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慈父严母

九月菊967289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宁静构成了一天,在夜晚的宁静中休养生息才有白天的活力生机,一年在四季的交替中生活才充满了五彩斑斓,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无不渗透这一辩证规律,遵循它生活才和谐共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中国式的家庭大多是“慈母严父”,而我们家则不然。这大概与父母从小所处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母亲兄妹一共12个,在这样的大家庭里生活必然是要有严格的家风,否则很难安宁。外公的严外婆的慈造就了传统的好生态家庭,母亲自然深受影响。父亲家里孩子少,从小乖巧,成年了在外当工人,因此,管理陪伴我们的责任就由母亲来完成,父亲对我们的影响相对要小模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对我们兄妹的要求非常严厉,在我们家里规矩真是个多,方方面面,稍有违反小则瞅一眼,大则笤帚把伺候,我家的笤帚把早早就最后一节松散了,这都是母亲的功夫,我们兄妹的“配合”导致。小时候,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亲交吃交,王法不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拿吃饭说道。开饭前,必须判断是否有上厕所的意念,赶紧解决,吃饭中途如去回来就别想端碗了。饭熟了,妈妈掌勺,防止我们捞稠得。我们兄妹四人各拿自己的碗一边按顺序等,不可拥挤,不能敲筷子、拍碗。照例先给哥哥盛,他饭量大,次之姐姐,尔后我,最后妹妹,碗里的越来越少。夹菜时教育我们照应着来,不可喜欢就随意,经常看谁还没有吃,谓之:“照前合后”。吃完饭的碗要干干净净不能有残留,尤其吃饺子时,蘸的料汁要刚好完。筷子要对称平放在碗中央,最后一个吃完的要把碗筷码成一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晨起床后,除非感冒否则不能上炕靠铺盖,保持一天的形状,只能在炕畔上坐。晚上上炕前,门背后有一个带木把的衣服刷,一边是缝好的整齐碎布条,尺把长。我们站在院子里,妈妈挨个甩开刷去我们身上的尘土,刷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在身上,怕得我一动也不敢动,胆战心惊地等着下一甩,否则就抽在了手上,疼死了!终于,妈妈说:“腾开”!可以进门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在路上,尤其下雨后,尽量绕开积水涡,那时都是布鞋,如果泥浆沾满了鞋面,有你的好结果了!我记得夏季的一天傍晚快黑了,好像要下雨的样子,我不知怎么跑丢了一只鞋。妈妈的脸比外面的天空还要黑,可把我一顿好揍,让我出去找,哪里能找到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指派我们干活,必须一喊就到,动作要快。我打小比姐姐干活要差许多,妈妈总是说我干活“没诀窍”,说我斯文,“吃了文秀才的屎”,为此常说教我,我很苦恼。有些时候我是故意“糊涂”,跑得越快,做得越多,家里的活永远干不完!明明姐姐比我大,我怎能比过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0年代普遍缺吃少穿,生活拮据。妈妈的记性特别好,下院房子里放的枣,罐子里的红糖,稍微有减少总逃不出妈妈的眼,姐姐比我本领大,经常挨妈妈的笤帚把,杀鸡儆猴,怕得我和妹妹失魂落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一件事。那天下午是星期天,我刚刚在串门回家的路上捡了一块小手绢,兴致很高地推门蹦回,谁知一场噩梦等着我。一进门笤帚把就向我挥来,妈妈还连声说你做得好事,不容我解释。从妈妈的追问中我才知道是放在某处的饼干有人动了。姐姐振振有词的说我能装,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因为向来她有“过史”,比我胆量、智慧要高一筹,这次妈妈居然怀疑到我,对她以后也有开脱,何况我俩素有“矛盾”,也在情理之中。妹妹在旁也一口否认,她们三个一致认定就是我,我是多么冤枉啊!死的心也有了。令妈妈恼火的是说我骨头硬,死不认账,更是火上浇油。也难怪妈妈要生那么大的气,因为为了撑面子,向来客人来我家带的礼物,下次我们走亲戚还要送出去,妈妈或许心里早就饼干有主了。我清楚地记得:一包饼干就是3.3角,当时曾想:等我有能力了,一定买一包还给妈妈,但同时强调那次真得不是我,你“包公”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过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她说手绢不敢捡,要不捡起来不说话撕开一道口子,捡手绢就是捡气。我虽不相信迷信,也自认倒霉,耿耿于怀。十多年前,我们姊妹早已出嫁成家,有一次正好都在,我又旧事重提,妹妹说是她,终于证明了自己,积压在我心头几十年的疙瘩总算是解开了。