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的蛇山沟砬子山

萤火虫

<p><br></p><p>蛇山沟村是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吉祥街道下辖的行政村</p><p>位于沈阳法库县与铁岭调兵山市交界处,隶属于法库县法库镇,距铁岭市区约40公里。距调兵山市区直线距离5公里。</p><p><br></p><p><br></p> <p><br></p><p>上世纪五六十年代,</p><p>这里就是辽北的旅游胜地,</p><p>村后群山环抱,</p><p>村前小溪潺潺,</p><p>风水宝地,景色美不胜数。</p><p><br></p><p><br></p> <p><br></p><p>山虽不高,自然风景不错,视野开阔,</p><p>东西的石头山很壮观,</p><p>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的好地方,</p><p>周边城市的户外运动爱好者</p><p>经常来这里进行户外登山、徒步。</p><p>村里有个民宿,接待来往的户外爱好者饮食,住宿。</p><p><br></p><p><br></p> <p><br></p><p>蛇山沟村的砬子山属于医巫闾山山系(燕山余脉),其山体形貌和植被与铁岭东部山区(长白山余脉)明显不同,具有典型的闾山山系特点。</p><p><br></p><p><br></p><p><br></p> <p><br></p><p><b>蛇山沟村名称的由来</b></p><p>蛇山沟</p><p>东连法、调交界的平顶山,</p><p>西接法库县城,</p><p>南望红土砬子,</p><p>北瞰泡子沿儿水库。</p><p>它由两条蜿蜒、狭长的山体夹成一条幽深的山沟,山体犹如两条游走的灵蛇,</p><p>故称蛇山沟。</p><p>山沟外有一村庄,称蛇山沟村。</p><p><br></p> <p><br></p><p>蛇山沟村是沈阳市法库县吉祥街道的一个自然村.</p><p>山清水秀,景色迷人,</p><p>南有鹰砬子山,奇石林立,陡峭险峻,</p><p>传说是宋金对持的古战场,</p><p>东坡参天老树遮天盖地。</p><p><br></p><p><br></p> <p><br></p><p>蛇山沟村的北山叫石景山,</p><p>山中有石佛洞,洞中有石佛。</p><p>风景奇特,站在山顶,</p><p>整个蛇山沟的远远近近尽收眼底。</p><p><br></p><p><br></p> <p><br></p><p><b>蛇山村周边景点</b></p><p><br></p><p>1.隶属于铁法能源集团的调兵山-康平铁路</p><p>自东向西从蛇山沟北侧沿湖穿过。</p><p><br></p> <p><br></p><p>2.</p><p>在蛇山沟村村外东侧一公里附近建有铁煤集团的郝家沟车站,</p><p>曾是电影《1942》外景拍摄地。</p><p><br></p><p><br></p> <p><br></p><p>郝家沟车站,投资了1000万元,建设了会让站、专列停留兼影视拍摄库房,</p><p>新增1.2公里铁路,具备开行专列和机车驾驶的条件,也初步具备了影视拍摄取景的条件。这里将是我们蒸汽机车旅游大展宏图的地方,现在正在请专家进行整体全景规划。</p><p>这里将是蒸汽机车主要旅游休闲度假高地,这里将是集主题体验式旅游、工业文化遗产延续、田园休闲度假、影视娱乐传媒、品牌塑造推广体的蒸汽机车主题公园。</p> <p><br></p><p>3.</p><p><b>蛇山沟村东北侧有灵山湖</b></p><p>—原名泡子沿水库,始建于1958年,</p><p>是一座中型水库,为法库县三大水库之一,</p><p>水库最大容量4910万立方米,库长12655米,是一座山地形水库。</p><p>水面9.41立方公里(14115亩),</p><p>灵山湖风景区自然景色十分壮观秀丽,</p><p>群山环抱、山奇水秀,如众星捧月一般:</p><p>大有群山捧一湖清水之景色;</p><p>波万顷之间,松柏长考,绿树成荫。</p><p>水深适宜,是理想的休闲垂钓场所。</p><p><br></p><p><br></p> <p><br></p><p>4</p><p>在灵山湖南岸边</p><p>有一座小小的孤山(令军山)</p><p>上面矗立一座混凝土尖塔,</p><p>为铁法矿务局(铁煤集团)千万吨纪念塔(1991年立)</p><p><br></p><p><br></p> <p><br></p><p>5</p><p>石佛洞</p><p>杨宇霆的家乡法库蛇山沟村后有山,山巅之阳有一石洞,洞中数尊石佛,有人说:其中一尊面宽耳厚很像邻葛(注杨雨霆字邻葛)。</p><p>他以为自己有神仙之缘,曾题词曰</p><p>佛之洞天,吾之乡里,唯佛与我,彼此相依。”</p><p>还请石匠雕刻一尊菩萨石像放入洞中。