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季一风景,一校一文化。在这寒意浓浓、冬阳如诗的日子里,为了拓展视野,学习新观念和新思想,12月8日上午,广州市陈志辉名校长工作室、邝伟东名校长工作室、巢秀珍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一行26人走进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开启了重庆访学第二站的学习之旅。</span></p> 参观校园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首先,学校领导陈副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陈副校长一边带领我们参观学校,一边向我们讲述谢家湾小学的“昨天”和“今天”。从陈副校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该校的办学理念的由来,主题文化如何落地,行为文化如何生根……我们了解到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正是源于“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文化正是基于阎肃老先生的《红梅赞》中的“红梅精神”。</p><p><br></p> <p> 走进谢家湾小学老校区,“六年影响一生”六个大字吸引了我们,而这六个字在校园里处处可见。</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谢家湾小学在“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提出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和“天天快乐,健康飞翔”的行为文化。这是理念和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让红梅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p><p><br></p> <p> 从校门进入的楼门两侧墙上,集中凝练了谢家湾小学的学校文化,或上或下,或大或小,或显或隐,或黄或红,朵朵红梅融化其中。拾阶而上,每一次抬头,你都能感受到“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给予你的光鲜和力量;只要你抬头,或对,或侧,或顶,是灿烂绽放的红梅,在迎,在笑,在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几乎每一面墙壁上都有红梅,绽放的红梅。甚至,窄小的门牌上、小小心螺钉扣上,甚至会议室的椅背上,都有红梅在开放。</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参观完老校区后,大家又前往新校区重庆谢家湾小学。和老校区相比,这里的校园环境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建筑风格略有差异。</span></p> <p> 我们依次参观了学校的专用室、教室、操场、餐厅、报告厅等,颇受关注的校园一景是失物招领处:一个牌子,两排桌子,几个挂有衣服的架子。据介绍,这里没有老师管,学生自主打理,领东西也不用登记。学校的教室是开放式的,课桌没有成排成列,而是几个弧形桌,一桌六个孩子,面对面地坐。</p> <p> 在谢家湾小学,你会觉得这里的孩子特别阳光大气、自信开朗。走在操场上,学生会十分热心地做起向导指引,其他路过学生也会很热情和我们打招呼,“老师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在谢家湾小学,你听不到上下课铃声,没有传统的广播体操,上课的孩子可以自由出入。原来的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整合成了语文漫道、数学乐园、英语交流、体育等。</p><p> </p> <p> 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精细的教育教学管理、综合课程的实施、无铃声校园、长短课时安排、学生图书室阅览室自主管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引发了大家的思考。</p> 专题讲座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参观结束后大家移步会议室,严助理为我们做了名为《六年影响一生——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主题讲座。其中,他指出:</span>谢家湾小学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在刘希娅校长“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引领下,创新地实施了“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主题学校文化。学校通过课程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小梅花”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涵盖小学全部学科全部年级的《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调整作息时间,系统地优化了师生校园生活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和谐、个性化地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家听得认真、记得仔细。</span></p> <p> 讲座的最后,陈志辉校长、邝伟东校长分别与严助理进行了交流。陈校长和邝校长一致表示:本<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次走访学习收获颇丰,谢家湾小学成功的教育经验加深了我们对学校理念、班级管理、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理解,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span></p> 合影留恋 <p>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路漫漫,任重道远。至此,谢家湾小学的访学之旅圆满结束。此次学习,让我们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学习中找差距,在思索中见成长,在实践中明得失,我们一路前行。</span></p> <p>编辑:广州市陈志辉名校长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