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为深入开展四史学习,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市三(1)党总支于2020年12月8日组织各支部的部分党员前往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坐落于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纪念馆采用塔馆合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490㎡,展厅面积1500㎡,室外展示区域近8000㎡,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形成“馆园合一、文绿结合、史艺并举”的模式。自2000年1月28日建成开馆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两次淞沪抗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原临江公园)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苏克己,字理安,江苏武进人。南洋医科大学毕业,上海医师公会会员,曾任大场惠济医院外科医师、中国红十字会罗店医院院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苏为人忠厚,医术精湛,为病家解除疾苦,在罗店群众中很有声望。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爆发,苏克己毅然投入抗日救护工作,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第一救护队副队长。8月23日,日军进犯罗店地区,狂轰滥炸,救护队房屋也被炸毁,全队正拟西撒时,适逢我方空军战士苑金函在对敌空战中不幸机坠人伤,降落在罗店附近。苏克己闻讯,亲率队员把苑救回,经急救手术后。立即护送出镇,行至罗店汽车站时,遇日军哨兵,急将苑金函掩藏在猪圈中,苑得以死里逃生,而苏克已与队员数人则被俘。日军凶狠地逼苏做向导,并要侮辱女护士。苏克己大节不屈,正气凛然,忿怒地拿起救护包猛击日军,被日军枪杀,遗体被碎尸为6段,血肉狼藉,惨不忍睹。队员谢惠贤(女)、刘中武、陈秀芳(女)同时遭惨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抗战胜利后,在罗店烈士殉难地,建立红十字总会第一救护队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碑塔正面镶嵌烈士瓷像,周围镌刻碑文,碑文诔言中有“恤伤遇难,慷慨成仁,沸腾热血,惨烈绝伦……河山不改,姓字常新”等辞句,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苏克己为革命烈士。</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饶家驹(1878~1946),字轶才,生于法国洛林地区。父亲是著名工程师,母亲为美国籍。民国2年(1913年)来华传教,曾在圣心堂管理外侨教徒,并担任法国驻沪陆海军与公共租界“万国商团”随军神父(具中校军衔)、上海天主教所办各外侨子弟学校童子军指导员。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各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在一二八淞沪战争时饶曾担任“华洋义赈会”会长,出入战区救护伤兵难民。抗日战争期间,饶家驹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数十万人,贡献卓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抗战14年,先烈血染山河。岁月,可流逝,历史,永不忘!多少苦与难,在乱世中沦落,多少血与泪,在硝烟中弥漫。硝烟远去,国殇难忘,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华夏子孙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