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路 创业出财富

微笑向阳

在我们二甲镇有许多的农民企业家,真希望深入了解,写写他们那些充满正能量的创业故事。12月7日,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在二甲摄影协会会长徐锦洪、副会长纪志林的积极组织下,我们摄影协会成员首先走进了南通哈谷农业生态园,对该园的发展进行了实地采访。<br> 南通哈谷农业生态园在335省道二甲镇余北片坨墩村地段的路北。作为坨墩村人、摄影协会成员,我和我爱人积极主动尽地主之易,通过好友与南通哈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总王华新进行了联系。<br> 王华新,东社镇东平村人,42岁,世代农民出身。他中等个子,黑红的皮肤,有着一双灵动而闪亮的大眼睛。他热情好客,勤劳朴实。<br>  <br> 农民企业家王华新给大家介绍无花果干的制作 在宽畅的办公室,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奖状展示橱。橱内有江苏名牌事业促进会、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江苏省绿色环保型企业”,有“江苏省质量兴誉AAAAA”,有“江苏省城信创业品牌企业”等,还有一个格子摆放着厚厚一叠红色荣誉证书。 王华新老总给大家介绍生态园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发展规划 <br> 大家与王总聚谈,了解哈谷农业的发展历程。早在1999年,19岁的王华新与爱人在南京江宁区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做得很红火,收益可观。2003年在江宁一个高档小区买了一幢恒温、恒湿,带地暖的住房,生活条件相当不错。2008年,生意进入低谷期,他转变经营方向,花了近一千万买了300多平方米的商铺。本想出租后能赚一笔,由于无人租用,商铺闲置,每月要出几拾万银行利息。把做12年生意所赚的全部积蓄垫上之后再无能力还贷款,银行迫卖了他的商铺还不够冲抵贷款,他不得不将南京的住房也卖了。此时的他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br> 2013年,回到家的王华新绝地逢生路,头脑灵活的他具体了解“林业经济”政策,发现了农民的发展机遇。他毅然投资400万,流转了坨墩村300多亩土地,他想通过栽培无花果树和大棚蔬菜的种植重新振新农家经济。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因为经验不足,投资的400万,几年后亏了270万。<br> 面对失败,面对困难,王华新不友心、不气馁,他不断探索、不断请教、不断总结。他发现以前的操作不规范,考虑问题很不周到。大农业也要注重许许多多的小细节。一颗螺丝、一根钢,其造型不同、质量好差都有说法。他说:螺丝用得不当会掉落,一个天沟钢皮折边不同,其抗压能力就大不一样。原来那种折边是平行的,一插就破,一拔就断。现在用的是有棱角的,就牢固多了,抗压能力也大得多。一开始,没有经验,包给别人造棚,如果自己买材料做的话可省100万。<br> <br>  <br> 失败是成功之母。王华新有了丰富的“大农经济”发展经验,企业越做越大,产业越做越精。现在,单余北片就有土地流转面积2600多亩,海门的兴福村有500多亩,还有那边的头桥、二桥两个地方加起来有1700多亩。天天有人干活,用工量很大。最近,农粮局要来生态园验收无花果树,他们正抓紧时间请人将树木刷白,清除田间杂草。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王华新的朋友遍布全国。通过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他接收了大量的外界信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创新意识不断加强。他兴致勃勃的向我们介绍:有一种智能大棚,室内恒温,用防草布铺地,看不到地上的泥土。他准备明年在北潭村流转80亩土地做智能大棚,栽培无花果树。用电动轨道,人工采摘后从轨道上直接输送出来。因为时间差,智能大棚里收获的无花果价格比露天自然成熟的价格要高很多。另外王华新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山东老板搞无土栽培的农产业,他说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想作进一步考察也朝这个方向发展。<br> 听了王华新的介绍,作为我个人,我非常佩服王总,佩服他不服输、不认命百折不挠,佩服他敢于吃苦,勇于实践。他的身上既有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农民本色同时也散发着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现代农业科技气息。<br>  摄影爱好者们都被王华新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大家都深深的感到,那些带光环的证书是多少的来之不易,是多么的宝贵。大家纷纷走出室外,有走向果园,有走进大棚,有站在桥上,举起手中相机对准园中的无花果树、树林里的散养鸡、脆绿的竹子、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柳树,深棕色的树廊,拍下了一副副精美的照片。摄影高手,摄影协会会长徐锦洪站在桥上“咔咔咔”摄下了一副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