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础,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p><p> 2008年福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包括永定县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等等。据说实际现存于福建和广东的各种土楼还有数千座,这次福建土楼之行主要游览了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和永定县名声在外的“土楼王”和“土楼王子”。</p> <p> 南靖土楼中比较典型的是称为“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五座楼名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田螺坑土楼里的主人都属于黄姓家族,是最早从中原地区南迁的一对夫妻的后代。</p> <p> 夜色中的土楼群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p> <p> </p> <p> 这是住宿的农家乐(土楼观景驿站),就在土楼旁边,参观土楼非常方便。</p> <p> 土楼内夜景。土楼内对游客24小时开放,方便了游客,只是限制游客登楼游览,但扰民是肯定了的。</p> <p> 永定县的承启楼享有“土楼王”的称号,据传,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半个世纪历经三代人,主楼高四层,共有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中承启楼就作为福建民居入选。</p> <p> 振成楼称为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建造于1921年,工艺精细,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p> <p> 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目前已知现存最古老又最高的圆形土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五姓家族共同建造,后来其它四姓陆续将所有权卖给了刘姓,现有居民均为刘姓。最奇妙的是楼内走廊的木柱已经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倾斜15度,看起来危险,但不会倒塌,所以被称为“东倒西歪楼”,是很有特点的一座土楼。</p><p> 楼内最多居住了40多户360多人,现在仍住有24户123人。</p> <p> 除了已经开发旅游的土楼,景区周边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土楼,这些土楼没有大红灯笼高挂,少了喧哗的游客,更有一种接地气的感觉。这些土楼中保存比较完好的还有人居住,也有些年久失修的危楼或垮塌的土楼。</p> <p> 上世纪的记忆</p> <p> 翻身楼,有故事的地方?</p> <p> 受土楼文化的影响,南靖的好多现代建筑外形都仿照土楼而建,南靖动车站就是三座土楼建筑组成的。</p> <p> 说明:本篇中有关土楼的历史渊源均来自景区介绍和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