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几日看欧洲之-风景篇

海萍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清晨,吃过西式早餐,一行七人离开米兰,前往法国南部城市尼斯。顺道游览地中海海湾的小国家摩纳哥。 听说,尼斯是一座古老的海滨城市,我便在心里热烈的期盼着能马上见到它,享受阳光拥抱下的金色海滩。至于摩纳哥,心里一片茫然,暗自嘀咕,世界第二小国家,很富有!富有的表现形式不就是富丽堂皇吗!几天来,我已见识过许多富丽堂皇。再见,不过是脑海里多个数字罢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法国不久,汽车驶入蜿蜒的延山公路。在高耸的公路下面,出现了一条蔚蓝色大海。她像一个柔美的少女,安逸地缠绕在山的臂弯、随着曲折的山势流转。从来没见过如此蔚蓝的大海。她柔美的身躯变化多姿,时而纤细,时而丰满,时而婀娜,时而舒展。转过弯不见了。我顿时被她迷住了。屏住气、伸长脖子,等待她的再次出现。她真像一个调皮的少女,舞动着蓝色的裙摆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又一下子跑到很远,这不,一眨眼,她又不见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天蓝的像天堂,海比天更蓝。平静的海面上不时有点点白帆扬动,似乎跟这海在赛着调皮。山是青色的,放眼望去,半山腰上凹进去的公路,犹如一条凹刻的长线,与海岸线一路呼应着向东延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么美的海,我真不希望到达目的地。就在我又欢喜又担忧的时候,汽车捌了一个大弯,驶入一段下坡。在半山坡,司机停住了车子,“摩纳哥到了,前面是观景台”。拿起相机我便往车下跳,目光却不敢离开海面。等我跑到观景平台,被眼前的景致怔住了。平静的海湾上一座精巧的城市跃然眼前。它就像蔚蓝大海怀抱中的一个精灵,精致、高贵、美艳、炫丽。</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它惊艳到我了。这就是阿尔卑斯山与地中海蔚蓝海岸缔造出的富丽堂皇,天下独一。站在观景台上,我闻到了阳光、山与海的味道。</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愿望,在这里被每一位摩纳哥公民奢华的实现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b></h1><p><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自从开始识字,我就认识了“绿”字。然而,几十年后我才用眼睛辨别了真正的绿。</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那铺洒在山川大地上的,是一块块的翠绿点缀着的墨绿,一块块的墨绿映衬着的翠绿。</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从瑞士因特拉肯去琉森的观光列车上,座位形同虚设。左边右边,右边左边;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内存满了,脑存也满了。可绿色一直在延续。只能声声惋惜。还好,从此我认识了真正的绿。</b></h1> <p><b style="font-size: 22px;">  傍晚时分,我们下榻在瑞士小镇施坦斯。施坦斯是阿尔卑斯山脚下一个面积11平方公里的小镇。放下行李,顾不得吃饭,迫切的奔往一里外的山脚下。那里是成片的田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时,太阳快要落山,青翠的阿尔卑斯山在夕照黄昏下泛着淡金色的光。山脚下,嫩绿的草丛里,星罗棋布的点缀着几处尖顶木屋。屋瓦是巧克力色;墙壁被漆成奶油色,远远看去,一副简单的乡村水彩画。这里比起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实在显得过于简朴。正是这份简朴;这份宁静,仿佛一下子涤净了心中的浊气,什么都不去想,沉浸在这份美妙的宁静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走在狭窄的田梗上,四周被绿色包围着。翠绿的草地娇嫩的欲滴出水来,草地被修理的齐齐整整的一般高,又像是经过精心摘除,没有一根杂草。屋前有一棵大伞盖似的老树,还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玉米地。花丛、栅栏也被鼓捣的整洁、美观。一切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又非常的和谐自然。能把农活做的如此精致;把生活过的如此情调,也只有欧洲人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娇嫩的草地,寂静的田园,我不敢再深入的走下去。来之前,导游早有提醒,这里属于私人领地。可脚步还是不听使唤的继续朝前走。在我快要靠近小屋时,听到了一阵锯木声。突然,声音停了,从栅栏后走出来一位满脸胡须的男子,他看着我犹豫了一下,又友善的朝我笑笑。我立刻报以更友善的微笑。我想他们一定不愿意被游人打扰。收住脚步,不舍的离开。</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夜念念不忘。想着在早晨离开之前,一定要再去看看。朝阳下的那片田园一定更具魅力。天刚亮,就赶忙爬起。昨夜好像下过雨,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蓝天纯净的像被水洗过,一条云彩斜挂在山腰;晨曦打在屋顶,显出浓郁的深褐色;照在墙上,泛出光亮的乳白;透过古树投在草地上,印上去一个婀娜的倒影,洒上羞涩的光。这就是大自然回馈给热爱它的人们最美的田园。深吸一口气,一寸一寸看过去。</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早有一个人影在远处的山脚下晃动。一会儿蹲下去一会儿又站起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老申。他才是个不折不扣的摄影师!没多久,其他几位朋友也结伴而来。在田梗上摆起各种pose,左一张,右一张的拍起照来,全然忘记还要去下一个目的地。是啊!这景致实在太美,美的让人一见钟情。那里舍得离开,就是再呆上一百年也不够。</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从瑞士到德国,大约四个小时车程。想着路途遥远,不如用睡觉来打发时间。</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出了施坦斯,就像打开了电脑桌面。蓝天白云下的阿尔卑斯山在碧绿的草坡前方横亘着。那里都有蓝天白云,可这里的蓝天白云似乎更隆重一些。白云显得很有份量,像从苏黎世湖里刚刚捞出来。白云不是往天边飘去,而是带着水盈盈的微笑,缓缓的往山下走来。停在山顶;落在山腰;挂在树隙。它不是来做客的,仿佛就是这里的主人,用它恬淡的纯净陪伴着这里的大山。</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路上不见一辆车子。人,更是稀有动物。一切都是安静的,这静美感染了车内的人,兴奋的气氛戛然而止,屏声静气,再没人发出半点声响。</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山从眼中一点点地变小。眼前,又出现了广阔的绿茵。那绿茵绵延不绝,一直从平地向坡那边展去。绿茵与树林相间,在绿茵的深处,之字型小路的尽头,是一处处没有围栏的小屋。也有的小屋直接被绿茵包围着,看不到路。屋前屋后的花丛被修葺的整整齐齐,很有艺术感。傍晚归来,主人带着疲惫的步伐穿过这片绿茵,一步步走近自己的小屋,我想,一切疲惫和烦恼都会被这碧绿的草地化解的烟消云散。多么安静惬意的居所,修身养性的田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沿途由绿、蓝、白组成的四百公里巨型画卷,不间断的铺展在道路两侧。这蓝、绿、白无不显得干净纯粹,纯粹的除了用“美”来赞叹,再也找不出其它字眼儿。到处都是美景,处处都有惊喜,真不舍得眨眼。朋友说:这土地除了路没有一处是裸露的,走近她,就像是含羞少女披着轻纱浅笑着张开怀抱迎接你,而你不能有一丝邪念,生怕亵渎了她。</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真想一直这么走下去……一直走下去……没有时间、没有终点,我想天堂之美,不过如此吧,从瑞士到德国,一路美景,一路欢歌,我来过,我记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