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将爱进行到底</p><p><br></p><p>作者:笛翁</p><p> </p><p>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青县有个农民,生病不能劳动,眼看就要饿死,想把老婆卖掉,只望两个人都能活下去。他老婆说:‘我走了,你怎能自理呢?而且卖我得到的钱用完之后,你仍会饿死的。不如把我留下侍奉你,使饮食医药,都有人照料收拾,或者你能恢复健康。我宁可去做娼妓。’十几年后,这农妇病重,昏迷过去又醒过来说:‘刚才恍惚之间到了阴间,阴间的官员说当娼妓的应当投胎为麻雀、鸽子,因为我念念不忘丈夫,所以还可以再托生为人。’”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说,这对夫妻有着很深的业缘。</p><p> </p><p>就生命个体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同时又与海量的众生有着业的牵连,哪怕从表面上看,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实际上T们之间的业缘却非常之深。所以,认为我们的健康、财富乃至祸福是由众多祖先决定的观点很值得怀疑,甚至是绝对错误的。而其中业缘最深的,往往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夫妻。</p><p> </p><p>就个体而言,因为无常的原因,小时候的自己,不断成长的自己就不是同一个“我”,即“我”的绝对物质实体性瞬间即逝,甚至可以说并不存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业缘),因为关系参量的相对恒常,所以更具有绝对的物质实体性。所以朱清时院士说:“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p><p> </p><p>这样,人们就是在一系列的关系结构(业缘)中,进行着自己或善或恶的行为。如果你与配偶走得最近、相处得最长久,那么,你对配偶的所作所为招致的或赏或罚果报的分量也就最重。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终得善果,主要取决于T对身边最近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説,要想从无尽的烦恼中得以解脱,必须在离你最近的人身上实施善行,而最大的善行就是——爱!这就是爱的必要性。</p><p> </p><p>观音难救世间苦。烧香拜佛,不如爱你身边的人;靠谁保佑也不如靠你身边的人保佑。上面小故事中的妻子,因为“念念不忘(爱)丈夫”而得到了小的解脱,如果将这种爱持续下去,也就是将爱进行到底,必将得到更大的解脱。</p><p><br></p><p>附:爱的基本模式</p><p><br></p><p>爱的方式有千万种。而最基本的爱的模式就是——对自己孩子的爱。它意味着甘愿成为孩子的快乐之源。当然更加成熟的爱则是两情相悦,而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所以,爱他人,可以尝试着从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开始。</p> <p>注:三个插图是笛翁曾经为女儿制作的,寓教于乐的“漫漫长路”、“五行八卦”、“大浪淘沙”等三种棋盘。其中倾注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