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拍摄:汪志军、徐瑞</p><p>编辑、文字:汪志军</p> <p>赣州这座城市名气不大,但名头却不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诸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又是前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起点城市,这众多的名头哪个都份量不轻。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要不是自驾到此,还真是不太了解赣州的前世今生,即然如此,就走进赣州,从三台二水去解开赣州历史之迷。</p><p>赣州,从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建行政区开始,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扩大,直到宋代,赣州迎来了最繁荣时期,整个赣州城的规模和格局基本成形。像全国孤品的宋代古城墙、城内主要街道走向和至今仍在使用的地下水道(福寿沟)都是宋代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在江西省内,赣州城是名胜古迹最多的一个城市。有名的古迹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拜将台、通天岩、灶儿巷、古浮桥、文庙、舍利塔等有几十处之多。而流经赣州的章江、贡江在城下汇合形成了赣江,章和贡字组合就是赣,这就是赣江的由来。这八境台、郁孤台、拜将台、章江和贡江,正是这三台二水成就了赣州,也述说着一段段历史故事。</p><p>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平遥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兴城古城墙,它们都兴建或重建于明清时期,直到1994年,赣州古城墙加入其列,四大古城墙改写为五大古城墙,因赣州古城墙是宋代墙,被称为国内最早的古城墙孤品。</p> <p>看到眼前的古浮桥,就要说到一个人洪迈。他是南宋饶州鄱阳人(江西鄱阳县)曾官至翰林院学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从政因受到的秦桧排挤,后又被御史弹劾,被贬赣州任职。淳熙六年,任赣州知府,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建浮桥就是一件惠民的大事。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至1173年),任赣州知军的洪迈主持在贡江上架设了一座浮桥——“惠民桥”,时至今日,800多年的浮桥依然横架在贡江上造福两岸民众。</p><p>如此古老却仍在使用的浮桥,想想都要上去体检一下。在桥头处有许多小商小贩在售卖鱼干货,品种还不少。站在浮桥上那一刻,望着奔腾的贡江水和宽阔的江面,你不得不为这400米长的古浮桥赞叹,从宋朝沿用至今,这可是了不起的奇迹。别说,如此长度的浮桥从悠悠岁月中来到今天,别说我孤陋寡闻,这真是第一次见到。</p> <p>赣州古城墙可是号称江南最大的宋城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墙之一。从汉代开始,这的城墙就已有规模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是源自北宋,此后,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它成了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p><p>登上城墙绕一圈,保存完好的城门、炮城、垛墙和马面一样不少。从建春门过西津门、湧金门、北门,从东往西走你还能看到八境台、龟角尾这些著名景点,尤其是八境台处在章江和贡江的汇合点,两江从此成赣江继续向长江奔流而去。站在此地望赣江,真有大江奔流不复返的气势,那惊涛拍岸,江山如画的美景,让人爱不释手。</p><p>龟角尾在八境台北侧的章江畔,这里曾是古码头,历史上,中原汉民五次南迁登陆都在此为第一站。理学先祖周敦颐从这里上岸,在南安收程颢、程颐为徒,并创办濂溪书院,传授理学思想;大文豪苏东坡在此登岸,并登上他凭图题诗的八境台;大词人辛弃疾在此登陆,郁孤台上挥毫高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悲切呐喊;民族英雄文天祥从此走马上任赣知府,唱响了千古流传、慷慨悲壮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br></p><p><br></p> <p>八境台建于北宋嘉祜年间(1065—1063年),台高三层,建在宋代古城墙之上,因登台可眺望赣州八景而得名。当年,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将亲手绘成的《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台店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八景为中国旅游胜境的先河。此后,八景之说历代模仿,成为了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后来,苏东坡被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才亲登八境台,欣赏了旖旎风光,又补了《八境台后序》。史上名人还有辛弃疾、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在八境台题诗作赋。