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

杨婵

<p>父母的笑脸,是孩子开心的源头。</p><p><br></p><p>当你打开家门,请调整心情、保持微笑,别让劳累成为我们刺向孩子的利剑。</p> <p>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p><p><br></p><p>有人明明身处阳光当中,却只愿意看到夜晚的黑暗。</p><p><br></p><p>有人每天为了得到“六便士”都已经用尽全力,却始终朝着头顶的“月亮”去努力。</p><p><br></p><p>人生实苦。但为人父母,不管多累,请不要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母把家当成情绪“垃圾场”</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孩子就活在“垃圾堆”里</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乎上,有一种父母被称为“行走的乌云”。光听名字,就知道寓意形象。</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看到一篇文章中的一位网友讲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家里梳头时掉几根头发在水池里,妈妈能以“没有好习惯”骂她半个小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超市买东西,已经两手拎满东西的她,没有及时给妈妈推开超市的玻璃门,妈妈能一路骂回家。</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在家里做饭,妈妈便责怪她把厨房弄脏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过年的时候,和亲姨妈搂了搂肩膀,妈妈却骂她不知羞耻,把身体往人家身上贴,只是想要钱。</span></p> <p><br></p><p>有时候,她会和母亲对吵;有时候,会忍气吞声;有时候,甚至有被母亲气得想杀死她的念头。</p> <p><br></p><p>看到这里,我倒吸一口凉气。</p><p><br></p><p>看上去,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要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实际上,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情绪。</p><p><br></p><p>当父母把家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场”,孩子也就生活在“垃圾堆”里。</p><p><br></p><p>电影《春潮》中,女儿郭建波在妈妈纪明岚身边的生存环境是:</p><p><br></p><p>“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人呐!”</p><p><br></p><p>“你看我高兴了,就故意泼我冷水!”</p><p><br></p><p>“这么多人呢?还在抽烟!有毛病!”</p><p><br></p><p>“对你多好都没用,就是一点不好呢,都给你记下了,都是白眼狼!”</p><p><br></p><p>当时,有网友和朋友分享这部电影的心得时,朋友说:</p><p><br></p><p>我妈就是纪明岚的升级版!从小到大,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发脾气,但凡回到家,就像头上顶了雷,一不小心就炸了。</p><p><br></p><p>但凡有丝毫言语或肢体上的反馈,她便会要死要活,几天不吃不喝,哄好久才能平静下来。</p><p><br></p><p>前段时间,同事跟我提起她的往事,说着说着突然停下来问我,你知道我为何做事总是这么勤快,很会察言观色吗?我摇头表示不知。</p><p><br></p><p>她说,我妈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我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观察妈妈的脸色,再闻闻家里是否有“硝烟弥漫”的味道,如果妈妈面色沉重很难看,就立马不说话,赶紧放下书包帮忙干活,而且还要手脚麻利点,否则可能会导致“战事”升级。</p><p><br></p><p>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技能,参加工作后,面对上司也能应付自如。</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span></p><p><br></p><p>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言语里的否定,情绪中的暴躁,就是打落在他们身上的眼泪,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一直湿漉漉的,无法抬起头,看见天上的繁星点点。</p><p><br></p><p>父母养育子女,其实就像在照镜子。</p><p>你的行为积极,孩子眼里也有光;你的话语消极,孩子心里就是阴天。</p> <p>  </p><p><br></p><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母怎么看待生活</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孩子就怎么过一生</b></p><p><br></p><p>有一个17岁的孩子,得了抑郁症,自杀未遂,父母带她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p><p><br></p><p>孩子是这样说的:</p><p>“爸爸很早出门,很晚回家,到家已经很疲惫,洗洗就睡;妈妈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唉声叹气,话都不说。</p><p><br></p><p>哪怕节假日,也是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息,整个家就像一个疗养院,大家都是伤病员。”</p><p><br></p><p>彼时,妈妈接话:“大家都知道,当医生辛苦,回家就想休息,有时候吃饭的力气都没有。”</p><p><br></p><p>爸爸也说:“成天忙得不像人,回到家就希望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p><p><br></p><p>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心事无处诉说,同学的矛盾无人开解,学业上的压力无处安放,加上父母浑身上下的负能量......