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访兰州雕刻葫芦王-江永前艺术大师</p><p>[ 作者:金波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222 更新时间:2010-06-23 文章录入:lcjr0135 ]</p><p>初夏的白塔山葱郁而明朗,我们踏着坎坷不平的坂坡小路宛转来到一所简陋却幽静的小院。出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憨厚、朴实、热情和善的中年汉子,他衣着朴素、气质优善,用一口地道的临夏话和我们问好。</p><p>小院虽然有点局促,但整洁而清爽,尤其是那株枝叶繁茂的金银花,它和年富力强的江永前大师一样使得小院更加生辉。进了房门一个一米多高的雕刻着密密麻麻罗汉的大葫芦映入眼帘,这便是江永前大师从艺二十多年技术结晶代表作之一的《500罗汉图》,葫芦上的罗汉们千姿百态,</p><p>虽然密集但个个错落有序,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大师灵智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民俗文化修养。《500罗汉图》题材取自敦煌壁画285窟南壁,是莫高窟西魏时期最大的一幅故事画,也是最早的因缘故事画。江永前将原稿横卷式直线型构图,八个并列画面,表现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全部内容的壁画。浓缩加以创作后,刻到一个一米二高的大型葫芦上,来表现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画面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许多细节的刻划,显示出雕刻大师江永前深厚的艺术功力。如五百强盗受刑于山林中,个个骨瘦如柴,悲天嚎地,表现了不幸的遭遇。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p><p>《500罗汉图》来于自然、高于自然,融雕刻家的修养和自我于一体,敢于张扬500罗汉弃恶从善抽象美的一面。《500罗汉图》创造了兰州刻葫芦之最。</p><p>我观看了省市电视台和各部大媒体关于江永前大师的报道,每一个报道都是记录着大师辛劳的汗水和艺术的升华。在这里,我们现场见到了大师表演了他刻葫芦的技艺,只见大师随手拿起一个已雕刻完成的名为《百子图》的小葫芦,在很小的空白处不加思索的寥寥几笔,未等我们定睛细瞧,葫芦不及小趾肚大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生龙活虎的男孩形象,其功力之娴熟,神笔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p><p>记得明吕坤在《呻吟语、天地》中说:“圣人学问,只是人定胜天。”其义是说圣人求学问,相信人力一定可以战胜自然,战胜自我,一切都是靠人自身的主观努力。江永前大师的成功之路与他的名字一样名符其实。他流耗了三江的汗水,练就了扎实的功力,永往直前,攀登到今日大师的高峰。他出身贫寒,没有达官权贵的提携,没有富豪阔佬的捧拥。就是凭着自己孔武有力、锲而不舍的追求、艰苦卓绝的奋进得以今天巧夺天工。他自幼随母习画,十六岁背井离乡独自来兰,偶然见到刻葫芦时便被牢牢吸引,甚至在市集雕刻的葫芦摊点前凝视一整天,从小受过母亲工笔画启蒙熏陶的他,要学刻葫芦的想法在心底生了根。他上京都、下广州、走陕西四处拜师学艺;他博采从长,力排众议;他善思考,勤积累,苦钻研,二十年为一日,终于练就了这手博大精深的技艺。</p><p>如今他雕刻的人物、山水、花鸟、文字独具风格。《百子图》、《500罗汉图》、《八仙过海》、《福禄星宿》等精品佳作,技艺高超,独一无二,享誉中外,广为名家收藏。他每年刻的精品葫芦屈指可数,远远满足不了藏家之求。</p><p>面对八角葫芦、精良的作品,他朝思暮想,甚至要构思好几天,有时深夜突然想起,就赶快起身披衣挑灯夜刻。在葫芦上刻字雕画,并不象在平纸上作画那般,要利用葫芦的各种形状特点,全部画面要在葫芦凹凸不平的圆弧面上进行,不但要有精细的构思,更要有精湛的功力,尤其是雕刻难度较大的如桠桠葫芦之类的葫芦时,更是要求技艺高超,否则,一笔刻错前功尽弃。江永前大师不但雕刻葫芦,还能够在牛角、石骨、木头等各种质材上,因材雕刻出别具风格的作品来。</p><p>多年的辛劳,使这位貌似壮实无比的中年汉子积劳成疾。不仅患了颈椎病,还因长时间近距离的用力目视,使他的视力衰退,患上眼疾。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坚持篆刻,并利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技艺广为传授。他义务给小学的孩子们面授技艺,还经常应邀到大专院校作“兰州刻葫芦”的学术报告,通过精彩而生动的葫芦雕刻与鉴赏报告会,通过看、听、做等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刻葫芦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解兰州地方文化资源,从而更加热爱民间艺术和特色地域文化。是他让刻葫芦文化开放出更加辉煌夺目的光彩,也更加体现了他无私奉献们的崇高艺德。</p><p>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专访结束了,我们不仅被他刻苦进取的坚强毅力和一丝不拘的艺术风格、高超技艺所折服,更为他对传承刻葫芦文化而无私奉献的高尚艺德而深深感动。</p> <p class="ql-block">江永前大师雕刻的(五百罗汉图)作品</p> <p class="ql-block">江永前作品五百罗汉图局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