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炮台山的记忆

无限风光在险峰

虎头屿上的灯塔 <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七五年四月七日,我们从江苏滨海县调入浙江洞头岛,我连防守在大山和南炮山二个值勤点。防止敌特从大沙岙和半屏山方向偷渡登岛、防区内偶有敌特空飘和信号弹发射,战备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侦察班被分配在南炮台山203观察哨,全班5人二十四小时全天值守在山顶制高点,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营房通过10多米的堑壕通往值班观察哨,哨所是圆型的,用水泥和块石砌成,四周有多个观察窗口,有高倍苏式潜望镜一台,值班电话一部,主要是负责防区范围内海面和过往船只的监视和嘹望、并监视虎头屿灯塔的灯光观察,值勤站哨时,子弹上膛,并携带手榴弹4枚。 如有异常情况,立即 报告。 1976 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十点多钟,那天是我在南炮台山203观察哨执勤站岗,我在观察哨内警惕的观察着四周和海面,夏天虽有蚊虫叮咬,但丝毫没有放松警惕,突然只见远方的观察目标虎头屿上的正常间隙闪光的灯标不亮了,而是燃燃烧起了一堆火光,发现情况异常后,我立即向连值班室和团里进行汇报,值班室叫我们继续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堆火大概烧了20多分钟,闪光的灯标恢复了正常。第二天团里打来电话,说,守卫虎头屿的三人中有一个人生病了,需要回洞头岛医治。</p><p class="ql-block"> 虎头屿国际灯塔位于洞头岛东4海里处,东西北长0.63公里、宽0.14公里,海拨97.7米,山势挺拔,远望似一把锋口朝上的斧头,又名虎头屿。</p><p class="ql-block"> 虎头屿属无人岛屿,中心点离炮台山4海里,离北岙镇9海里,197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将灯塔定为国际灯塔,用于引导国内、国际船只航行引航,当时航标灯是柴油发电,有值班人员值守。一般情况每两个星期补充一次机械配件和柴油以及生活用品(当时没有电话通讯设备)。平时全靠南炮台山观察哨进行观察嘹望。</p> 守卫在南炮台山 <p class="ql-block">  南炮台山位于洞头岛东南部,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无老百姓居住)因地势险要,是海上抢滩登岛的登陆点之一,历代建有炮台在此防守。我连配有4门八五加农炮两个炮兵排在此防守,主要是炮火封锁从虎头屿至南麂岛之间的洋面,阻击敌人抢滩登岛。</p><p class="ql-block"> 1975年8~9月份,海面上刮起了强台风,此时正在炮阵地值的战友们也加强了值班和警戒,约在下半夜二点多钟,从炮阵地方向钓鱼台岩石边爬上来几个黑影,当班战士立即举枪示意他们原地趴着不许动,这些人趴在岩石旁喊不标准的土话喊救命,战士们用手电筒一照,看是像渔民打扮,这些人浑身湿透,不停的发抖,喊解放军快救救我们的命,战士们看他们手中没有任何武器,也不像特务的样子,经现场查询仔细盘问,才知道他们是福建渔民,因刮台风渔船被海浪掀翻了,他们抓住木板从钓鱼台岩石下面爬上来保命,后来将这些渔民送到了炮台山营房乒乓球室,战士们为他们送来了军大衣,炊事班还为渔民们烧了生姜茶和面条。渔民们纷纷表示十分感谢解放军对他们贴心的关怀和救命之恩。</p> 炮二排战友合影 <p>  这是我连炮二排战友在南炮台山食堂旁边的集体合影,时间是1977年。照片很珍贵,这张照片有炮排战友黄德祥(江苏泰州人)提供。</p><p> 照片第一排从左至右周粉年、商子云、王守春(排长)、王永明、马吉兵、鲍斯亚,第二排从左二始夏国平、吴庆荣、黄德祥、卢斌、陈必连。</p> <p>  1975年夏天,根据上级要求,三连炮兵组织一次海上移动目标射击,以适应从苏北平原向海岛过渡的训练。指挥排、炮排进行了一段时间合练,侦察班对坐标方位进行了定点测量和倒座标,一切准备就绪。时任侦察班班长李振高、我任副班长兼器材手,贺龙宝任器材手,计算员由李振高班长、王华书二人担任。测量、计算好数据后,由电台班、电话班同时向炮阵地下达,炮兵按数据装定标尺和装填炮弹发射,海上拖船用缆绳把毛竹、沙布订成的移动目标行驶。