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暨人工智能教育报告会

莒县青小

<p>12月6日,我们来到日照市国际博览中心参加了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决赛暨人工智能教育报告会。来到国际博览中心,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令人眼前一亮,会场更是大气高端。</p> <p>首先是开幕式,各位领导致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刘宏的发言联系实际,从“感慨”“感谢”“展望”三个维度讲述,条理清晰而接地气</p> <p>中午有两场报告会,第一个作报告的是复旦大学张立华教授。他从四个方面:走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器人教育、展望进行阐述,让我们明白从长远来看,必须走人类智能这条路,因为最终要发展人机协调,人类和机器和谐共处。</p> <p>第二个作报告的是谭述森院士,他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谭院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北斗系统创新发展历程,“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空间为宇,时间为宙。”聆听谭院士的报告,让我深深地感到一位老科学家对青年一代成长寄予的厚望,希望我们的教育一定教会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得会思考,更聪明。</p> <p>下午在世帆国际大酒店继续聆听专家的报告。第一个作报告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郑旭东教授,他做的报告是《人工智能+创新素养教育,一位STEAM与创客教师的行思与自白》。郑教授富有激情,一位大学教授经常走进课堂给孩子上课,他强烈呼吁要以技术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你的学生可能不会都成为科学家,但起码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p> <p>山东师范大学的李逢庆教授作了关于《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推进策略》的报告,智慧课堂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本质要求教育者打破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固有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统整学科知识的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p> <p>曲阜师范大学赵可云教授作了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报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校校长的推动力至关重要。行动转化——创新实现突破,应从培训、校长建课、教研、激励机制及本土化几个方面实施,真正实现信息化教育和学科的有机融合。</p> <p>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力,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真正经历深度思考,经历体验和成长,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