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93年9月中旬,我应湖北一家企业之邀来到湖北宜昌,此行的目的是在国家三峡项目开工前,游览一次三峡的原始风光。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这就标志着令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在即,将要实现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著名诗句的夙愿。</p><p>我们来到宜昌的第二天清晨从葛洲坝库区的一处码头登上了厂方包租的一艘小型游船,沿长江逆流而上,一睹长江三峡秀丽的山水,险峻的峡谷,风景如画的风采。为拍摄三峡的风光,我特意在武汉购买了一卷对我来说非常昂贵的柯达专业反转片,当时携带了2台日本确善能CT-1A单镜头反光相机,1支28mm-80mm理光变焦镜头,1支80mm-200mm适马变焦镜头。用1台相机装了反转片,这也是第一次用反转片拍摄照片。</p><p><b>一、西陵峡。</b></p><p>西陵峡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建国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但绮丽景观如旧。</p><p>(一)南津关。</p><p>游船大约行驶了2-3公里就到达了南津关。南津关是西陵峡东口,与(瞿塘峡)夔门关同为长江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关处两山对峙的峡口,地势险要,江面宽仅200-300米,江水滔滔,极为险峻。出关后江面骤然扩宽至2000余米,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天然分界点,历来是军事要地。南津关附近多名胜古迹,有三游洞、三国蜀汉刘封城遗址等。</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南津关口非常的狭窄,葛洲坝蓄水后已经抬高了这里的水位,三峡大坝是在上游,所以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南津关的水位不构成影响。(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二)中堡岛。</span></p><p> 中堡岛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地处长江西陵峡中段,距离葛洲坝40公里,南津关38公里,面积0.15平方公里。夏季洪水期间,由于长江水位上涨使中堡岛四面环水形成孤岛,得名“中堡岛”。在这个弹丸之地的小岛上,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祖先栖息。1979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中堡岛上发掘出各种文物1万多件,为研究鄂西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探索荆楚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线索。如今,以中堡岛为坝址,已经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在雾气笼罩下的中堡岛,我们在船上已经可以看到已有很多大型工程机械和车辆开进到了岛里。中堡岛是一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 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得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种“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随着三峡大坝建成,中堡岛已被淹没,不复存在,只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地名,这张照片显得极其珍贵。(富士彩色负片拍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当时的三峡景区示意图。(图片来自三峡坝址的选定资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三)两岸景色。</span></p><p>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经过多年的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枢纽的建立,这里的激流险滩已不存在。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万吨轮船可朔江而上,直抵重庆。(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span></p> <font color="#9b9b9b">▲高耸陡峭的山峰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云雾的缭绕下显得更加神秘。三峡大坝蓄水后这里的水位估计要抬高百米左右,现在也只能看见山峰。(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br> <font color="#9b9b9b">▲薄雾缭绕,清溪长流,葱茏树木,一幅宜人的田园风光。峡北的秭归为屈原的故乡、相邻有汉代王昭君的故里。此处的建筑估计现在已经在水下。(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div><font color="#333333"><b>二、巫峡。</b></font></div><div>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 <font color="#9b9b9b">▲离开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巫峡的峭壁和峡口映入眼帘,宽阔的江面陡然变窄。(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一叶小舟在江面上悠闲自得行驶,与远处雾中的山脉呼应,为画面增添了活力和趣味。(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巫峡十二峰又名巫山十二峰,是巫峡当中最著名的景点。十二峰为: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和聚鹤峰。其中净坛峰、起云峰、上升峰隐于岸上山后,在船上无法看到。(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乐凯彩色负片,用适马80-2000mm变焦镜头拉近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岸边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在青山绿水包裹下,过着田园般的惬意生活。不过他们又为三峡工程而背井离乡,移民或搬迁。(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我们的船离陡峭的山崖近在咫尺,更显得峡谷的险峻。(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船驶出巫峡,就到了巫山县码头。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三峡工程开工后,巫山县开始了长达8年的搬迁和移民,移民最远的移到了新疆。为了第二天游览大宁河的小三峡,我们当晚下榻在码头附近的一家宾馆。(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特意起了个大早,在岸上以码头停泊的船舶为前景,巫峡峡口为背景拍摄了一张风光照片。(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吃过早饭,我们一行20多人分乘4艘小船前往大宁河的小三峡游览。巫山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全长50公里。一池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茏,猿声阵阵,饶有野趣。