回想当年,经常饥肠辘辘,饼干的诱惑力真是太大了,妹妹一定是被妈妈的“架势”吓懵了,不敢承认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一向瘦小,乖巧,做“坏事”从不在妈妈的怀疑对象里,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也就释然了。在棍棒出使的情况下,“冤假错案”什么时候都有。如果妈妈当初不是过分激动,心平气和地询问,或许妹妹也会承认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的记忆里,很少听到过妈妈对我们的夸奖,我有时怀疑妈妈为什么这样严厉的待我们。有一次去我同龄的同学家串,大娘笑着摸着我的头说:我们孩们好好地耍,不要闹意见,递给我一根玉米苞谷让我吃,我再三推脱,最后吃了。一声“我们孩”温暖的我差点眼眶湿润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相反,父亲经常不在家,10天回家一次,也是停留32个小时,重难苦力活早已等着爸爸。冬天了要去黄家沟捎碳,自行车上左右绑两袋子,天还没有亮爸爸就出发了,下午2点爸爸就又要赶下午4点的中班,我家距离县城60里。10点多吃过饭我们兄妹三就要相跟去前沟里坡上给爸爸推坡去。我们总是盼望着爸爸回家来,不是饼子就是水果糖总要给我们带点吃的。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从没有打过我,爸爸也是初具文化,有时回来还带一本《儿童时代》是正方形的杂志,可把我乐坏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课外书。20多页我翻过来折过去的看,都把里面的内容背下来了。我把里面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大家都爱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盼着爸爸回来,还因为他骑一辆红旗牌的自行车🚲,那时可是稀罕物。他一回来我们兄妹们就抢着去打谷场上学车去。当然是哥哥先会骑,姐姐会,我在一边看。哥哥轮流带着我和姐姐转几圈,不亚于坐着宝马车。有时摔倒了,自行车压在身上,即使蹭了皮,我们也不说疼,不敢告诉父母。我在8岁就学会了跨车,骑车的工龄真不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时为了一点小事,母亲总会大动干戈,为此父亲还嫌母亲过分,父亲好像成了我们的护身符,我们盼望爸爸回来的日子,偶尔还能吃一顿麻油炒的土豆丝。小时候的日子真是清苦啊,油是筷子尖蘸着滴一滴,还要躲开母亲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尤其严格。低年级时的作业都是妈妈辅导我们完成。给我们削铅笔、包书皮。做完作业把书压在炕毡底保持平展。书钱早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如果今天因为作业完成的不好挨了老师的打,万一妈妈知道了又会打我们,而且还说打得好,这样的熊孩子不打打谁。见了老师总是嘱咐让老师狠狠打我们。我小时很多时候充满了对母亲的不满,总觉得别人的妈妈好亲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我早已做了母亲,终于能体会到当年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恨铁不成钢!回想当年爸爸不在家,母亲既当爹来又当娘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姊妹出嫁成家,个个继承了父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优良家风,谨遵母亲从小的规矩,处处受到别人的好评,这都是妈妈送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用妈妈的要求来规范子女的行为,只是我采用寓教于理的方法。试想,如果没有当年母亲的狠,那有我们今天的日子。我感谢我的父母养育了我,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是古话说得好: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心爱,溺子是害子,终究患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书写父母的其他美文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9b4hsg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母亲的土地情</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lmuj9a?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母亲,我的启蒙老师</a></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