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摄影/文字/编制/颜山拍客</p><p>音乐/昨日重现</p><p><br></p><p> 国庆期间,正值“2020中国博山琉璃双年展”活动在山头古窑村举办,听说古窑村开发改造让其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我乘兴来到古窑村拍照采风,想一探究竟。</p><p> 别说,这变化还真是不小。原来废弃的博山陶瓷厂五车间在保留主体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改造,并对周边的古窑、民居及老街巷进行有效整合,让破旧不堪的古窑村改头换面,焕发出了一线生机。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集文旅、商业服务、陶琉产业于一体的全新的山头陶琉古镇就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p><p><br></p><p><br></p> <p> 博山陶瓷历史源源流长,据说最早出现于新时器时代晚期,到北宋年间制瓷业开始蔓延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生活需求,到明清时期,山头陶瓷业发展盛况空前,后来需求量越来越大,窑炉也阔充到了八陡、窑广、福山、五龙及北岭等地,产品远销国内多地。</p><p> 解放后,1950年9月,随着博山陶瓷厂的建立和逐步发展,那些古窑也随之慢慢淘汰废弃。博山陶瓷曾经有过高光辉煌的时期,给博山人带来了很多荣耀,为博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变改,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博山陶瓷厂于1999年6月宣布破产,后续进行了重组。</p> <p> 山头之所以能生产陶瓷产品,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博山有雄厚的陶土资源,也就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科;二是煤碳资源丰富,有效的保障了陶瓷烧制及生产的延续性、长期性。</p> <p> 山头古窑以圆窑为主,大小不一,因地制宜。因其形状类似馒头,窑匠们故称其为“馒头窑”。烧制陶瓷的的容器学名叫匣钵,博山人叫它“容盆”或“笼盆”。</p> <p> 白衣庙窑址因道路拓宽,被劈去了一半,长期裸露于此。近几年当地政府采用铁网拦封加固措施,才得以有效保护。</p> <p> 山头河南东村现在改叫社区,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博山陶瓷厂的工人或退休职工,可以说很多人都是祖祖辈辈做陶瓷的世家。随着社会的变迁,有些人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居家迁走了,留下了许多空房杂院。也有一些户是年轻人在外居住,老人们一直坚守在这里,期待有一天能够开发,住上好房子。</p> <p> 古窑村的民居院墙很有特色,除了少量的砖石结构外,大多数房子和院墙都是采用废弃的容盆砌墙体,废弃容盒值不了几个钱,这比买砖砌墙要省很多钱。由于各家砌墙用的容盆的花色、大小、深浅不同,砌出的墙体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侯家楼和刘家大院是山头有名的陶瓷大户,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p> <p> 古窑村的老街巷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遗迹,曲曲弯弯的青石板路已经磨的油滑光亮。</p> <p> 那些老旧的院落长时间无人居住,容盆垒砌的院墙上长满了绿藤、杂草等。</p> <p> 这家房门玻璃挺干净的,应该象是有人住的样子。</p> <p> 大门上大大的“福”字清晰可见,从大门的锈锁看已经是好长时间无人居住了。</p> <p> 这座房子房顶已经蹋踏,两个山墙还算完整,房内已长出了杂草树木。</p> <p> 这块院墙的容盆几乎全部裸露在外,如果不作保护性处理的话,明年可能就看不到了。</p> <p> 改造后的博山陶瓷厂五车间窑炉的内部结构一览无余。</p> <p> 破旧的馒头窑已做了保护性的处理。</p> <p> 这是陶琉古镇已经完工的部分建筑组群。</p> <p> 未来的山头陶琉古镇让我们充满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