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1月的常州,微雨朦胧,空气温润。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来到常州,开启第3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研学之旅。本次数学研讨会的13位著名专家和特级教师以示范课、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了专题探讨。置身于现代与经典的会场,领略数学教学魅力,感受大师风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强震球</b><b> </b></p><p><b> </b>知名数学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二年级观摩课《1厘米有多长》。</p> <p> 强老师的课一如既往的有趣和富有激情。强老师先让学生了解古人即自己的身体尺进而理解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和理解度量的本质。在学生认识厘米后先利用小鸟张开嘴初步感知1厘米,再通过实物使1厘米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去体会生活中的1厘米。把知识从书本生活中搬到学生脑子里,化直观为抽象,再通过自己度量,和自己造尺的过程,体会直尺的产生过程。在尺上找1厘米,更是为后面用尺子度量以及不从0开始该如何度量做好铺垫,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测量。</p> <p> 学生能走多远,要看老师能带学生走多远,而这一切要看老师对教材本质的把握有多远。这节课强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与众不同,设计也是独具一格。他把1厘米深深刻在学生的脑中,把尺子的由来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长度单位的不断叠加与几厘米的一一对应,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丁志根</b><b> </b></p><p><b> </b>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副校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省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五年级观摩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p> </p> <p> 本节课丁老师的课程主线设计清晰,轻松的课堂氛围,丁老师先让学生从初始转化(移补)开始铺垫,让学生利用现代软件技术动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小组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升。</p> <p> 丁老师的数字化课堂让学生的操作更方便,希沃助手的运用让习题的讲评建立在大数据之下,使资源的收集更快捷更有效,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整节课呈现的效果让参会老师们感受到了科技改变课堂的力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徐 斌</b></p><p>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执教三年级观摩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p> <p> 这节课徐老师利用文字和连接线、数字和连接线,将重要的条件拆解让课堂上结构化的条件变得有力量。通过三变:1.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少摘5个;2.以后每一天摘得是前一天的2倍;3.以后每一天摘得是前一天的一半,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要从条件想起,还要看清条件;同一个问题,条件变了,结果也就发生变化了。</p> <p>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徐徐而至,呈现出的课堂学习也是水到渠成。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猜想与实践验证的关系,猜想只是问题开始,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在顺其自然中学习知识,有无相生,见素抱朴,大道至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贲友林</b></p><p>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执教四年级观摩课《小数的意义》。</p> <p> 整节课全部都在贲老师的掌握之中,慢慢的让孩子由不知到知,由疑惑到懂,孩子慢慢在课堂上找到自信,激发激情。他对孩子特别有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他对28号学生的循循诱导和鼓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贲老师着力于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挖掘每位学生最大潜力,让每位学生在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中获得预期的意义建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研究、发现,在错误中启发,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拓展,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留给学生,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然后师生一起纠错,最后学生很愉快很轻松地掌握了新知。</p> <p> 贲老师的课堂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从孩子的视野出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朴素的答案,毫无掩饰的纯真、本真。贲老师就地取材,教学内容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抓住这些素材,将知识在孩子们智慧的碰撞中扎根于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罗鸣亮</b></p><p>知名数学教师、福建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四年级观摩课《认识负数》。</p><p><br></p> <p> 罗老师的这节课很有趣,罗老师以几个问题的形式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深刻体会学习,学生第一次遇到“假如这世界没有负数可以吗?”这种问题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敢回答,罗老师进行鼓励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让学生大胆的表达对自己负数的理解,学生先是初步说,然后罗老师追问再说,最后师生概括性的说,多次讨论、思考、争辩,从具体形象的事例中感悟负数,将抽象的负数让孩子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升华。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区别传统的上课模式,学生才是真正的的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路人。</p> <p> 这节课在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和话题中,层层深入的揭示概念。三个话题撑起一堂课,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操作,敢让一群有想法的孩子想说就说,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答案,能应答自如,又通过抓住学生回答的细节给出幽默反应,让整节课轻松愉悦,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各位名师的课堂展示可谓精彩绝伦,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睿智幽默的教学语言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风格,每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踏雪无痕,育人有心!教育路漫漫,之后我们将会带着期待和希望,继续前行!</span></p>