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进一步夯实教师把握课堂的基础,优化教学效果,本周我校语文组积极开展第五次教研活动。</p> <p>本次教研活动的做课老师是来自一年级的张煜老师和袁静老师,她们所执教的是《比尾巴》一课。</p> <p>张煜老师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以摸尾巴的小游戏导入课堂,围绕“比尾巴”大赛设计本课,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过渡语的运用,准确又连贯,而且张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丰富又具有激励性,充满了童真童趣,可以看出,在平时的课堂上,张老师也是这样评价孩子们的。</p> <p>在课堂上,张老师采用多重朗读方式,重点指导了学生读好问句的末尾词语的声调,师生共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形式,强化了研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课堂效果十分显著。</p> <p>袁静老师执教的是《比尾巴》的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一个笔画。</p> <p>袁老师在指导孩子书写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及时的给孩子的书写给出评议,是一节细致、扎实的写字教学课。</p> <p>在随后的评课环节,几位代表发言的老师给予了两位做课教师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袁老师和张老师表示评课让自己更加客观、清醒地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她们来说更是一个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机会。</p> <p>最后,我校教研主任朱秋艳对这两节课进行总结评价,她认为这两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并且很好的达成了目标,两位低年级老师的教学语言儿童化,富有亲和力,应该说是十分成功的课堂。</p> <p>同时,朱主任针对对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提出了看法,教孩子读书要读得自然流畅,而不是比谁的声音读得高;在写字课堂上,低年级的老师应该试着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不是把写字课上成书法课。朱主任提出的建议中肯而专业,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去思考。</p> <p>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每一次磨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教研,都是为了把更好的教育带给更多的孩子。教研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p> <p>编辑:Sun</p><p>审核: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