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后 ,我们就开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并开始构建校本主题研修之系统 ,尝试将科研、教研、培训整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p><p> 这项工程开始推进时,我下午就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推进工作,现将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p> <p>一、解读文件,动员在先</p><p>9月份在全员培训启动之前,我们就利用教师例会时间传达了吉林省和大安市关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提高认识,让全体教师了解“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进步,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确立了学校研修主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政治角度,从教师素养层面上让教师提高证实,为全员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p><br></p> <p>二、领导负责,落实责任 </p><p>1.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领导小组,主管继续教育领导为副组长,年段主任,团书记,信息技术教师为组员的八人领导 小组。</p><p>组 长:成喜波</p><p>副组长:刘丽凤</p><p>组 员:曹凤鸣、邱百惠、于丹、陈丽丽、魏红红、李志刚</p><p>2.领导小组职责</p><p>(1)完成培训报名工作,一是全员培训报名,在校93名教师,除去2021年退休的四位教师,89人全部报名,现在已经全部进入学习状态,参训率和学习率100%,平均成绩41分(现阶段满分51分),二是遴选信息化教学测评助学项目学员。我们按照年级和学科骨干、非任课教师技术指导人员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遴选 ,并由他们组成指导团队,落实责任;三是三位年段主任参加领导培训。</p><p><br></p><p><br></p> <p>(2)在全员培训学习前,指导团队集中在会议室,利用一下午的时间研究完成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学校规划,反复修改,提交平台获得优秀的评价,需要说明一点,经过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我们学校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网络校园全覆盖,有好分数阅卷平台有两个多媒体录播教室,一个书法教师延续线上教学,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辅导。作业布置,上传等 。平台定位学校环境为混合型学习环境 。</p> <p>(3)按照规划中的绩效目标,专人负责完成专项目标。刘丽凤负责学校方案汇编 、曹凤鸣负责制度汇编 (将信息技术要求融入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当中,用制度促进应用 )、邱百惠负责能力点案例汇编 、于丹负责总结汇编、陈丽丽负责读书笔记汇编、魏红红负责考核方案 、李志刚负责信息化教学课例集锦。</p> <p> 信息技术2.0工程 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教学研究能力,我校的魏红红了老师通过2.0信息技术工程能力点A13、B6的学习,不但掌握了现代技术,在教学实践中也突出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p> <p>我校的刘爽老师通过信息技术2.0工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现代技术,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技能。</p><p> 两位教师在2.0信息工程的学习当中,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成效也非常显著。两位教师在现代技术的使用过程当中,不仅仅局限于信息工程所介绍的应用软件 ,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继续发掘对教育教学有利的免费平台 。</p> <p> 我校成喜波校长作为2.0信息工程研修小组组长,结合我校信息技术工程2.0教师学习总体成绩进行分析汇报。</p> <p> 李春梅、吕玉霞两位指导团队老师亲临我校进行指导,对我校的信息技术2.0 工程培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达了对我校接下来培训学习工作的高度期待。</p> <p> 魏红红老师在校本主题研修汇报中,利用2.0信息工程制作了快闪PPT,使计算机发声, 让汇报现代化。</p> <p> 邱百惠主任在月考分析汇报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现场数据收集整合,并制作视频,更直观的为教师解读了我校月考成绩,为以后教学改进提供了方向!</p> <p>目前,我学校的89名参训学员,线上25学习的学习基本完成,都在利用指导团队推荐的比较实用的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平台推荐的工具有一些是需要付费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时,除了发表信息技术培训的心得外,还设计了针对能力点工具的推荐活动,这样可以促进线上的深入学习,也可以突出“应用驱动”这一要素,完成线下25学时的实践应用,甚至平台没有推荐的工具 ,老师们平时使用效果好的也可以推荐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p> <p> 此次教育信息技术2.0的学习 ,使我校教师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 ,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 。我校将鼓励每一名教师将本次学习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扎实工作,努力学习,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p><p> 我校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我校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