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老家

游子

<p> 人人都说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p><p> 人人都说自己的故乡人才辈出。</p><p> 婺源,这个原属于徽派文化圈、地处浙赣皖三省交界处的山乡。从宋元以来的600年间,在历朝科考中出进士522人,仕宦2665人,历代理学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音韵学家江永、清科学家齐彦槐、詹天佑、程门雪,红顶商人胡雪岩等均来自这里。近代的江泽民、胡锦涛、金庸等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处。 注(也是胡适、汪精卫、秦桧等的祖籍地)</p><p>婺源, 是徽派文化的发祥地,徽商从这里走向世界、</p><p>婺源, 是徽派民居的集中地,是徽剧(京昆剧前身)的起始地,程朱理学从这里走向华夏。</p><p>婺源人, 自称为书乡,这里至今仍然以夜不闭户而自豪。</p><p>婺源人, 世代崇尚耕读治家、诗礼传世、以圣贤、崇孝、重义为准则。</p><p><br></p> <p>走近山乡</p> <p>粉墙黛瓦马头墙展示了徽派民居独特的人文背景,木雕、砖雕、石雕述说着徽派文化600年来的故事。。</p> <p>徽州气息浓郁的山乡</p> <p>云雾深处有人家</p> <p>随着人工养殖的普及,传统的捕鱼方式已升华为旅游节目。</p> <p>世上做事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在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这个”最苦”的行业也蜕变成了旅游节目,为无数游客唤起了曾经的记忆。</p> <p>六年前来婺源时就看过纸伞厂,那时伞厂还是像模像样的生产单位,到处晾晒着铺天盖地的油纸伞。如今油纸伞的工艺流程已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旅游节目。</p> <p>  如今在农村已很少养牛了,难得一见的耕牛已不再耕地,而是在认认真真地表演节目。</p> <p>农村灶台只有在“城里”的客人到来时才做做样子点一把火。</p> <p>“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群山两岸走”,相信中年以上的国人都不会忘记电影《闪闪的红星》。婺源思口乡漳村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也是《聊斋》、《闪闪的红星》多部电影外景地。如今这里是旅游胜地,民宅客栈与城市酒店相比无异。农家乐菜蔬均是自养、自种、自产。</p> <p>漳溪上的”板凳桥”是婺源最长最美的板凳桥,每年都会被山洪冲毁,年年重建被毁的”板凳桥”是村子里的一项法定工程。</p> <p>现在山村家家都已通自来水,但是每天清晨在漳溪旁一边洗洗涮涮一边聊天仍旧是村妇们最快乐的时间</p> <p>当年潘冬子的竹排现在也是游客漂流漳溪的一个必备节目。</p> <p>又是一位资深的“牛明星”。</p> <p>清洗臭鳜鱼。</p> <p>俗话说“一两徽墨一两金”。</p><p> 婺源的桐油墨是徽墨的代表。鼎盛时期仅仅婺源就有制墨作坊近百家。詹家是目前婺源唯一仅存的祖传制墨世家。詹家的桐油墨必须采自三年以上的高山桐树的油,不完全燃烧后采集桐油烟,再经过和料、锻打、晾干、等十数道工序而成,一两重的徽墨前后需经过长达6—8个月才能完成。好的徽墨考究“丰肌润理、磨研无声、入纸如漆、芳香浓郁”。</p> <p>天下十分宝,三分在徽州。</p><p>徽墨传承人詹先生的父亲向来客展示祖上珍藏的古墨。</p> <p>詹先生说他家的徽墨制作技艺已祖传十三代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拿出早期祖产产权书以作旁证,其中明确记载了”上海闹市区的130余套房产”。</p> <p>山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工潮推动,青壮年基本外出,村里多为老人孩子留守。</p> <p>婺源也是茶乡</p> <p>婺源,梦里的老家,</p><p> 真正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2020—11 婺源</p><p class="ql-block">2023,11月修改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