炮阵地先后发射炮弹三发,结果炮弹脱靶。一时间炮排、指挥排情绪低落,分折原因。记得是团里在现场的炮兵股朱副参谋长分折,(他参加过炮兵对金门岛的炮击)可能是炮阵地的高程未计算进去,造成脱靶。在下一次的实弹射击中,后任侦察班长戴永明(江苏东台人)对座标、阵地高程等数据全部从新计算,结果火炮射击全部命中目标。</p> 蓝球场上的回忆 <p>  这是笔者于2016年7月重返洞头岛在南炮台山蓝球场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洗澡的坑道,2018年9月15日再来此坑道拍照留影,浮想联翩,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南炮台山蓝球场是战友们业余时间球场运动放松的地方。当年年青的战友们个个生龙活虎,敢打敢拼,一比高低,赛出友谊。经常打球的有杨守华、(安徽郎溪人)范玉昌(安徽来安人)、洪立富(浙江长兴人)、王华书(山东淄博人)、本人(江苏镇江人)、陈广玉(安徽来安人、已故)、周先保(浙江临海人)、黄德康(上海川沙人)、等战友,丛昌华副连长,潘福宝副指导员,陈云峰连长有时也和战士们一起打蓝球。蓝球打完后,战友们就到坑道内用冷水洗澡,苦中有乐。</p><p class="ql-block"> 由于蓝球场紧靠悬岩边上,在运球的过程中,只能稍稍用力,如不小心,把球抛远,就会滚入山岩海边,这时一亇战士得到海边悬岩处来回半小时把蓝球找回,战友们只能在球球等待,并稍事休息。</p><p class="ql-block"> </p> 调防登岛的码头 <p class="ql-block">  1975年4月清明前,我部有江苏滨海县从响水县陈家港码头乘坐东海舰队926登陆舰出发,在大海中航行四天三夜到达洞头军用码头,由于登陆舰太大,附近水浅,,只有换乘小型登陆艇向码头分批运兵,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下艇登岛的。事隔四十年,站在原地,触景深情,感慨万千。真是青春留不住,江山依旧在。</p> 指挥排的营房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2018年9月15日三连从返洞头岛再叙战友情在原指挥排营房前的合影。周先保、本人、王华书。 </p><p class="ql-block"> 指挥排居住的是一排低矮的小房子,约20平米,隔成三小间,中间有通道,我们侦察班位最外口,中间是电台班,最后是电话班。门口长着几棵马尾松,夏天,大家经常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排长陶加昌(已故)经常在此抽烟、喝茶。</p><p class="ql-block"> 这里留有太多的青春记忆,大家从全国各地入伍来到军营,摸爬滚打吃住在一起几年,一个房间学习生活,一个上下铺睡觉,一个食堂吃饭,一起站岗守海防,一个战壕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义。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毫无怨言,乐于奉献,守卫在海防线上,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战友喜相逢 <p>  这是2018年9月15日原南京军区守备第29团三连老战士重返洞头岛再叙战友情联谊会上的集体合影。</p><p> 2018年9月14日~16日,180多名老战友们和军嫂、子女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分别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江西,等地齐聚洞头岛再叙战友情。</p><p> 战友情就像一壸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浓。虽然天隔一方,但割不断的是彼此的牵挂和关怀,曾经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胜过手足亲情。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想起战友的身影,无论遇到任何困难,身边总会有战友的真情。</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