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升教师游戏分享的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在读懂幼儿的基础上更好地回应、支持并推进幼儿的游戏,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11月份我园开展了“游戏分享常态课展示”教研研讨。<div><br></div><div> 小班林惠君老师游戏分享以《我会这样收拾》为案例,引导幼儿按照标识收拾玩具,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br></div> 小班梁晓莹老师游戏分享以《收拾玩具的方法》为案例,引发了小班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收拾玩具,不仅提高了整理玩具的意识,还学会了如何更快速的收拾好玩具。 中班黄丹老师游戏分享《外婆家的房子》为案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新的游戏情节。自主游戏前,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积极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为生活经验为游戏服务。<br> 中班李玲老师游戏分享《生日蛋糕》为案例,鼓励幼儿自己提前设计游戏、分享游戏、表达游戏,采取适当的方法说服同伴进行自己的游戏。我们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游戏环境,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游戏,无拘无束地开展游戏。<br> 大一班李丹老师游戏分享《会滚动的兵乓球》为案例,幼儿在游戏里发现问题——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中,让游戏更丰富、更有趣、更好玩。幼儿们在游戏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促进了幼儿思维和语言方面的发展,推进了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玩法并增强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一班邓海霞老师游戏分享《烧烤店》为案例,幼儿尝试协商、分工,教师适当的介入游戏帮助幼儿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初步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增强进一步合作的意识。<br> <p> 大二班谢梅格老师游戏分享《轮胎滑滑梯》为案例,大班孩子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当幼儿弄清问题的实质后,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问题的解决可使幼儿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幼儿求知欲望更加强烈。</p> 大二班许丽玲老师游戏分享《飞机坦克恐龙之家》为案例,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游戏之后,大家共同对游戏进行思考,提出改进的意见,从中也让幼儿习惯动脑,学习表达想法,与别人分享,并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构思,进行深入探索。 每节常态课结束后的研讨活动中,出现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老师们各抒己见,研讨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讨论结束后,主持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专业总结:一是分享内容的立足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表面到深入;二是分享组织的思路,要抓住幼儿年龄特点,从集体看效果。 游戏分享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发展,也点燃了老师们不断学习、交流的热情!老师们认真倾听记录,为下一步游戏分享的开展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