</p> <p>灶儿巷是赣州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明代时叫姜家巷,到清代初很多衙役住在此巷,而他们统一穿黑色衣服,叫皂色,这些衙役就被叫做皂役,“皂儿巷”就慢慢叫起来了,再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巷长两百多米巷道呈“S”型,巷内的建筑也特点鲜明,有赣南客家、赣中天井、徽州以及西洋式等特色建筑。</p><p>鹅卵石巷道年代感很强,两侧古色古香的民居韵味十足,传统门楼上的装饰精美漂亮,深宅大院的非凡气势别有派头,还有那风火山墙的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市井风俗画卷,把古朴中不失典雅的历史风貌展示的一清二楚,让到此一游的人们不虚此行。</p> <p>在赣州,民间有“先有寿量寺,后有赣州城”之说。寿量寺,始建于五代后梁(907—923年),距今1097年的历史。该寺兴建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当年赣州防御使卢光稠因为阖宫疾疫所困,请名医、占卜均无效果,于是请僧人道城将其治愈,卢光稠以金银重谢,道城笑说:“得一袈裟就足矣”,也就是给他一立足的寺庙就足够了。卢光稠豪爽答应,兴建寺庙,并起名“卢兴延寿”,后改名“圣寿”,宋代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易名为寿量寺。寿量寺在当地享有盛名,虽历经沧桑灾祸,但香火从未间断,我们看到的情景也是烟火旺盛,香客不断。</p> <p>军门楼是宋嘉定十年,知军留无刚所建。它属于瓮城的门楼,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之用的。我们再往前走一点,有一座叫四贤坊的牌坊,这是赣州人为纪念宋代名人赵抃、周敦颐、刘彝、文天祥而立。“赵抃疏险滩,刘彜福寿惠千古;濂溪创理学,文山丹心昭四贤”这副楹联,记录的是四位名人为赣州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立四贤坊正是赣州人纪念这四位历史人物所做的功绩。</p><p>走进军门楼,里面是一片仿宋时期的街区,它是赣州恢复宋代景观的一部分。</p> <p>在章江古城墙边有一座别墅,它是蒋经国1939年来赣州任职6年所建的官邸。这是一座仿俄式建筑,这与他夫人是俄国人有关,他和夫人蒋方良带着孩子一起居住于此。走进别墅庭院,有一颗高大的白玉兰村,是蒋经国1941年亲手种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官邸呈“凸”字型,在古城墙角下,周边环境非常优美。进入别墅客厅、卧室、书房,内设并不华丽,使用的傢俱和物品也都是很普通,从中也可略知蒋经国先生还是一个务实的官二代。</p><p>蒋经国在赣州几年得到了从政的锻炼,为他以后从政之路打下了基础,这也是蒋介石为子承父业下的一步棋。在赣州六年,蒋经国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各方人士。</p> <p>郁孤台为赣州名胜,位于赣州古城西北的贺兰山上。南宋爱国大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登郁孤台写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八百多年来,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传诵千古。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更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p><p>这座建于唐代的郁孤台,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从历史上看,郁孤台的名声与文人墨客、名士政要之间是相互映衬的,楼以诗显,诗以楼传,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王阳明、汤显祖、王士祯等都在此地赋诗作词,诗、楼美名齐扬,成为一段佳话。登楼四望,景色宜人,风光无限,诗情画意,让人顿生抒怀之情,也难怪古人登楼远眺能诗性大发,只因满目美如画。</p> <p>赣州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赣州95%以上都是客家人口,这里被称为“客家摇篮”。赣南采茶歌、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会都是客家人的文化,现在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有一种文化就是红色文化,上世纪三十六年代,这里是中央苏区,两万五千里长征正是从这里出发,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赣南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里的红色山歌一直唱到今天,像我们熟悉的《十送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等。</p><p>从这两天的了解来看,赣州不但有丰富的古迹资源,它留下的历史和文化更是灿若繁星,让你感到目不暇接。一块宋砖,一座老宅,一条街巷,都能挖掘出数不清的历史故事素材,还原历史的真相。这就是赣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久远的历史和地域文化是赣州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但赣州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多作了解有点遗憾。对赣州历史粗浅的了解让我们颇有收获,这个临时决定来到的城市,可以说是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