杨宇霆每次回家</p><p>都在村外下车,先看伯父,再看父</p><p>母,然后便登山到石佛洞中,烧香</p><p>叩拜,再去县城</p><p>直到一九四四年,杨宇霆的长子</p><p>杨春元在祭奠其父时,想起杨宇霆生</p><p>前登山参拜石佛洞之情景,篆刻一块碑</p><p>文放入洞中,并在石洞前修就了围墙,角门作为保护。碑首刻宇霆书写过的四句诗:</p><p>佛之洞天,吾之乡里,唯佛与我,彼此相依。”</p><p><br></p> <p><br></p><p>6</p><p>民国时期奉系军阀著名将领杨宇霆的家乡,杨宇霆墓就坐落于蛇山村村东口,为沈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br></p><p>蛇山沟村的历史名人:</p><p><br></p><p>杨宇霆(雨霆),</p><p>字邻葛,奉系军阀首领之一,</p><p>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p><p>历任奉军参谋长、安国军参谋总长等职务张作霖死后,杨藐视少帅张学良等行为,</p><p>东北易帜典礼当天拒不参加集体留影。</p><p>1929年1月10日晚上,在张学良的授意下</p><p>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被高纪毅、谭海率领六名卫士杀害于大帅府"老虎厅",奉天称此事件为"杨常而去"。</p><p>杨宇霆死后张学良出资按王侯标准将其葬于故乡--蛇山沟村。土改时期,杨宇霆现陵墓尚在。不过早年已改成了烈士墓,原有石人石马等已在文革期间损毁殆尽。(详见附文—解放孤树子战斗)</p><p><br></p><p><br></p><p><br></p><p><br></p> <p><br></p><p>杨宇霆陵的历史</p><p>杨宇霆陵坐落在法库东七公里的蛇山沟村东侧,占地面积十五亩,呈方型,</p><p>原是杨宇霆在一九二五年为父亲修建的陵墓。</p><p>杨宇霆于一九二九年被张学良枪杀后,张学良出资按王侯标准修建并同其父亲一起葬在了这里。</p><p>因杨家父子生前得罪了一些穷人,</p><p>土地改革时期被村贫协带领村民将其父子拖了出来。</p><p>杨家后人便把杨父子葬到了北山脚下。</p><p>一九四八年冬天在解放法库外围(孤树子村)的战斗中,我军牺牲了六十多人,由于冬天无法就地取土掩埋,便把其中四十多位烈士遗体葬进了这里,</p><p>以后便称革命烈士墓。</p><p><br></p><p><br></p><p><br></p> <p><br></p><p>杨宇霆墓园介绍,</p><p>始建于1929年</p><p>坐落于蛇山沟村村东,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5亩,四周竖有白石</p><p>桩,桩间横穿两道二寸粗的铁管相</p><p>墙外松柏成林,园内通往坟墓</p><p>的是青砖铺就的甬道,两边碧绿如茵的草坪。两侧对称分布用唐山锦石精刻的望天吼(华表),立仗着猪、马、牛、羊、鹿、驼、象等石兽和文武石人翁仲。</p><p>正门前建有上马石和三重四桶式拱桥,桥北矗立宽、高各约七米的重檐式牌楼,雕金缕银,玻璃碧瓦,伟宏状观。</p><p><br></p> <p><br></p><p>附文</p><p>解放古树子村战斗经过</p><p>法库是沈阳的北大门,三面环山,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p>一九四七年十月五日,国民党六十二师侵占了法库,这支部队隶属廖耀湘的暂编新六军,师长刘梓皋三十九岁,他个子不高,戴个眼镜,是中央军校武汉六期毕业生,此人狡猾多端,曾任六十六团团长时重创过我东野部队。</p><p><br></p><p>六十二师占领法库后,马上修筑了防御体系,分别在外围调兵山一处和慈恩寺小刘家窝堡村以及孤树子村驻守二个连和一个排,配有坦克等重型武器,互相策应,保卫法库城内国民党六十二师的安全。</p><p><br></p><p>当时我东野指挥员认为,强攻法库国民党军六十二师难度太大,会付出重大牺牲,于是决定采取围困的方法,可是前提必须拨掉法库外围这三个据点,于是决定先打孤树子再打另外二个据点,最后困法库的战略方案。</p><p>&nbsp;驻守在孤树子的国民党一个排在原伪村公所院内(就是现在孤树子供销社位置),四周架设着机枪。</p><p>&nbsp;这次战斗发生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日,那年雪很大,担任这次战斗任务的是东野二纵的一个营,这支部队奉命由东北方向开来,到达村头后天刚拂晓,营长(赵祥林)把战斗队型布置好,采取三个连分三路进攻并交替冲锋的作战方法向村公所包抄,一连在左侧(连长杨得会),二连在中路(连长胡昂),三连在右侧(连长于景方)。