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这是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的《咏芭蕉》。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 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p><p>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有境界的诗词自然显得格调高雅、超逸不群。“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还有一种为“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p><p> 画画与诗词一样,也有境界追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词的品评标准,同样适用于绘画作品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它代表的只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最终都指向了“真情感”,真实展现作者内心的精神境界。“境界”者,其含义应该乃是说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观者也可以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p><p>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蒋英坚的扇面画《芭蕉叶叶为多情》,观者不知能从画中感到缱绻的情感:画面中展现了高大芭蕉树一段,残留的老叶,粗状的叶柄,鲜绿色有光泽的宽叶,才抽出的嫩叶,被画家仔细刻划。芭蕉叶的花语代表着我和你相亲相爱的含义,一片一叶俱是情。也许觉得还不够缠绵,一只不知名蝴蝶翩翩而来,忽然我心中闪过一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