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素园、江南名石苑游览记

钱塘黟客

<p>  最近我们到“竹素园”和“江南名石苑”去游览了一下,去观看了这个被清代评为“西湖·十八景”之首的“湖山春社”的风貌;还到“江南名石苑”去一睹了那块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p> <p>  “竹素园”位于杭州岳王庙西南面,它的西面就是“江南名石苑”。</p><p> 上图为岳王庙前的“碧血丹心”牌坊。</p> <p>  现在我们来到“竹素园”门前。<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它的门牌号是:北山路87-2,公交岳王庙站下车即可。)</span></p><p><br></p><p> 据景点介绍:“清雍正九年(1731年),浙督李卫创建“湖山春社”,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社旁有清泉从竹径流出,“有兰亭曲水之致”,遂辟地为园,雍正帝御书“竹素园”。“园内遍植绿竹,临水筑楼亭轩廊,陈列各式盆景和金石书画。园西为“江南名石苑”,山石参差,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绉云峰”陈列于此。”</p> <p> 其实这个地方我们是经常来的,不过我们只是把它当作进入曲院风荷公园的一个通道而已。而园内那些“精彩”的东西,反而被我们忽视掉了。所以,今天我们到这里来,就是想仔仔细细的看看,以便加深对它的了解。😂😂😂</p><p> 上图为:竹素园大门内的照壁。</p> <p>  竹素园的植物配置以竹为基调,突出幽趣,体现出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维·《竹里馆》)</span>”的意境。</p> <p>  园内引桃溪之水,用大湖石垒砌成“曲水”,以效仿古人“曲水流觞”之趣。据说这里还有一座“流觞亭”,可惜我们没有拍到,下次有机会我们再去查找。</p> <p>  跨溪小道,别具情趣。</p> <p>  小桥曲水,相得益彰。</p> <p>  古树参天</p> <p>  曲径通幽</p> <p>  竹素园内建有歇山顶重檐仿古建筑一座,它东接水月廊,西通小轩。檐间置一匾额,上书“泉景楼”三字。</p><p> <span style="font-size: 15px;">(楼檐下面,置外文牌子一块,可惜我们文化低浅,不识此文,深感遗憾!)</span></p> <p>  “泉景楼”坐北朝南,这是它正面的“样貌”。</p> <p>  “泉景楼”正面局部放大。</p><p> 檐下悬一匾额,上书:“湖山春社”四个大字,门前置抱柱草书楹联一副,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俞樾,字荫甫,自号曲院居士)</span>所书:</p><p>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p><p>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p><p> 呵呵!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西湖十八景”之首的——“湖山春社”。</p> <p>  据民国《西湖新志》载:雍正九年(1731),李公卫创湖山神庙于曲院风荷旁,奉祀湖山神及十二月花神和四个催花仙子,旋于庙侧,辟地建花神庙、竹素园”;并请文人俞曲园为春社撰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不难看出,湖山春社风貌异乎寻常、人文背景源远流长。</p> <p>  廊</p> <p>  水月廊</p> <p>  水月廊前置一石碑,上书“崇文书院旧址”字样。这里虽然早已没有学生在念书了,但在清代,它却受到过康熙皇帝的亲幸,是浙江“四大书院”之一。</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清·浙江四大书院为:敷文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和沽经精舍。)</span></p> <p>  “崇文书院旧址”筒介</p> <p>  大盆景</p> <p>  花坛</p> <p> 云墙</p> <p>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是由“竹素园”通往“名石园”的通道。</p><p>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里走过去的。不过,我觉得还是从江南名石苑的大门口开始,一路往里面写进去,比较方便一点。😂😂</p> <p>  江南名石苑位于竹素园西侧,占地0.527公顷,1993年11月建成。著名的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就陈列在这里。</p> <p>  名石苑门前的树石盆景</p> <p>  “江南名石苑”位于北山路87-3号,大门坐东面西,门前置楹联一副:</p><p> 异木珍花香馥四时招贵客;</p><p> 奇峰怪石声扬千里引嘉宾。</p> <p>  进入“名石苑”,是一小院。院子左旁和右前方各有太湖奇石一块。</p> <p>  院子右面是一排房屋,檐下置一匾额,上书“曲荷双馥”。