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节气(二十二)《采薇》

会飞的蜗牛

<p>春雨惊春清谷天,</p><p>夏满芒夏暑相连,</p><p>秋处露秋寒霜降,</p><p>冬雪雪冬小大寒。</p><p>品读农耕节气,</p><p>聆听春来秋去,</p><p>感悟四时之景,</p><p>传承经典文化。</p> <p>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辛春林老师。</p> <p>知节气</p> <p>宋代词人释善珍在《小雪》中写到“云暗初成霞点微,旋闻获获洒窗扉”这句诗讲述了小雪之景的美丽及雅致。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进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到“小雪”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表温度不是特别低,因此下雪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p> <p>第一讲 知诗人(了解诗经 小雅)</p><p><br></p><p><br></p><p>&nbsp;</p> <p>知诗人</p> <p><br></p><p>采薇选自《诗经》的《小雅》部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p><p>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产生的。《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p><p>《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小雅》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采薇》就是其中的名作。与叙述武功的史诗不同,是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p><p>&nbsp;</p> <p>明诗意</p> <p>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p><p>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p><p>&nbsp;</p><p>“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后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p><p>综观全诗,《小雅·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因此此诗堪称千古厌战诗之祖。</p> <p>悟诗情</p> <p>《小雅·采薇》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小雅·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p><p>&nbsp;</p><p>&nbsp;</p><p>&nbsp;</p><p>&nbsp;</p> <p>品诗韵</p> <p>  《采薇》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p><p>&nbsp;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让人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p>

采薇

小雅

杨柳依依

节气

雨雪霏霏

小雪

戍卒

诗经

生命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