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学生负责“写”,教师负责“批”,师生或生生缺少针对“习作”对话。为了架起师生、生生之间针对“习作”交流的桥梁,机关小学以“多元评价”为切入点,以“作文本”为平台,开展了“习作”评价研究和探讨,多元对话的格局,在习作中逐渐凸显。</b></p> 自评+互评+师评 <p><b> 方法一:“自评+互评+师评”。自评实现自省和自我修改的目的;互评实现不同视角的评价;师评不仅评价了习作,而且指导了评价。</b></p> 多人互评 <p><b> 方法二:“多人互评”。多人评价能够实现多视角评价的目的。多人评价说明学生的作文实现了班级内较大面积的“阅读”。对写作文的同学来说,当看到多人的好评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当看到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醒。</b></p> 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 <p><b> 方法三:“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该方法中增加了家长评价。家长的加入目的不是给孩子习作上的专业指导,而是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认真写作文。(家长评价完全自愿)</b></p> <p><b> 从篇篇评价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初次接触评价时,评价的内容多集中在直观感受中,如:我觉得我的作文写得还不错,我觉得写得不好,但好在哪,不好在哪,是模糊不清的。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的互动,同学们逐渐能够针对“作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评价。如:写出了“老黄牛的爸爸”“很凶的妈妈”“写出了绿豆生长的过程”“写得很有趣,读了我想笑”“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等。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提升习作能力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何使习作中的评价更规范,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兴趣,还需要不断研究。</b></p> <p><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p> <p><b>编辑:侯爱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