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2/7 苏博讲座余波袅袅</p><p> 昨天下午赶去苏博听讲座,是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的副研究员唐锦琼讲的《湖山之间— 木渎古城的主要发现和认识》。</p><p> 讲座很简单,作为木渎古城的联合考古队领队,70后的唐锦琼罗列了一下考古过程和发现,最后根掘发掘情況有了一些总结(图五),四十分钟就結束了讲座。</p><p> 波折出現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我們的学友蜻蜓火药味十足的问題,令本來有点口吃的唐研究员更加结巴,而激怒中的蜻蜓更是毫不客气地继续咄咄逼人⋯⋯</p><p> 矛盾的焦点當然是在蜻蜓坚信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的阖闾大城就是我們現在脚下的这个城,而考古学家们竟然说木渎古城是一座都邑性质的大型社区,这是蜻蜓们不能容忍的!</p><p> 我个人觉得唐研究员讲述还是很客观的,发现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蜻蜓竟然要对方去读了《越绝书》再來講史。我覺得有点过分了!⋯⋯</p><p> 以为说过也过了,沒想到余波不断,今天一天,小舟群的话题都是吳大城。蜻蜓还在激动中,我觉得她太偏执了,给她泼了点冷水,不知道她有沒有生气。</p><p> 倒是让我翻出各種观点重新读了读,苏州博物館原副館长、考古专家钱公麟先生的文章,市地方志办公室陈其弟主任的文章,老专家张維明老師的文章,还有南京大學张學鋒教授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徐良高先生的文章。</p><p> 陈其弟主任认为,吴国在梅里为都的时间,也许到诸樊为止,至迟到吴王僚。如果是前者,那么从诸樊东迁到阖闾命伍子胥造新都阖闾大城的“过渡时期”的吴国都城,很有可能就是木渎灵岩山附近的城址所在地。</p><p> 张维明老师提出了吴都是「吴大城——姑苏台——吴故都」两城一台的总体格局。</p><p> 我感觉还是再次傾向了钱先生的观点(图6)⋯⋯</p><p> 有点头昏脑胀,先放下,明天理一理思路再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