</p><p><br></p><p>心理医生说,这样的家,就像垃圾场。</p><p><br></p><p>一个心智尚不坚定,阅历不够丰富的孩子,一直被父母的唉声叹气、生活实苦裹胁着,在他的内心,又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呢?</p><p><br></p><p>没有阳光的家庭,孩子的内心,只有阴暗。</p><p><br></p><p>消极看待问题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不知道如何用成长型的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一生。</p> <p>很喜欢绘本《妈妈的红沙发》,在绘本中,小女孩和妈妈、外婆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p><p><br></p><p>有一天,一场大火将他们的家烧得精光。</p> <p>在邻居和亲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重建了新家,当大家送来吃的、用的时,原本家里受难的外婆,居然安慰起大家:“幸好我们还年轻,还能从头开始。”</p><p><br></p><p>一场如此大灾难,摧毁了他们的家,却没有烧掉他们生活的信心。</p><p><br></p><p>大火之后,妈妈更加努力工作,小姑娘也存下自己的零花,外婆则时常哼着歌做家务,一家人努力的生活。</p><p><br></p><p>终于,她们存够钱买到了漂亮的红沙发。</p> <p>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对生活的这份乐观,将会影响孩子一生。</p><p><br></p><p>父母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不是把一个个大道理,用语言的方式,灌输给孩子,也不是把孩子送去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p><p><br></p><p>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生活、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传递给孩子。</p><p><br></p><p>当你觉得,生活是一件特别苦、特别累的事,孩子便会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哪怕一直活着,也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p><p><br></p><p>当你遇到问题时,总是首先想到放弃,孩子也会习惯性地收起他善于思考的大脑,认为这是一件不可逆的事。</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孩子人生的温度。</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就是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span></p><p><br></p><p>《不抱怨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p><p><br></p><p>“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p> <p>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独臂小姑娘叶美琪,刚上小学的她,因为只有一只手,遭到了小朋友异样的眼光,孩子为此感到很难受。</p><p><br></p><p>我很欣赏妈妈的做法,妈妈在班级群发了一段话,诚恳地告诉所有家长孩子的情况,并理解其他孩子的行为,同时她说女儿只是少了一只手而已,其它都很正常,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孩子。</p> <p>妈妈的真诚和对女儿这份深深的爱感动了家长们,赢来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和叶美琪做朋友。</p><p><br></p><p>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能够影响结果的往往是人们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处理的方法。</p><p><br></p><p>幸运的是,妈妈选择了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不幸,也给孩子做了榜样。</p><p><br></p><p>教育专家孙晓云指出:</p><p><br></p><p>“当家长们希望孩子做一个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父母首先要在家庭中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要不断地给孩子带来正能量。</p><p><br></p><p>热爱生命,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父母要身体力行去做,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长辈对生命的热爱。”</p> <p>电影《幸福来敲门》给了最好的诠释。</p><p><br></p><p>《幸福来敲门》中的父亲克里斯,他每一天都体会到生活不易,推销产品被拒,商品被偷,连住的地方都没有。</p><p><br></p><p>但是,他回到家,面对儿子时,脸上总是挂着笑,给孩子讲故事,哪怕流落地铁站,也会和儿子玩玩闹闹。</p> <p>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把阳光种在孩子心里。</p> <p>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行为理论”指出:</p><p><br></p><p>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p><p><br></p><p>抱怨、沮丧,只会让生活越来越糟,情绪越来越差,以至于影响到孩子和家庭。</p><p><br></p><p>父母正面地看待生活,孩子才能感受到生活更多的善意。</p><p><br></p><p>父母积极地面对生活,孩子才能学会情绪稳定地去处理问题。</p> <p>远离黑暗,才能拥抱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