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是农历大雪,下午4点半左右,天色已暗。</p><p>五原路的西头与武康路交汇。正西是武康路106弄,50年代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新建家属院。</p><p>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的,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p><p>下午约在武康路212号五栋花园小二层洋房。据说以前是化工厂老板的宅子,退还给二个儿子,全部出租。</p><p>谈完后查导航,步行去乌鲁木齐中路55号,发现武康路212号的对面就是巴金先生的故居,正合吾意,继续寻找儿时的记忆……</p> <p>老上海门牌号的排序是,东西向的马路,由东向西排序,路南是单号,路北是双号;南北向的,由南向北排序,路东是单号,路西是双号。</p><p>为什么会晓得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伙伴们出行全靠走,哪怕是去长风公园翻墙进入玩耍,去中山南路之外的乡村河浜捞鱼虫,抑或去南京西路航模店、去九江路、福州路买半导体元器件,都靠两条腿走。</p><p>上世纪80年代刚到大首都时犯晕,木樨地、三里河、马神庙、公主坟、沙窝、六里桥⋯说的都是一个小地区,如同上海说徐家汇、江湾五角场,实则很大!</p> <p>巴金先生故居,导航显示停止参观。</p> <p>武康路、湖南路西南角,开普敦公寓,80年前的房子。</p> <p>国富门公寓</p> <p>实际上两栋建筑连成一体了,全景拍,有点变形了。</p> <p>274号才是真正的目标</p> <p>前文说到,五原路191号的房主是郑洞国。没错!这里是正宅,所以挂故居牌,191号是偏房,只能写在房本上,郑家后人也去认过门。</p> <p>内有三个门牌号,没有弄号,非常少见。铁将军把门,无法进入实拍274号,楼型是同样的。</p><p>小时候走过无数次,却不知武康路还有一座郑宅,看来,历史总有复原的时候。</p> <p>文革前的曹荻秋市长家。</p><p>同学相约又走了一次,补拍一些照片和回忆。</p> <p>这个弄堂很长,一直通到兴国路。</p> <p>武康路280弄16号,汇成武康公寓,内有二栋小楼。王范和小女儿。1958年至1962年,原华东公安部副部长、新宪法后上海首任检察长王范全家在此居住。 </p> <p>小时候叫淮二小学,现在改回从前的校名。</p><p>小学时有一年暑假,代表曹永小学队去淮二小学礼堂,在武康路上的,与其他小学队比赛乒乓球,全军覆没。结束后,沿着武康路走回家,晚上9点后没什么人了,茂密的梧桐树下路灯显得昏暗,一个人越走越害怕,小跑起来,过了复兴西路、到永福路上,感觉路灯亮了很多,其实是离家近了。</p> <p>武康路也成了网红路,寒冬时节,后浪依然在奔跑。</p><p>咖啡比其他地方贵,拿铁48元,美式45元,且杯小,那也得喝,欣赏冬日下的街景。</p> <p>湖南𡋾墅,市委小招待所。</p><p>小时候听大人说,贺子珍在此居住。</p> <p>湖南路100弄,也是50年代市委市政府新建家属楼。</p><p>1949年后,新政权建立,部门多,干部多,孩子多,附近盖了不少类似的家属院,四层或五层,无电梯,煤卫齐全,统一风格:方盒子。如五原路50弄、永福路86弄、高安路50弄、武康路106弄,等等。</p><p>五原中学73届最出名的孩子王就出自这里,80年代小弟大学毕业分到国家海洋局上海计算机中心,与他成为同事。有一次回沪探亲,可能是小弟告诉他了,他专门骑自行车到五原路191号门口,与他聊了几句,还是中学时代的那股神气劲儿!他的大名叫Y- Xiao-P,五原中学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他考入复旦大学,后来成为软件工程师。</p> <p>5点多,已是掌灯时分。记忆中的弄堂很深,中学同学小伦的家在里面。</p> <p>弄堂口19号二楼,中学英语许老师在此住过。</p> <p>一直是警备区军产</p> <p>8号。突然想起小伦也在上海,赶紧联络。经小伦确认,8号是他家在此弄最后住的一栋房子。原来是警卫员、公务员住的,小伦爸调任某集团军政委后,重新装修部分房间,小伦家搬入;小伦爸离休回沪全家住8号;80年代初落实私房政策,警备区离休老同志统一集中到天山路的干休所居住,三栋小楼退还地方了。8号由文革前上海市市长曹荻秋的夫人居住。</p><p>正在东张西望,讲国语的漂亮女孩出现了,也许穿着得体,她主动搭讪,这里以前住过警备区司令、政委。她说,才来上海一年多,听说的。</p> <p>8号转进去,对了,这才是记忆中的两栋小楼!4、6、8号并排坐北向南。</p> <p>4号,50年前,小伦爸任警备区副政委,全家住这。小伙伴们白天趁大人不在家时取出将校呢礼服,跑到五原路191号花园、三楼大阳台拍照,很神气!黑白老照片涉及少年隐私,就不放出来了吧。