</p><p>我奶奶说,那年她四十二岁,我家就在孤树子村东头住,那年冬天的大地被大雪覆盖的一望无际,有一天天刚亮,她去外面抱柴禾烧火做饭,忽然看见东边一大群羊跑着蜂涌而来,前面一大群跑着跑着趴下了,后面的上来了,交替前进。</p><p>为什么说解放军在行进中像羊群,因为那时我军战士冬天都穿羊皮袄掛子,为了隐敝,都反穿着,这样羊毛和雪一个颜色。</p><p><br></p><p>&nbsp;我军刚进村,便和三个巡逻的国民党兵相遇,双方开火了,一阵乱枪之后,三个国民党兵被击毙,而我军却牺牲了十多人,伤五六人,这时奶奶吓得扔下柴禾跑回屋,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家人,我父亲当时十五岁,姑姑们都七八岁,老叔二岁,我爷爷让全家人都趴在地上,不许往窗外看。</p><p>&nbsp;枪声惊动了村公所里的国民党军,国民党军排长声嘶力竭的高喊“快快快,都各就各位"!</p><p><br></p><p><br></p> <p><br></p><p>在进攻过程中,</p><p><br></p><p>一连战士在左路包抄时遇到了一个富农大院(老刘家),战士们用房屋和粮仓做掩护向国民党军射击,把玻璃都打碎了,粮仓打起火了,这家老头在院里边哭边拍大腿,让解放军离开。 </p><p><br></p> <p><br></p><p>而二连是沿着道路向村公所推进的,这条路就是现在团岗子至孤树子的路(现在已成柏油路),二连在冲锋中遇到了坦克的阻击</p><p>二连在冲锋中遇到了坦克的阻击,也被压制不能前进,一名战士被流弹打中头部,恰好身边有一口井,他头颅的鲜血全部流进井里(后来没有人再吃这口井水了)。</p><p><br></p><p><br></p><p><br></p> <p><br></p><p>三连打的更惨,因为是开阔地,没遮挡物,全部暴露在机枪口下,</p><p>连长于景芳二十八岁,虽然当时在队伍后面指挥,但被狙击手打中了左胸。</p><p>指导员来扶他,</p><p>他只说了二个字“替我"!然后就牺牲了,这时全连战士被机枪压的抬不起头,前进受阻。</p> <p>&nbsp;</p><p> 最后,还是二连帅先冲到了机枪口下,一个战士用双手紧紧握住了机枪口往出拉,忽然一冒烟,他松手了,原来枪口已经打红了,他的手心被烫焦了,这时又冲过来一个战士往里投了二棵手榴弹,机枪不响了。</p><p><br></p><p>战士们冲进屋,见地上躺着五六具国民党军尸体,墙四周都是血。</p><p><br></p><p>村公所被端掉之后,一连封锁了法库方向路口,剩余的国民党兵都躲进了坦克,然后边还击边向慈恩寺方向逃跑了。</p><p><br></p><p>&nbsp;随着坦克声消失,枪声也停了,家家户户老百姓也都悄悄的出来张望,我父亲不顾爷爷劝说出去了,检回两挎兜子弹壳。</p><p><br></p><p>这次战斗我军牺牲了六十多人,伤四十多人,而国民党军只被消灭十多人。</p><p><br></p><p>战斗结束后,我军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有车的出车,没车出人,拆板门抬伤员,收遗体。</p><p><br></p> <p><br></p><p>到了中午,战士遗体都抬到了乱石岗上(乱石岗在孤树子村东北),</p><p>因为是冬天,无法取土掩埋烈士.</p><p>下午,一位东野首长坐车来到孤树子,他命令用五辆大马车把连长于景方和四十三位战士遗体拉往蛇山沟杨宇霆陵安葬,把战士们遗体放进了拱形陵穴。</p><p><br></p><p>当时杨宇霆陵穴很高,外面有一对大铁门,可以进进出出,但毕竟空间有限,装进四十三位烈士遗体已经满了,剩下的烈士掩埋在孤树子村西头,是这位东野首长花钱雇人掩埋的,当时埋了十几个坟堆,有的坟堆里埋着不止一具遗体。</p><p><br></p><p>对于这次战斗所负出的重大牺牲,东野首长处分了这位指挥不利的营长。</p><p><br></p><p>&nbsp; &nbsp; &nbsp;后&nbsp; 记</p><p><br></p><p>二〇一〇年前后,蛇山沟和孤树子烈士墓烈士遗骨被取出安葬在了二龙山烈士陵园,现在蛇山沟烈士墓已成空穴。</p><p><br></p><p><br></p><p>作者:王龙,男,1964,6,10出生,农民,家住法库县孟家乡孤树子村。</p> <p><br></p><p>杨宇霆陵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毁坏,</p><p>地方文物部门曾多次请示上级修缮,</p><p>鉴于陵园毁坏严重,原有文物所剩无几,己无修缮价值,所以迟迟没有动工。</p><p>而孤树子烈士墓自烈士遗骨被取出后被夷为平地,种上了庄稼。</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