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莫道春光难觅取,韶华勃发春自来”,林甸县第一中学为适应新教材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大学科教学的新课改方向,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同时为拓宽学生思路,拓展学生视野,创新课堂模式,实现文综新突破,探索专题课新模式,保证课堂高效精准。12月4日政治、历史、语文教学融合课在成功楼举行,本次融合课活动以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深圳精神等中国精神为主题,由教师授课和课后教师评课两部分组成。</p> 杜艳杰老师授课 <p> 本次融课,杜艳杰老师围绕“中国精神”这一主题,讲授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复习课,这一节课核心-----探究高考路上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设计上,选取课程资源,对教材知识大胆整合,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局限于一节课,一个知识点,看到整体的知识体系。</p> <p> “ 可观”,课间观看相关视频, 以开放性议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确立大的高考格局。“可触”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材料,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可练”以2019年高真题为例,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的应试能力。“可悟”以抗疫精神为例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整节课体现了浓浓的政治意,文化味,家国情。</p> 万丛彬老师授课 <p> 本次融课,万丛彬老师围绕“中国精神”这一主题,讲授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一复习课,其中重点讲述深圳精神中的创新精神。</p> <p> 在正式上课前,歌曲《春天的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朝气蓬勃的年代。</p> <p> 课前导入中,结合上节政治课学习的民族精神,引导孩子们回答哪些民族精神,从而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深圳精神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 <p> 正课中,首先以高考真题分析带出本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之后从对外开放的概念,原因,内容,影响入手,其中以高考真题,模拟试题解决相关知识点,最后作业中,开放试题这种小论文,较好的结合了语文作文,从而使得历史课完美融合了政治语文学科,达到了融课的目的。</p> 耿晨旭老师授课 <p> 本节课,耿晨旭老师以“中国精神”为主题,以“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素材,以作文立意分析训练为突破口,确立了《把握时代精神 看作文命题角度》的课题。</p> <p> 本节课,耿老师引领学生将“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不同内容确立作文立意的角度。其中,很多同学都一致谈到家国情怀,青年人的责任、担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族的自豪感、优越感,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p> 课后评课 <p> 教务处曹立东主任主持本次评课活动,副校长王丽莉、教务处副主任蔡凤艳全程参与。曹主任首先为与会教师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三位老师的授课给予高度评价。老师们教学内容结构严谨,教学的思路清晰,课堂内容丰富充实,教学过程精彩,教学设计用心。三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思考答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探究的环节,给予学生们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并辅以教师点拨引导,教学环环相扣,内容严谨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史诗材料等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探究真理;并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得听者都受益匪浅。最后,曹主任同与会教师探讨了林甸一中未来教学融合课发展的几点思考。</p> <p> 学科专家组和备课组长展开深度探讨本次融合课的效果和未来一中学科融合课的发展方向。</p> 语文学科专家组 <p> 这次的学科融合课非常好,完全符合高考所有学科一盘棋的思想,让各位老师加强了学科融合意识,更让学生们体验了学科之间的相融性,从而下好高考全盘棋。</p><p> 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以浅寓深。紧紧抓住时代精神,结合高考作文考查重点,从身边大事小事选材,巧妙利用高考评卷经验,深入剖析材料精髓,帮助学生准确立意,又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时政关注身边琐事,用大视野,做小语文,以小见大,教学导向准确到位。对于历史政治两学科的课,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文史不分家,语文与政治在知识与思维方式上的相同。整体评价这三节课都具有时代性,条理性,既有历史的纵深,又有时政的关注,既有循循善诱之长,又有活跃气氛之能。</p><p> 如果说时间充分的话,能把一些必要的内容落实到笔头上就更增加了学生的动笔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各科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更要大力树立学生的一盘棋思想,学会自觉融合各科知识,有高度有力度。最后祝愿2021高考无敌!实现全校师生的愿望。</p> 历史学科专家组 <p>1.三位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特别是授课顺序安排合理。</p>2.授课方法基本采用了问题引领式教学和材料驱动式教学,体现我们学校文科教学的基本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br>3.授课中特别注重高考答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实用性强。<br>4.融合课围绕着“中国精神”这一主题展开,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内容,但同时又都在涵养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br>5.高三一轮复习课的融合,内容上有深度,有宽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夯实了基础,提升了能力,升华了情感,效果特别好,对高三学生的备考有很大的帮助。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有很大提升,听课的教师也将对融合课的模式及设计进行思考,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政治学科专家组 <p>一、用一个班级授课,学生受益最大,体会最深。</p><p>二、融合思想新,课程方式新,更实用,体现对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视野,提升思维品质。</p><p>三、关注各学科的政治使命时政热点为整体服务,体现大政治格局。</p><p>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结合的就结合,选适合融合的主题或切入点,不过多地考虑融合的程度,做该做的事儿,必须做的事儿。</p><p>五、关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在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及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际运用,用于分析历史材料和现实的事例。</p><p>六、关注习近平讲话习近平经典的语句。</p><p>七、了解时政热点的来龙去脉,为时政分析提供思想方法和思维经验。</p><p>八、关注实践使用。让知识落地,让融合生根。</p><p>九、关注立德树人。</p><p>十、体现学科特点,讲出学科特色。</p> <p> 最后副校长王丽莉对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进行精彩点评,肯定文综课堂教学的高效、务实和成熟,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文综组老师定会齐心协力,继续加油努力,打造出更加高效智慧的课堂,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成果,成为学生心目中最爱的课堂!</p><p> 本次学科融合课活动,老师们共享了教学智慧,交流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技能,拓展了教学视野,必将有力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千帆过尽,一中人必将蓄势待发,在体悟和思考中不断磨砺,不断遇见更优秀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