小三峡的特色是秀美、神奇,令陈运和为之写诗《大宁河小三峡》。前方的峡口就是大宁河流入长江的峡口。(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从峡口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3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耸入云,峰峰相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遗迹。有“不是夔门,胜似夔门”之誉。(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巴雾峡又名铁棺峡,峡内山高谷深,常常云雾缭绕,密布的钟乳石,千变万化的奇石,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目不接暇。巴雾峡内景点众多,有猴子捞月、仙女抛绣球、观音坐莲台、悬棺、白蛇出洞等景观。有"奇哉,巴雾峡"之称。(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滴翠峡是小山峡中的最后一个峡,也是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一个峡谷,峡内林木匆匆、翠竹绿绿,透入眼帘的就是浓浓的绿意。峡中遍布山峰峭壁,群峰竞秀,还有一座巨大的赤壁山,也是大宁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有“幽哉,滴翠峡”之赞。(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滴翠峡河水喘急,机动船逆水而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要借助船夫下水助推和拉纤的方式才能前行。三峡大坝蓄水后,这里也变成了平湖,机动船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div><b style=""><font color="#333333">三、瞿塘峡。</font></b></div><div>瞿塘峡以“雄”著称,又名夔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却是最为雄伟的一段,瞿塘峡长8公里,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b style=""><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 <font color="#9b9b9b">▲奔腾咆哮的长江,一进峡谷便遇上气势赫赫的夔门。夔门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峡谷两岸山峰陡峭如壁,拔地而起,形成了“夔门天下雄”的壮丽景观。(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南岸有题刻满壁的粉壁墙,富于传说孟良梯、倒吊和尚、盔甲洞,洞幽泉甘的凤凰饮泉等。(乐凯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在岸边,有怀古栈道,有危石鸟道。行走于其间,可见峡中江水汹涌,波涛澎湃。(乐凯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瞿塘峡摩崖石刻位于夔门长江段南岸的白盐山岩壁下部,海拔110米至115米,有历代文人墨客及政治名人吟咏三峡、夔门的诗文摩崖碑刻13块,年代最久远的可上溯至831年前的南宋乾道七年,题刻总面积600平方米左右。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这些石刻将全部沉入135米淹没线下。这幅图片孙元良题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石刻清晰可见。为保护这批文物,经过国家文物研究所等专家的反复踏勘比选,最终在距旧址700米处的白盐山另一处岩壁上为题刻找到了“新家”。(乐凯彩色胶卷拍摄)</font><div><b style=""><font color="#333333">四、花絮。</font></b></div> <font color="#9b9b9b">▲在秭归县一处码头停靠,上岸采购水果等。(乐凯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卖水果的男孩子面部表现出极其渴望游客来购买水果的眼神和表情。(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男孩拿起一个鸭梨在恳求游客购买,从眼神可以看出有多么的期待有人能购买。(乐凯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我们此次的领队兼导游是位美丽的宜昌姑娘。她长相甜美,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待人热情。(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在船靠近中堡岛时,小王姑娘在详细讲解三峡大坝坝址确定在此的过程。(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小王姑娘在绘声绘色向我讲述她父亲也喜爱摄影,如何给她拍照和如何在小黑屋子里冲洗胶卷和照片的精彩情景。(乐凯彩色负片拍摄)</span></p> <font color="#9b9b9b">▲我在秭归县的屈原纪念馆留影,纪念馆现已整体搬移新址。(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在西陵峡留影,肩上挎的相机是另一台确善能单镜头反光相机和适马80mm-200mm镜头。(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船驶出巫峡后,在巫山县码头留影。腰间的腰包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也确实比较实用。(富士彩色负片拍摄)</font> <font color="#9b9b9b">▲在秭归屈原祠堂留念,现也已整体搬迁到新址。(柯达彩色反转片拍摄)</font><div><font color="#333333">这次三峡之行只有3天的时间,期间没有碰到一天晴天,基本都是在船上一个视角拍摄,没有上岸拍摄的机会。如其说是风光照片还不如说是资料片更为确切。我的感觉是史料价值大于艺术价值。三峡没有蓄水前的景色确实很珍贵,为了核实拍摄的场景位置,在网上没有找到一张合适的照片比对。这组照片从底片扫描到色彩修正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我的体会是:</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一、彩色胶片底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材料也不断发生变化,时间越久变化的越大,尤其是国产的胶片变化更大,调校色彩往往会顾此失彼,很难调整准确。所以,价值很高的彩色胶片尽快的用扫描仪转化成数字底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二、胶片底片不可避免的存在划痕、斑点和灰尘等缺陷,用扫描仪自带的除尘和修复功能是以牺牲清晰度为代价的,还是用</font>Photoshop的相应工具手工修复效果会更好。</div><div>由于这组照片拍摄已经过去27年,有些照片场景位置记忆错误在所难免,请朋友们对错误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div><h5><font color="#9b9b9b">本人简介:老兵BG9WH;真实姓名:汪建国,BG9WH是本人的业余无线电台呼号;籍贯:黑龙江省海伦市、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1978年3月-1980年12月曾在步兵183团82无后坐力炮连服役,到地方工作后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现已退休。业余爱好:无线电和电台通联以及短波电台收藏;固定翼和直升机航空模型飞行;音响发烧友,喜欢听古典交响乐;用相机记录社会变革,领略大自然的精彩瞬间。</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