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小学英语课例研讨会纪实

Mia喵

准备工作 <p>  在巴林左旗教育局、巴林左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安排部署下,小学英语教研员提前开始了即将召开的全旗课例研讨会的准备工作。按照通知要求通知授课教师、将与会的各领导教师进行分组、完善会议流程、安排承办的学校进行相关准备等。在此要特别感谢林东六小陈晓辉校长、李志新副校长以及娄慧玲组长给与活动全方位的支持。</p> <p>  明确观察角度与展示形式,确保所有参与教师能真正学会描述与展示。</p> <p>  参会人员汇集了巴林左旗小学英语的所有骨干力量。有的领导和老师是一大早乘坐了几个小时的班车赶到会议现场,感谢大家在白雪皑皑的隆冬让左旗的教育再次沸腾。可以说从管理,实操,到指导,与小学英语教育有关的人都汇集于此,给我们这些人成为学共体提供机会和场所,目的只有一个,改变我们备课,观课,研课视角,改变教师上课的视角,我们所有人所有行为都是指向学生发展,我们要达成共识,要共同努力。</p> 以课例为依托   纵深推进学共体 <p>  为进一步推动学习共同体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各校课例研究的实效,12月8日,小学英语课例研讨会在林东六小顺利召开。</p> <p>  会议由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鹤娇老师主持。本次会议旨在推进学习共同体像纵深发展,是继学习共同体推进会、校长主任观课议课后的深层次、全方位对学共体理念下的小英课堂的研讨。值得所有小英人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并将课例研究的方法在各自学校普及应用,以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性。</p> 授课教师说课 <p>  授课教师吴艳玲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为依托,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法等方面进行说课,将各环节设计目的、倾听与串联的方式、反刍与评价的预设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让与会者能够在了解教师基本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进。</p> <p>  授课教师杨冬飞即将呈现的是一节词汇课。杨老师说学情、说课标,通过听说拼玩练演唱多方式激活课堂,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要教学策略,在游戏中进行音形义的匹配。希望学生能在互相倾听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p> <p>  与会人员认真记录说课教师讲述的内容。</p> 参与者分组议课 <p>  各小组有组织、有序进行发言。各校长与主任率先垂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为起点,以协同学习为主体,带领组内教师们研讨出最优方案。集体研讨后再逐个发言,一人记录总结并进行汇报交流。</p> 二次备课 <p>  各组整理出了基于授课教师备课内容的质疑、反思与改进措施,并分别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与教研员一同结合教师们给出的意见进行现场调整。大家提出,要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必须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不是只考虑我要教什么,而是更多关注学生要学会什么,怎么学会更轻松自在。思维的碰撞让现场气氛热烈,为了一堂好课,教师们真实交流的场面让人动容。</p> 课例展示 <p>  吴老师的拼读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字母发音规律,通过同伴或小组间的协同学习进行操练与作用。孩子们整堂课兴趣盎然。</p> <p>  教师们全部都坐在学生的身边,明确了自己要观察的学生以及观察角度,认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时间节点等观察要素。</p> 参与者分组研讨 <p>  看过课例后,六个小组再次进行研讨交流,通过对学生学习细节的描述,表达自己的发现与观点,并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改进。在各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教师们积极发言,交流斟酌,为后续的汇报展示做准备。</p> <p>  教师们在交流时紧紧围绕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观察点,进行交流描述。两位校长与四位主任分别在组内率先发言,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安全润泽的交流环境。教师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考量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让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落地生根。</p> <p>  在近一小时的交流后,各组开始动笔整理展示要点。全组集思广益,有主题,有侧重点的进行收集整理。</p> <p>  巴林左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孟主任、巴林左旗教育局王文从股长、吴玉龙主任亲临会议现场进行指导。三位领导认真聆听了教师们的汇报展示,并与教研员进行交流,直到会议结束方才离开会场。</p> 汇报展示 <p>  每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汇报。牟静欣主任、张琳琳老师、杨冬飞老师、孙泽敏老师、徐文娟老师以及金洪敏老师分别代表自己小组描述了学生是否在安全润泽的氛围下学习、课堂的哪些环节培养了孩子们哪方面的核心素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境、是否得到了解决、课堂的最后孩子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成长。六位教师的汇报展示精彩纷呈,让现场的掌声延绵不断。</p> <p>  教师们在汇报的同时也表达了大家对于学共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的几点理解。首先,教师应该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设计。其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更缺乏安全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第三,学共体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改变,也需要学生对学习态度的改变,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学共体的课堂并不是必须合作,要做到真合作,追求深度学习。</p> 反思过去 展望未来 <p>  想要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就要先尝试变成一个学生进入课堂,亲历学生的学习历程,感受学生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一天的课例研讨后,很多问题值我们反思。</p><p>1.我们的课堂中,倾听的发生仅仅局限于回答问题,教师心中对于正确答案的执念是否妨碍了孩子们思维的扩散,让学生不敢发散思维。</p><p>2.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串联是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考察,只有具备极高英语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用英语串联学生的发言。而我们的课堂中缺少这样的教师。</p><p>3. 为了追求深度学习,课堂活动的设计大多都以任务导向为主,目前的课堂是否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设置任务,失去了引导孩子深度学习的作用。</p><p>4. 教师们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备课研课,是否已经形成了常态化。</p><p> 在未来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为了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我们有以下几个努力方向。</p><p>1. 努力提升自身英语素养,继续加强课堂用语的训练,让英语课堂中的串联真实有效的发生,让师生间的交流真正开始。</p><p>2.思考如何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p><p>3.将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为自己备课的出发点。并将这一理念常态化。</p> 教研员总结 <p>  王老师在最后总结时指出,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也并非推翻了以往所有的做法,教师们应该理性看待,认真理解其内涵。教师应该妥善处理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润泽安全的课堂,备课时以学生的学为切入点,依照课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关注每个学生,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并分别从课前备课、课中授课与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指导,强调每位教师都应坚持终身学习。王老师的报告让在场的教师明确了日后努力的方向与切实可行的措施,更让本次活动完美收官。</p> <p>  古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共体下的师生更像是携手前行的伙伴,虽学习之路漫漫,师生上下而求索。相信全旗英语教育人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感召下,在多次学共体研讨推进,课例研讨纵深理解的基础上,一定会再上新台阶!</p>

教师

学习

学生

课堂

课例

学共体

备课

进行

研讨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