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劳动快乐,探访传统民俗 ——桂林市复兴小学194班社会实践活动

乔见鸣天

为了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家乡传统民俗文化手工艺的魅力和精神,树立传承民俗文化的观念,2020年12月5日,桂林市复兴小学194班的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东漓古村,体验劳动快乐,探访传统民俗。 东漓古村坐落于桂林市灵川县⼤圩古镇旁,是⼀个桂北传统村落,活态的再现了数百年前湘桂古商道、漓江流域⼈们的传统⽣活。 “山水为形,文化是魂”。东漓古村以桂林山水为依托,以桂北古建筑为载体,以桂北传统民俗为脉络,这里能直观地看到过去又能真切体验传统。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更能深刻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到生活在这美丽山水中的⼈们独特的民风民俗。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到达东漓古村之后,首先进行的就是亲子互动游戏。 “五毛一块”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更将课堂上刚学过的人民币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抖乒乓球”和“欢乐传递”游戏,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简单的游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传递快乐的同时传递爱。 下午,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探寻漓水人家,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传统民俗手工艺。 一秤坊,称量漓水人家。在这里,孩子们遇见了“理贵持平秤上有,争斤夺两此街无”的公道,遇见了八百年童叟无欺的辉光,遇见了“人在为,天在看,星光落秤杆;寿不损,禄不沉,福气靠权衡”的秤天命。 石碾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见到了石碾,还感受到了石碾的力量。 在没有机器的年代,榨油都是靠人工一点点的榨出来,经过十几道工序,每次拼尽全力,可能只榨出来⼀滴油,同学们一起走进榨油坊,了解每⼀滴油背后的汗⽔。 传统的男耕女织在东漓古村被打破,女耕男织被代代相传,同学们走近织布机,看看这巧夺天工的手艺,感受最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论语》中有句话:“不时不食。”山因水而灵,人得水而活。美食往往是青山绿水蕴育的结果。一方水土,出一方物产,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亲自动手制作糍粑,还品尝到了自己做的美食,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欣赏到独特的民风民俗,还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不易,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与好评,家长们远离繁忙的工作,陪伴孩子一起参加这样的亲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少家长表示:“置身于仿古的街道和房屋,仿佛回到了久远的孩提岁月,也终于让孩子体验到了我们小时候的快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手语舞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p><p><br></p>

体验

东漓

古村

快乐

传统

民俗

孩子

劳动

感受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