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冬季的冷意在这一周愈发的重,但是依旧没有妨碍老师们学习的热情。诺大的校园也因为老师求知的匆忙背影,也变得充满活力。</p> <p>这一周上午是令人惊喜的,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的李松林老师为我们指导通过学科和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p><p><br></p><p>相信如此优秀的老师来为我们进行指导,我们上午一定会收获满满。</p> <p>不同时间、不同时段都有对「好课」不同的定义。</p><p>现阶段一定是能够培养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应该注重「核心素养」,抓住核心这个词。</p> <p>从教育者从崇尚的双基,一直到新课改的三维,教育事业都在不断地于实践中进行创新、改革。到了2014年,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候的一节好课就指向——核心素养。它宛若一根指挥棒,指引教学的方向。</p> <p>到了2014,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关键。</p><p>李教授针对只有45分钟的课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对于教师而言,培养一个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还有品格、基本价值观。</p><p>在有效时间里,把时间用在刀刃上</p> <p>既然我们把学生身上的核心素养养出来,主要从课堂培养。</p><p>那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一个什么样课堂呢?</p> <p>“深刻”</p><p>梁启超清华上课时,课堂上他情感丰沛,学生也跟随他的情感牵动着。而我们缺乏的:内涵、品质。一言以蔽之,宁愿用一句话归结:缺乏深度!</p><p><br></p> <p>如果所有的课堂都是指定动作,而非是学生内在动力,那如同行尸走肉。这样的学生学习是没有深度,从而导致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命活力的。缺乏了情感和思维,这样的课堂是缺乏活力的,学生的生成是无用的。</p> <p>知识浮于表面,并无内化。这就是光有知识,而无深度。严重制约核心素养的发展。</p> <p>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具有深度,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让学生依靠升学动机来苦苦支撑他的学习,升学本无错,但只有这个目标,是不行吧。</p> <p>最后,李教授给我们再一次整理了整堂讲座的思路。最基本的方向:有深度的学习。</p><p>深度学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必经之路。t</p><p>若只是反复机械的动作,没有深度的思考,这样的是培养不出卓越优秀的人才。</p><p>更有深度的课不是难度,而且更有营养、内涵。</p> <p>总而言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教授用丰富、宝贵的人生经验,给予了我们新老师前进道路上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