觉得某些事情符合常理,但凡您能帮上忙的,您都乐此不彼地为邻里乡亲服务。每当这时,我总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您,打心眼里佩服您。<br>  咱老家陕北榆林,与杨凌相距也就几百公里。每次回老家,您都像款待贵宾一样为我宰掉一只您自己养的鸡,做您最拿手的榆林大绘菜。同事们听了我夸赞您时都会说是“少见面多稀罕”,可我一直认为是您勤劳善良、理解包容的美德在感召着我们年轻人。<br>  记得两年前的暑假期间,我带孩子回家探望您,一进家门您就忙不停地把我拉进里屋,高兴地对我说:“前几天邻屋给了我几串葡萄非常甜,听说你们要回来,我还给你们留着哩!”听到您暖心窝子的话,我顿时眼眶就湿润了,心里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连忙握着您的手说:“妈,这些我们都经常吃,您自己吃就行,不用给我们留!”您虽然嘴上答应的好,但常常只想到为别人,却从不为自己着想。<br>  妈妈,还记得您前年因高血压住进了医院,您儿子回家照顾您,我因为还要照顾孩子没能回去,特意捎去您爱吃的吊炉柿饼。您儿子打电话告诉我,看见我捎给您的柿饼,您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一口气吃了三个,嘴里还边吃边说好。说实在地,咱们一家人两地分居,很少照顾您,我们两人心里都觉得过意不去,挺内疚的。在这里我向您保证,以后会尽量带着您的宝贝孙子常回家看看,守护在您的身边;也感谢姐姐、姐夫为咱家的辛勤付出!<br>  妈,您虽然没有生养我,但您却生养了一个好儿子,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和您的宝贝孙子,让我工作和生活的很幸福。我要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撑起这个家,以您为榜样,让您不再牵挂我们。也希望您能照顾好自己,享受天伦之乐!<br><br><br>祝您:<br>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r> <br>您的儿媳:徐蕾<div>2020年12月5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