两旁抱柱楹联与“湖山春社”那幅相同。</p> <p>  院子前方的圆洞门上赫然写作“竹素园”三个大字,咦!这不是“江南名石苑”吗?怎么又让我们回到了“竹素园”去了呢?不过这里别无它路,我们只能继续往前面走去。</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来我才想到,原来这两个园子,它们之间是路路相通的;再说这院子全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圆洞门前面那块牌子,起到提示人们:“这里是可以到竹素园去的” 这个作用。)</span></p> <p>  穿过圆洞门,发现里面的景色非常优美,让人有种“一眼难以四顾”之感。现在,让我们把它统统拍下来,和大家一起慢慢的欣赏。</p> <p>  这里有一座过路亭子,两边连着走廊,亭子上方有一匾额,上书:“拜石揖卉”四个大字。</p><p><br></p><p> “拜石”这个典故,早几年我就接触过了。它说的是:宋代书法名家·米芾<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蔡襄、苏轼、黄症坚合称“宋四家。)</span>酷爱奇石。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怪石,人们以为是神石,不敢妄动,怕招来不测。米芾知道后,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口中念道:“我想石兄已经想了二十年了,今日方得相见,真是相见恨晚啊!”</p> <p> 米芾拜石。<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张照片是在2016.9.杭州峰会期间,摄于南京玄武湖。)</span>您看,跪在左下角的那位先生,他就他米芾。 </p> <p>  院门两旁楹联上书:几树梅花数竿竹;半潭秋水一房山。<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幅楹联上有几个字,真的有点难认。😄😄)</span></p> <p> 我们穿过“拜石揖卉”亭,前面又是一个漂亮的院子,这个院子的景色实在太美了!</p> <p>  小院西面又是一道圆洞门,上方也有一匾。写着:“诸花香处”,两旁抱柱楹联: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畅日契天怀。</p> <p>  从这道院门出去,外面就是“曲院风荷”的一号门了。我们就又折返回来,继续在名石院里面游览。</p> <p>  这块石头,头这么大,脖子这么细,看上去有点慌兮兮的!😃😃😃</p> <p>  芭蕉伴红枫,绿绿加红红,真的好看啊——好看!</p> <p>  我指着这棵黄叶子的树,问我老伴:“这是什么树?” 她反转来问我:“你说这叫什么树?” 我说:“我当然知道,枫树有很多种类:黄的叫黄枫、红的叫红枫、绿的叫绿枫,这种叶瓣的叫鸡爪枫。” 这下可把我老伴笑得腰都真不起来!“哈哈哈哈!黄蜂!还要说是鸡爪疯的疯!要么你个疯子的疯!哈哈哈……”</p><p> 哈哈!人家是“虚竹幽兰生静气”,我们是“黄蜂鸡爪笑掉腰”。唉!人的层次不同,没有办法的。😂😂😂</p> <p>  好了,玩笑开好,我们继续去看风景。</p> <p>  在“拜石揖卉”东面的云墻旁边,陈列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绉云峰”。</p> <p>  绉云峰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石。它通高2.6米,狹腰处仅0.6米,</p><p><br></p><p> “绉云峰”原来陈列在植物园的时候我们是见到过的。只是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没有照机,没能把它的像貌保存下来。时间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它的样子在我们的头脑之中,早已荡然无存。这次我们要好好的多拍些照片回去,以后也好拿出来看看。</p> <p> 绉云峰“形同云立,纹比摇波。体态秀润,天趣宛然。” 两边又有大英石立峰“叠云”与修长的凝灰岩“石笋”相伴衬托,使此园更不失其偃仰亏蔽、聚散历落的风格。</p> <p> 大英石立峰 “叠云”</p> <p>  绉云峰看好了,我们再沿着这个“苑”,去绕一圈,再拍几张照片,算是把这次“竹素园”和“江南名石苑”之行来个圆满的结束。</p> <p>  通往竹素园的门</p> <p>  树荫绿草地</p> <p>  名石茶苑</p> <p>  池塘</p> <p>  留云</p> <p>  徼月</p> <p>  竹、石一景</p> <p>  斜树一景</p> <p>  名石茶苑</p> <p>  临花舫</p> <p> 名石茶苑的廊和轩</p> <p> 咸享茶室</p> <p>  廊</p> <p>  这诀石头象什么?</p> <p>  大树小桥</p> <p>  竹、桥一景</p> <p> 三秋桂子</p> <p>曲院风荷 初冬景色</p> <p>  现在我们又回到名石苑。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行程。</p> <p>朋友们再见!</p><p> 钱塘黟客 2020.12.6.</p><p>摄影:尚华</p><p> 钱塘黟客</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