</p><p>小华说,在小伦家玩过小口径步枪,小伦送了一颗未用过的子弹,铅弹头未上漆的那种。</p> <p>6号,50年前是警备区胡副司令家。</p><p>问女孩,是否经常举办讲座?是的。她说在6号的公司上班,老板是大学的,还带研究生。4号也租给一家公司办公。好幽静!酒香不怕巷子深!</p> <p>8号对面是3号,市发改委培训中心。</p><p>原本是八五医院培训室的大门。小白同学说,某日与小平、小伦从这儿爬到八五医院的实验室。趴在窗户上,看到一些瓶瓶罐罐中装着人的肢体或脑袋,一股福尔马林的气味,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跑!</p> <p>小伦、小平说,40年前八五医院用的时候是大花园,没有这么多房子。保安是上海中年人,40年前的事?一脸茫然⋯见我们大方进出、指手画脚的,没有赶我们出来,待我们出来后把电动大门关上一半,意思非请莫入。</p> <p>出来一妇女,66届的,10岁时从杭州搬到此住到现在,她说8号现在是曹荻秋的女儿住。</p><p>小伦说,40年前住4、8号时不知是CC创始人之一的故居。</p> <p>2号小楼</p> <p>富苑原本是一个大花园的小楼</p> <p>小伦说,40年前也是警备区一位领导居住,前面一个很大的花园。</p> <p>花园的地方盖了一座新楼</p> <p>1962-1979年,赵丹先生在此居住。</p> <p>似乎不可参观</p> <p>湖南路与永福路交汇。科技情报所的大门怎么开在这了?40多年前大门开在淮海中路上的。还挂这么多牌子?</p> <p>四块牌子,一个院子,也是深改。</p> <p>40年前,上海图书馆在南京西路、人民广场附近,大学时还去查阅过资料。</p> <p>40多年前淮海中路的牛奶棚哪去了?</p><p>中学时参加区里5公里迎春长跑比赛,跑到此地,看到小弟等小学生们在呐喊加油,一时兴起,加速奔跑,到前面衡山路转弯、进入宝庆路,离终点还剩一两百米,冲刺时两腿象灌了铅一样,咬着后槽牙跑过终点线,大喘气十多分钟,有点大脑缺氧。学校体育老师说,第九名!全区上千人参加,不分年龄组一堆跑,包括区少体校的。</p><p>40年后,每年一度的上马热闹非凡!奔跑吧!后浪。</p> <p>光线不足了,想起华为手机的夜景模式。</p> <p>小时候无数次的经过,居然是80年前竣工的新式里弄,行列式分布,现代派风格,底层有小院。</p><p>久经考验的设计和施工。</p> <p>傍晚5:30左右,已是灯火阑珊。</p> <p>途经乌鲁木齐中路口的美领馆、法国领事馆,但不允许拍照。50、60年代,上海市妇联办公所在地。</p><p>乌鲁木齐中路和衡山路交叉口,衡山路1号, 40多年前是总后零五单位,小白同学爸爸在此领衔办公。小平同学姐姐在此服役,他们都来看过内部电影,那时也是一种快乐的生活。</p> <p>乌鲁木齐中路55号,目的地到了。</p> <p>41号和55号共用一个大门。问:是老房子吗?印象中以前没有这栋楼啊,年轻貌美的女服务员答:是老房子,1993年盖的。天哪!30年不到就算老房子,80年前、100年前的算老老房子?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很容易被后浪们遗忘。看来,挂文物保护的牌子是有必要的,即使租界时代的建筑,也要说明,都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组成部分。</p><p>据说41号是90年代初上海市区最高价的公寓住宅,55号是配套建筑,现在是顶级商务会所。41号和55号中间的门牌号哪儿去鸟?上海门牌号的常见现象,为什么不是按序连号呢?50多年前小脑袋里的问题,至今挥之不去。</p> <p>穿过这个长廊,就是……</p> <p>小孙女三周岁的生日庆贺在此举行,祝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长大以后,知道我来自哪里?也知道这座世界著名大都市的发展史。</p><p>故乡的老房子大都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49年新政权建立,属于满清、民国政要的统统没收,如李鸿章的园子丁香花园、原兴国宾馆等等。</p><p>1966年,伟大领袖巜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后,旧式企业家从花园洋房中统统扫地出门,经过短暂的混乱,这些房子基本上被军队使用,如水晶宫、20弄几栋小楼、五原路二座花园洋房被摩托连使用。文革后落实退还私房政策,有些可能找不到后人了。</p><p>40多年的改开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尤其是住房。青浦、浦东出现了无数栋花园别墅,几乎每家每户都变成了有产者。有产者有恒心,真心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新时代的改开继续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