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八国联军营盘(一)

王顺利 13930345

<p>  八国联军军营系英、法、美、德、意、日、俄、奥等八个帝国主义列强1900年入侵山海关后,根据1901年9月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山海关的南部沿海一带驻扎军队,先后有七个国家的驻军,建立了长期霸占的六国营盘。始建于1902年,八国列强中修建军营的有英、法、德、意、日五国、俄国因驻扎时间较短,未建正式营房。印度属英国的殖民地国,也参与了入侵,修建了军营,当地称为“英下帮”。除以上八个帝国主义列强之外,还有荷、比、西三国与清政府签订条约。比利时由于驻军时间短,于1919年撤走,营址为意大利驻军所占。</p><p><br></p><p><br></p><p> 下边的照片是我夏天的时候拍的,还有前几天拍的。六国饭店:六国饭店,地处铁道南工人街,系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接待站,始建于1902年,建筑为一幢丁字形两层楼房,一楼西半部为客房,东半部为餐厅,二楼设舞厅、仓库等。内部全部为木结构,外为青砖垒砌,上为人字架梁。东西长61.4米,南北宽11.9米。前有廊,后楼南北长16.5米,东西宽6.9米,西有走廊。楼后另五间房,东西长19.3米,南北宽7.7米,前为走廊,原为经理办公室及宿舍,楼的东南角另有楼房一座,原系经理家属住宅,另在楼的东面建有冷库已拆除。现有建筑物保存完整。这座当时的“六国饭店”在《临榆县志》的附图上,也有“饭店”的标志,旁为“扶轮学校”,现为铁路小学。</p><p><br></p> <p>英国营盘:建在老龙头下的宁海城内外,总占地面积为3公顷,有建筑物十幢,均为单层,多数建筑物为砖墙、红瓦顶、百叶窗。此营盘在六国营盘中占地最广,除宁海城全部外,并合并了西到石河口一带的原德国和印度营盘(北海神庙为印度营盘)当地群众称之为:英国下帮,常驻人员四至五百人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撤走。这座营盘,不断扩张,占地南至海岸,北至马头庄,东到老龙头下的宁海城,西至石河口。经实地考察,老龙头上现仍有“英国地界”桩,残碣块等实物。</p> <p>法国营盘:位于小湾村北,总占地面积5.1公顷。营盘中原有建筑物保存较好,有指挥室、士兵房、军械库、禁闭室等,共十八幢。西南角另有军官家属楼,在前面的一座建筑上刻有“1904”字样,系建筑年代。营内建筑物多数为青砖绿瓦顶,少数为红绿瓦顶,前后出廊。营房外西北角原名“小营盘”内,设有法驻军高级军官住宅,早已毁坏,法营常驻人数在五百人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撤走。</p><p>据当地老年人讲,此营盘即晚清叶志超的营盘。营盘东北原有一座水雷 营,为各长50米的方形土城,现已坍毁为农田。叶志超在那里办了一所随军讲武堂。民国初年的王士珍、田中玉、鲍贵卿、卢永祥等军阀,都出自这所学堂。营盘西北角原有一座小营盘,为叶志超的驻地。遗址已荡然无存。向西靠潮河有一座孤山(当地人称小石山,已采平)曾辟为叶的花园。</p> <p>日本营盘:位于山海关城南,肖庄村南4华里外,当地群众称为四炮台。总占地面积2.4公顷。“四炮台”原系清代后期为加强海防而建筑的第四座炮台。做为日本营盘,开始于1902年。“九一八”事变前,常驻人数在百十人上下,直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才撤出。营盘中原有将军楼、军官楼、士兵楼、警卫楼、库房、马厩等建筑,此外还有水泥浇注的水牢,旱牢各一座,还有高出地面的地道,砖石砌拱(未挖通,不知通向何处)。营内建筑物大部分拆毁,现仅存“将军楼”一座(两层楼),南北长15.15米,东西宽9.76米,原系日军少将住所。为典型的日式建筑。“旱牢”保存完整,“水牢”已填平,结构完好,1980年曾开过一次,污水尚存,还有人骨在内。在马厩遗址中,发现铺地墓碑一方,上刻“故陆军步兵少佐”“从五勋四”字样,碑长2尺余,宽1.8尺。营房四角,原各有炮台一座,现仅存西南角一座,系三合土结构,外围砖石全无,南北长6米,东西宽6米,高2.5米的夯土台,整个营盘占地共约二百余亩。</p><p>1933年,这里曾是日军侵占山海关,榆关事变的指挥部,之后又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场所。</p> <p>俄国营盘:据当地老人回忆,并参阅了《临榆县志》附图记载:俄国营盘有两处,一在桥梁厂南,赵亭子村西的“绥远城”北侧:一在东罗城东南原飞机场附近。由于俄国驻扎时间较短,未建正式营房,因而遗址已难寻找。</p><p>此外,原有比利时营盘,由于驻扎时间较短,于1919年撤走,营地为意大利所占。</p><p>八国联军军营旧址按其建筑本身讲,具有欧州各国的建筑风格,在山海关区地区实属不可多得。而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向世人昭示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落后就会挨打”。这些有形的建筑实物,记录着清王朝的丧权辱国、腐败无能。还有几处没去拍,我以后有机会去拍,分享给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