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我们相约在腾冲(和顺篇)

nana

<h1>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天之名“和顺”。</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b>艾思奇墓</b></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艾思奇故居</i></b></h1> <h1>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br>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h1> <h1>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br>  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熊庆来题写的“明智泉源”</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胡适题写的“和顺图书馆”</i></b></h1> <h1>  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h1><h1>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h1><p><br></p> <h1> 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br>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桥拱圆润如月,黄昏形如剪影,自是一番风景</h1> <h1> 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清晨,湖面会有热气冉冉升起。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br>  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为和顺侨乡一胜景。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和顺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h1> <h1>  顺着湖边漫步,夕阳西下,碧水蓝天,青山黛瓦,晚霞映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和顺湿地</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b>小导游请我们吃和顺特产“松花糕”。是真正的用松树的花粉加工做成的点心。</b></i></h1> <h1>  清晨,阳光照亮大地,万物复苏,和顺的大街小巷又是一番美景。</h1> <h1>  在和顺要住下慢慢的生活,慢慢的闲逛,倾听她的故事,体会她的古韵。我们只是当了一回游客,来去匆匆,只看见她迎着我们的美景,少有去体会她的韵味。住了两天,离开和顺,大家依依不舍地在客栈前留影。</h1> <h1>  和顺还会再来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